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学艺术形式,我们需要正视同人创作、研究同人创作,引领正能量追文,促进同人创作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警惕戴有色眼镜看待同人,一方面也无需讳疾忌医,客观梳理同人创作的发展历程,总结同人创作的经验教训,研判同人创作的规范发展,处理好原著及同人作品的关系,保护数量巨大的同人作者的合法权益,发掘同人作品的本体价值,由国内及国外,由眼前及远方,将同人创作放到世界文化大背景下考量,将同人创作与中国网络文学、当代文学艺术发展有机关联。我想,这,应该是所有关注同人创作的同道者应持有的选择。本文意从同人创作的现状梳理,研判同人创作的未来可能性,从而解读同人创作的价值。
一、同人创作的历史——多样化与多元化的文学生成
同人不止于一种文学类型,也不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网络文学以及网络艺术,都是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人创作不仅成为网络文学起源的一个重要创作类型,还是构成网络文学本体的一个重要内容,此外它还是一种重要创作手段,在网络文学这一世界文学奇观的形成演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起源于中华远古神话体系和西方奇幻文学的网络文学,在武侠、仙侠、修真、玄幻、奇幻、言情、异能等等类型划分中,我们总能看到同人作品的存在。同人创作对网络文学兴起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催化作用,无论对创作者数量的聚合还是对作品数量的生成,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的作用和价值不可低估。那么我们可以说,同人创作的作用和价值也不能漠视。在国内和国外,同人创作以它鲜明而独特的特征业已形成文学艺术属性的文化社区,由兴趣而聚合,由聚合而文化。同人创作的本体特征、以及同人创作的心理机制等内在属性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这与人类文化活动的内在规律性将产生必然关联,这一过程,也或将揭示出同人创作生生不息的内在驱动力。
一百多年前的日本明治时期,从海上传来欧美文学的浪潮,有着鲜明的“个人主义”印记的文学落地生花。欧美的“粉丝小说”为一些“同好,志同道合的人”激发了灵感,“根据已有文艺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演变为具有鲜明“个性化”色彩的文艺创造。借用原文本已有的人物形象、角色关系、基本情节以及世界观设定进行创作的非正式文学出版物,到漫画同人作品,风起潮涌,形成了文学创作的一股时代潮流。
随着网络文学在中国兴起,同人进入我国,并日益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创作门类。在网络文学创作领域里,一方面对内容本身注入了巨量的源泉,一方面对类型划分和作品积累产生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甚至我在想,没有了同人的网络文学,不知道会是一种什么模样,但一定不是已经具有的模样。随着网络文学的开疆拓土,同人创作变得枝繁叶茂,且走向相对独立于网络文学的一种类型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外延到其他创作体裁,歌曲、视频剪辑、游戏、动漫、影视、广播剧等等领域,同人创作越发热闹非凡。理论上说,凡是文学艺术的创造,都会有一种再创造的可能性。事实也是如此。随着中国迈入新时代,当代文学艺术受到更多重视,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当代优秀作品得以持续推广,同人创作的领域也日益宽泛。越来越多的品类,越来越大的阵地,越来越多的作者,越来越好的平台,这就是同人的生命力所在。
众所周知,一部同人作品,在原始版权归属上并非具有排他性和专属性,然而,任何独创性的劳动都需要受到法律保护,同人也不例外。特别是随着当下同人创作的发展,更多的艺术形式和粉丝创作的结合被赋予了新的样式和更多元的积极意义。这是同人创作的必由之路,也是同人创作者和平台期待的结果。
二、同人创作的现状——兴趣化与市场化的多点互动
作为互联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爱发电”的粉丝作者,以粉丝文化为特征形成了同人文化社群。同人创作的泛网络文学内容,使其成为兴趣社区的重要载体。近年,关注同人创作的年轻人数量呈现增长趋势,这和网络文学创作和阅读的主体增长正相关。同人创作为Z世代群体提供了一个文学艺术属性的垂直社区,Z世代生存其中,为兴趣而来,因兴趣结伴,相互进行深度交流,同人社区成为了Z世代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
