(记者 敖雪)近日,一位41岁的年轻爸爸,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顺利换肝,转危为安。这也是该院区完成的首例肝移植手术。
每日白酒一斤,年轻爸爸的肝“硬”了
拥有一双儿女的魏先生,今年41岁,2年前诊断“酒精性肝硬化”。在此之前的20年,他一天白酒一斤,再加上两包烟。虽说采取了保守治疗,半年前还是逐渐出现了皮肤、巩膜的黄染,伴有乏力、食欲下降,血中胆红素明显升高。继续影像学检查发现,脾脏明显肿大,出现了严重的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食道胃底及腹腔多发静脉曲张,这些都表明静脉回流已经不畅。2个月前,魏先生病情继续恶化,出现便血,精神差,尿也少了。
病情不可逆,肝移植成唯一“救命稻草”
“通过定期随访、定期检查,我们发现,他的肝功能逐渐恶化,5月4日入院时,黄疸已经波及已全身、巩膜,且明显加重,并出现嗜睡、精神差等肝性脑病的表现。”孙先生的主管医生、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王东介绍道。
经入院全面检查,确诊患者已经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全身多器官功能出现衰竭。为保证患者安全,当晚,魏先生被转入外科重症ICU病房,进一步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监测、治疗和管理。
肝胆外科在与消化内科、放射科、ICU、麻醉科等多学科查房讨论后,一致认为魏先生的病情严重,已经处于不可逆的状态。如此严重的肝硬化,唯有肝脏移植这个办法了。
OPO寻供体,入院第四天等来匹配肝源
接下来的几天,魏先生的情况“不容乐观”:神志更加不清、全身黄疸、持续黑便、白蛋白低、凝血功能异常、腹水……“最担心他会再次突发消化道出血,那将是非常棘手的。”肝胆外科主任高杰说。
救治团队“马不停蹄”。经过MDT多学科联合讨论、综合的评分测试后,进入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流程,再将相关文件和病人资料上传至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登记后就正式进入排队体系,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分配原则下等待匹配的肝源。肝胆外科黄磊副主任说:“我国肝移植肝源分配系统遵循本地优先、本院优先、重症优先原则。按照分配的管理规定,病情更危重的患者,分配到捐献器官的几率会更大一些。”
因魏先生病情不断恶化,且有过消化道出血的病史,他很快等到了供体。
移植“精英团”,5小时顺利完成“换肝术”
肝移植手术,是需要通过取肝、修肝及吻合三个步骤,先将患者病肝切除后,再修剪好的健康肝脏原位植入,是外科手术中风险最大、手术难度最高、手术过程最复杂的一个手术。整个过程涉及多个学科的方方面面,步骤非常复杂,需要团队娴熟且紧密的配合。院党委王建六书记提出要求,要集中各方面优势力量,做好通州院区第一例肝移植,确保病人的安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2007年就成为北京市最早一批具有肝、肾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并在近一年得到医院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组建以朱继业、高杰、黄磊、李照等引领的肝移植专家团,且肝胆外科成为北京市人体器官移植医师肝移植培训基地,一系列的“成长”为医院肝移植事业的稳步开展打好基石。
麻醉安全是手术顺畅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通州院区麻醉科负责人梁汉生,一直前前后后的忙碌,在麻醉、气管插管后,不仅要严密监测呼吸、循环、麻醉深度,还要紧盯三路输液通道,依据血检测指标及时调整用药、调节输液速度,时时观察出入量平衡情况……
肝胆外科高杰主任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在全院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带领移植“精英团”,历时5个小时,经肝胆外科医生、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等10余名医务人员紧密合作,在吻合血管和管道“开闸”的那一刻,供体暗棕色的肝脏在患者体内变为鲜润的紫红色,胆管也流出了金黄色胆汁……魏先生顺利结束手术,安返重症监护室(ICU),术后三小时恢复自主呼吸,神志清楚后成功脱离呼吸机。
一个医院的器官移植数量和质量,代表着这家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王俊院长指出:人民医院作为国家第一方阵,拥有2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一大批优秀专家,有责任、有能力挑起国家医学进步和维护人民健康的重任。开展器官移植,可以用我们的技术为更多病人带来生的希望,同时促使各学科间密切配合、相辅相成。
本例病人是由于肝硬化终末期而进行的肝移植,成功换肝后的生活质量会大大提高。而我们更多的肝癌患者,不必谈癌变色。高杰主任指出,以往肝癌患者由于很多已经是晚期肝癌,失去了做肝移植的机会。而近几年,随着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的出现,一些晚期肝癌患者经过靶向免疫药物的新辅助或转化治疗达到肿瘤降期,有机会接受肝移植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现在,能够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在逐年增加。
采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宣传中心 钟艳宇
图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 赵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