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补凉的人文历史:时间流逝中的变迁

来源:财讯网 2023-06-22 19:56:34
A+ A-

清补凉,是清热祛湿的老火汤。清补凉多以成糖水及老火汤的形式出现,不同地区有其独特的风味和食疗效果。经过改良,清补凉除了原先的糖水以外,还有椰子水、椰奶、冰沙、冰激凌、炒冰等不同吃法。流行于中国海南、广东、香港和澳门、广西等地区。清补凉作为一种传统的饮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背景。清补凉被誉为“舌尖上的清凉”。曾被苏轼誉为“椰树之上采琼浆,捧来一碗白玉香”。

三伏天,如果穿越到古代,没有空调、没有奶茶,你想拿什么解暑?我国关于椰子和清补凉的的历史记载比较清晰。早在两千多年前,海南地区就从越南引入了椰子开始广泛地种植。

据记载,清补凉始于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公元前219年,任命“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不料,大军推进至岭南一带,由于岭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带,具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等气候特点,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方的湿润气候,纷纷得病,军队战斗力大减,屡战屡败。正当众将士束手无策之时,随军大夫研发了一种药食两用的粥,以莲子、百合、沙参、茨实、玉竹、淮山、薏米为原材料,经过加工后礳成浆状食之,服用后人感镇静、精力充沛,军队重新作战勇猛,赵佗感慨的说:“食之清热气、补元气、之物可称清补凉也。”“清补凉”因此而得名。秦朝至今两千多年了,清补凉的历史可谓悠久。

在中国第一篇有关椰子的文献记录出自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对汉武帝建造的上林苑的一段描写,这段描写精炼而全面地罗列了苑中的栽培物种:沙棠栎槠,华枫枰栌,留落胥邪,仁频并闾,欃檀木兰,豫章女贞。其中的“胥邪”就是指椰子树。

846年(会昌六年),唐代宰相李德裕的《贬崖州司户途中》,间接说明当时琼北地区已有椰子树的身影。“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岭南一带桄榔、椰叶等乔木都长得非常高大,绿树浓荫遮挡了光线,林间和溪面都显得非常黯淡。让读者有幸了解到唐朝时岭南地区的民俗和风景。

1097年(绍圣四年)7月,北宋伟大的作家、书法家苏东坡被贬到了海南,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这时是苏东坡心情最为低落的时候,那里炎热无比,当地的居民就给他来上了这么一碗清补凉,他整个人瞬间都觉得凉爽无比,心情也变得非常好,还写了一首诗来赞美清补凉,“椰树之上采琼浆,捧来一碗白玉香”。海南无比奇特的风物还是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新奇感,尤其是椰子这种东西,只有海南才有,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东坡父子看到椰子喝到椰子汁时那种奇异的心情。据传苏东坡一天至少要吃一碗才尽兴,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这是说清补凉广受古人的喜爱。苏轼还曾为椰子作诗云“天教日饮俗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前半句说的是椰子水,后半句说就是可编织做冠的椰子壳,而这种椰子壳纤维和椰子叶编织的大沿尖顶的草帽也被后人称作“东坡帽”。

在明代,由于我国传统医学代表李时珍的存在,几乎所有可以入嘴的东西都被“编码”出了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在《本草纲目·果部》中,椰子得到了“皆可糖煎为果。其壳可为酒器,如酒中有毒,则酒沸起或裂破。”这样一句话,证明当时的椰子早就做糖和点心了,而现在大火的“椰子碗”在明代也不稀奇,不仅当容器,还能验毒,遇到毒酒就会令酒沸腾,警示作用很是明显。

明代正德《琼台志》:“树如槟榔,状如棕榈,叶如凤尾,高十数丈。有黄、红、青三种,黄性凉,青热。出文昌多。”虽是寥寥数语,却能将椰子树的外观、品种、特性和主要产地悉数涵盖。说到黄椰性凉、青椰性热,海南民间迄今仍有此说法,而红椰则介于二者之间,不凉不热——性平。《琼台志》还辑录了宋代诗人赵升之的《椰子》一诗:“落蒂累累入海航,枯皮犹吐绿芽长。金丝发裹乌龙脑,白兔脂凝碧玉浆。未许分瓢饮醽醁,且堪切肉配槟榔。当时曾挂将军首,此说荒唐未可量。”这也是我国较早吟咏椰子的诗篇,把椰子的传播途径、繁衍方式、果肉、果壳、果浆、味道和传说,都做了形象、生动的描述、比喻和评论。

椰子之乡多百岁老人。翻查道光《琼州府志》,该志记载了清代海南的19位百岁老人,其中文昌有10人。寿命最长的是陈德齐,活了118岁,无疾而终,官府因此给他送了一块“百岁余秋”的门匾;陈仲九享年113岁,妻子黄氏107岁,“齐眉难老,古来所稀”。文昌民间普遍认为,本地长寿者多,与长期食用椰子,尤其是椰子油密切相关。家在东郊的省级非遗项目椰雕传承人符史琼,已经年过7旬,但看上去只有50多岁,脸色红润,皱纹极少。“东郊一带的村民,从小就吃用椰子油炒的菜、煎的鱼。”他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是用手工压榨椰子油,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放弃土法榨油方式,改用机器压榨。”

清补凉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如今更是遍布海南大街小巷,这一美食,不仅满足了市民的味蕾,更弥漫着历史的韵味。岛民最享受的事情莫过干,夜幕降临后,没有了白天的骄阳似火,和两三好友坐在椰子树下,乘着凉风,吃上一碗冰爽的清补凉。那种舒服劲真是透入了心扉。

我们和海南本地朋友交流,他们认为清补凉不属于糖水、也不是甜品、更不是奶茶,要说它更贴切的称呼,应该就是海南本地人嘴里的“小吃”。

到2023年,清补凉已有2242年的历史,历史的长河不仅没有将清补凉淘汰,反而让清补凉受到男女老少的青睐。汉椰府认为,清补凉这样的“特色小吃”不应该有时间和地域之别的,汉椰府的愿景就是“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手作清补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