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奥艺大会艺术交流先锋艺术家——冷秋如作品展

来源:今报在线 2023-06-25 15:46:37
A+ A-

微信图片_20230620155720.jpg

笔墨功力与创意自我的辉映

每周一次的观摩会,同事都会拿一些画家的作品图片展示给专家评审们阅览,当冷秋如的山水、花鸟,在投影仪中,一张一张地浏览,顿时,漫不尽心地评审来了精神,眼里放光,议论开来。

笔者归纳了评审们的观点,一斑窥豹,尝试解读冷秋如的作品,以供参考。

观冷秋如作品,可以看到他深厚的笔墨功夫。他用笔千变万化,特别灵动。可能是有心,也可能是无意,冷秋如的用笔带有明显的书写性,树木花草、山石巨壑、飞瀑流泉、亭台屋舍、小桥泊船,还有那点睛之笔的人物,起笔使转,跌宕起伏,轻重、缓急、连带、呼应,动势栩然,互生和谐,骨线、散锋、点染、皴擦,笔风老辣,妙韵惧生。除了以书入画,冷秋如还善于发挥墨的张力,近景、中景、远景,平远、高远、深远,浓淡干湿的墨韵,清雅的、疏秀的、精细的、粗放的,或虚实、或动静、或变幻,浑厚且气壮,华滋又意浓。

冷秋如通过对笔性的高度驾驭能力传递广阔丰美的心像,笔随意转,境由心生,表现出以情入景,诗画交融的意蕴。他的画面,不管是云雾升腾、峰峦叠翠,还是老笔层林、重彩尽染、通幽曲径,墨韵与色彩的渲染总能生发出幻灭无常的意象,笔的灵变也总能塑造出犹如面对自然一样的具象,那黑与白的变幻、墨与彩的交融、具象与意象的神遇迹化,有黄宾虹的“黑密厚重”,又有龚贤的“沉郁苍秀”,还带着王蒙的“元气磅礴”,……,面对画面,似若身临其境,又遥不可及,似若从传统中走来,又带着超越当代的审美精神。

微信图片_202306201558045.jpg

任何风貌独存的艺术姿貌都是精修苦学的过程,冷秋如的笔墨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那是一生的艺术修为,凝聚着人生感悟、天生才情、处世哲学。冷秋如,1949年生于武汉,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先后就学卢沉、邵声朗、赵宁安、李行简、张立辰等艺术名家,早年,冷秋如从水彩入手,用情很浓,用功很勤,直至今天,写生,妙悟自然之时,还偶以水彩为之,后来,他致力于中国画的艺术探索,从“荆关董巨”、“刘李马夏”到范宽、李成再到“元四家”,从“吴门画派”再“清四王”、“清四僧”再到近现代黄宾虹、张大千等名家,冷秋如都进行了系统地学习、观摩,甚至历代花鸟画、人物画名家名作,以及西方油画,他也都有所参悟,临摹传统,深入古人,他废寝忘食,笔耕不辍。

尤其是通过运用水彩的表现技巧发挥墨的表现力,从而彰显出墨分五彩的意蕴,堪称冷秋如的绝招。比如他长时间画水彩,水彩的明暗、透亮、沉着、轻快等特点他了如指掌,运用起来,似若带着肌肉的记忆,自由挥洒,游刃有余,同时,他依仗着几十年锤炼传统笔墨打下的功夫,把笔墨的浓、淡、干、湿、焦与运用水彩的方法结合起来,从而使他的画面浑厚苍茫,又很有节奏,灵动自然,又富有韵律。这种用墨如色,用色如墨的融合方式,似若无意,却神形一片。

微信图片_202306201558047.jpg

可以说,年轻时期的冷秋如用了最大的功力打进了传统,可是,握手大师,并不是为了一摸一样,而是为了精神境界的神会,所以,当冷秋如学习阶段过去之后,他就果断离开了传统,离开了某家的一招一式,他开始了走进生活、面对自然的艺术表现,几十年如一日,凝神静观,去悉心体验自然山水之状,功期造化,进行创意自我的酝酿,在师心、师造化的过程中,渐悟、渐进、渐变,实现了以水彩寓于笔墨写自然山水的冷家样式,彰显着独特,闪烁着光芒。

当笔游走于画面,冷秋如像李可染、张汀一样将生命的激情投射到现实自然表现之中,尽管,他的创作不像先生们那么具体、那么写实,可是,冷秋如立意于象外,将苍茫化境融于整体的气象之中,让作品充盈着峥嵘、磅礴的视觉力量,这样的气势一定不是仅仅以写实为表现手法所能达到的境界,更不是一般笔墨功力、一般笔墨技巧就可以驾驭的程度,那是技高凌云的笔墨技法,那是进入化境的艺术诠释。