通过同人创作,因原著中某一角色或情节、关系而生发的“补充”和“匡正”,不仅合乎Z世代自我满足的想象,在幻境与梦想中,还完成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时尚文化的创造。而同人兴趣社区里的文化活动,也是对文学作品和IP作品的“过滤”,客观上起到了社会评价和市场检验的作用。同人聚集的文本,提升了原作的影响力,还有效延长了原作的生命周期,对拉动文化产业良性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这一切有力彰显了同人创作所具有的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同人作者及作品作为社区载体和标识,对文本的共识规定了兴趣社群的圈层特征。很多同人作者自发建立自己的社区,推举管理员,制定社群内部规则。一些欧美非盈利性质的同人网站如Fanfiction等,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同人爱好者。而由星云奖作者娜奥米·诺威克提议建立的“我们自己的档案馆” AO3(Archive of Our Own),受到了广大爱好者的认同。在中文网络中,网易LOFTER、B站和猫耳等平台让同人作品得以集中,同人爱好者渐渐聚拢到不同的社区,并因个人喜好的差异繁衍出丰富的互动内容。
当下,国内同人平台对创作倾注了更多关切,以各种举措聚合作者、激励创作。国内聚集同人作者最多的网易LOFTER平台,以多达近一亿的“标签”无可争议地成为同人内容榜首。如何将同人创作的非盈利属性和网站的市场化运营结合起来,是同人网站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去年,LOFTER网站改革创新,开通内容付费、礼物打赏等功能,一方面旨在提升创作者的收益回报,一方面也为同人创作寻求“破圈”路径。
据了解,此项功能上线以来,已经有超过50万的创作者开通了该功能。其中,约600位作者收益超过1万,超过40位创作者收益超过10万,单个创作者最高收入超过50万。同人作者的初衷是“为爱发电”,作品的市场效益带来“意外之喜”。内容付费举措为LOFTER平台上众多创作者赋予了更多发展权益,并为其注入了创作动力。
近日,我注意到,LOFTER启动了面向全网的年度好故事主题创作激励计划,以“千万稿酬,亿万曝光,征集一万个好故事”的标题宣发了三大主题活动——两个赛道的创作征集,以及一个特色内容创作者扶持计划,旨在激励更多优秀的内容创作,构建多元创作生态,激励作者与平台一道,共同促进同人文化的良性发展。此举将进一步拓展同人创作兴趣化与市场化的多点互动。
三、同人创作的未来——精品化与大众化的广泛结合
同人创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如影随形”,到“若即若离”,再到“放飞自我”。每一个阶段,都是同人创作者自我革命的历程。从第一阶段追求与原著的相似度以求蹭IP的“昭然之心”,到第二阶段对文本借鉴的一般性约定共识而产生了内省式进步和自我风格形成,再到第三阶段与原著虽相关却形成独立的作品样式。
目前,更多的同人作品“由画而文”、“由文而画”,甚至倒推原著IP,达成同人与原著IP的“殊途同归”。除文学同人外,各种不同艺术形态的同人创作正在快速增长。这种发展趋势,进一步验证了文学同人与IP联动的强大生命力。
LOFTER平台多年来培育出一批具有高人气的创作者。譬如漫画家优癖,其由蒙古族民间故事改编的漫画代表作《草原志怪:遗弃谷篇》获得2023年金猴奖的漫画金奖。他的最新作品是将马伯庸的草原传奇《克旗羊倌》改编成漫画,在LOFTER独家上线。
拥有独特画风的插画师一只鸟鸟,将日常和脑洞融进柔软甜美又明亮多彩的艺术追求,作品及作者自成IP,开发出周边、表情包、主题皮肤等等,于芸芸众生的红尘俗世中点亮温暖治愈的力量。
擅于运用文字表达内心的秦禽,别出心裁地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既荒诞又真实的故事,文章合集在LOFTER站内浏览过亿,爆款短篇《生育囊》已授权改编奇幻短剧《奇妙博物馆》第二季。精妙的情节与细思极恐的内核,成为她出奇制胜的秘笈。
擅长古言和现言的甜文写手苏与玫瑰,以引人入胜的有梗设定和轻松愉悦的创作风格,让读者感受快乐与感动的同时,传达了积极的力量和价值。代表作《披荆斩棘的皇后娘娘》塑造了一个打破深宫枷锁、不忘自我本心的女主形象,在有趣而美好的故事中,表达了成长与和解的主题。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同人创作的广泛的社会文化基础。历代以来,中国古典名著的同人现象屡见不鲜、比比皆是。通常,同人创作的借用文本都是经过历史验证的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或是流量验证的当代文学艺术精品,本身具有鲜明的大众化阅读的特征。回想网络文学起步之时,金庸、古龙、黄易等武侠大家的精品力作成为同人创作的富矿,带动了一大批文学青年成为网络文学的生力军。在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网络文学精品和IP佳作成为同人创作的内容源头,形成了同人创作从作品的精品化到作者和读者的大众化属性。目前,同人创作还在进一步创新发展,从影视到动漫的优秀同人作品不断涌现,赢得广泛的社会反响。
尽管,我们注意到,个别同人作品因商业授权问题,涉及不正当竞争,然而,越来越多的文学同人创作规避开著作权瑕疵,成为一种独立的创作类型。优秀的同人作品不仅延续了读者对原作的喜爱,也为原作带来了流量效益。这样的同人作品,与文学表达理想的初衷、著作权法鼓励创作的目的一脉相承。
一个文化现象、一部文学精品,总是会引起大众的趋同,人们采用诸如评论和小说创作等不同文体抒发并阐释作者对原作的独特理解和想象。同人创作形成了一股重要的社会文化力量,对新时代文学的精品化普及、对文学艺术的大众化推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必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也许,在AI大行其道的未来,个性化、不按常理出牌的同人创作或可值得更多期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