冷秋如的绘画除了放眼当代画坛一骑绝尘的艺术表现力,他的绘画内容、他的绘画语言和绘画风貌等表现形式则与京津地区以表现雄浑,倾向于再现自然的写实,有着很大的差异,也与江浙地区以笔墨至上,更多表现情调的山水,有着明显的不同,冷秋如的绘画,既有北方画家面对自然的写实能力和逼真效果,比如《神农架》的雄浑、《峡江流云》的苍茫、《万壑千岩》厚重,他的画也兼具了南方画家境由心生的笔情墨趣和文人心境,比如山水画《坐看云起》的清幽、《云深藏古寺》的静谧,花鸟画《春情》的趣味、《喜雪》的情调。如果说水彩构架于笔墨而游刃有余的表现技巧是冷秋如独居当代画坛而卓然自立的艺术之本,那么,根植楚风汉韵的文化滋养,孕育万物于笔端,表达出带有武汉地域风貌的眼中世界、生活感触、风土风貌,绽放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的艺术风华,则彰显着冷秋如“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追求,这与黎雄才、关山月等艺术家表达岭南风光的绘画形式,与石鲁、刘文西表现陕北民族特色的艺术创作,与金陵画派以江南山水为蓝本创作的自然风貌,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微信图片_202306201558048.jpg

《山路十八弯》、《峡江流云》、《神农架》《神农山居》、《雨中江城》、《峡江人家》等等作品,从中可以发现,很多都在表达湖北的自然风光。这些作品,冷秋如总是以抒情的笔致描绘那里的山水世界,一笔一画都流露着真情,一山一水好像都是情感的归宿,那样的热忱,那样的执着。

冷秋如生长、生活在湖北感悟生活,醉心丹青,当地的风土人情润泽着他的绘画艺术,也滋养着他的人文精神,他学古融新,妙悟自然,他创作了很多侧重于高古雅致的自然之貌、创作了很多堂堂正正的峡江雄浑、他也创作了很多幽深显晦的高山流云,投身其中,入情其中,他尽情地表达、深情地讴歌,因为那里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他倾全部激情驻守着那片热土,带着浓浓的爱意,借助自己的山水艺术,喃喃不绝地诉说着心语,仿佛在诠释一个玄远而恒古的主题。

纵观冷秋如那些以湖北为创作元素的山水作品,可以发现,在意境方面,他善于发挥墨分五彩的表现力,让多彩的墨韵与单一的纯色交相辉映,表现出沉厚而秀润的气韵。在墨与彩的交融中,他运用光影的效果突出明暗关系,表现出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使画面厚重处,静穆幽深,空旷处,爽朗苍秀,开阔辽远的意境给观者一种高山仰止的气势。在具象方面,他反反复复皴擦、点染,一遍一遍施墨敷彩,以细致到接近工笔的表现形式,对景造意,创意自我,让松柏苍翠滴翠,富有韵律,山石叠嶂聚华,富有节奏,屋舍掩映,溪桥泊船,皆得天真,又富有变化,即写出了自然的真骨,又凸显了眼中之美。

微信图片_202306201558046.jpg

触手可及的“具象”与天人合一的“意象”交相辉映,近视如千里之远,远望又不离座外,爽朗的笔墨、浓郁的色彩、苍秀的风貌,拢天地之精华,聚自然之灵气,浑厚润泽,能蕴籍心灵,势壮雄强,又撼人心魄,诠释着“爱深、意切”的楚韵大美。看那烟云流动的峰峦,似若表达着阔达的人生;看那水墨淋漓的松柏,仿佛诉说着卓远的情怀,再看那浑厚苍茫的意境,一定承载着冷秋如恒心驻守的艺术真谛,目之所及,一种超乎象外的气象,顷刻之间,心神澄澈,物我两忘,静中养心,妙中悟道。

透过冷秋如的绘画依稀看到了他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在他的画面中充盈着一股纯粹、率真的气息,这可能源于低调平和的为人处事和耐住寂寞的执着精神;他的作品洒脱而谐,这可能源于对笔墨、对绘画的热爱和独处精神田园的轻松和自由;他的作品隽永中蕴藏着浑厚,静穆中激荡着浩荡的视觉冲击力,这一定是因为蓄素守中的人生态度,却弥漫着澎湃的真力。

冷秋如追逐着一生的夙愿,他也应该得到了一份别样的美丽。

(文/蔡佳霖)

微信图片_202306201558044.jpg

冷秋如,湖北武汉人。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职业画家、多年来致力于水彩及中国画研究。曾得卢沉、邵声朗、赵宁安、李行简、张立辰等老师教诲,擅长山水、花鸟,作品曾参加过中国美术馆举行的“首届中国长城美术展”,首届中国当代山水画邀请展,1990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书画展”,1993年深圳“湖北当代知名书画家十人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展”,2013年马来西亚“美丽中国”中国书画展,2015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的“湖北九人书画国际交流展”等。作品被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友人收藏,名字被载入《中国美术家名人录》《中国美术家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年鉴》等国家级大型辞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画家》杂志、《大众美术报》《湖北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画报》《深圳晶报》等均对其做过专门介绍。《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冷秋如卷》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国画大家冷秋如卷》由上海朵云轩出版社出版。

1687678777899485.jpg

1687678777105167.jpg

1687678777145574.jpg

1687678777903654.jpg

1687678778438335.jpg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