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四川迎来高温天气,酷暑难耐,现代人有现代人的消夏方式,大家偶尔也会为古人担心,没有空调的古人是如何度夏避暑的?7月7日上午,邀请到知名美学家、四川文理学院教授范藻莅临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古镇,做客“文旅在线”,讲述古人如何消夏避暑,度过清凉夏天的生活美学。
▲范藻教授做客“文旅在线”
盛夏做好攻略,准备好避暑用品
“盛夏之时,古代人在衣着方面求轻,尽量穿很薄很休闲的衣服。”范藻教授讲述说,如过去达官贵人,就喜欢穿丝绸做的衣服,因为它薄如蝉翼,轻似云霓,美若彩霞。根据唐代《乐府杂录》记载,一名长安富家子酷好声乐,后来家道中落,唯留有一件旧的冰丝裀。有波斯人见到,惊讶地说:“何处得此至宝?此是冰蚕丝所织,暑月置于座,满室清凉。”
▲范藻教授在洛带古镇接受媒体采访
范藻教授谈到,古人出行攻略做得非常充足,宁愿减少出行次数,也要提升出行质量,身边必备凉榻、凉席、扇子、冰鉴等避暑神器,古人很早就开始开凿使用冰块消暑,如《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可见周代当时已有原始的冰箱,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冰可谓弥足珍贵。
寻一消夏处,欣赏美景又娱心
为了避暑消夏,古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尽管夏天让人狼狈难熬,但古人们没有降低该有的生活质量和美学情趣。在哪里消夏?古人选择地方自有一套审美的标准,这个标准可能凉爽让人安心休憩,可能是美丽又隐蔽,也有可能是有动物和花香作伴……
▲画里古人的消夏场景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范藻教授以唐代诗人李白《夏日山中》一诗描写的避暑经历,生动地还原了唐代浪漫诗人李白,一个风度翩翩的文人,带着他的避暑神器白羽扇,在青林深山避暑的消夏趣事。
夏日的旅行,让诗与远方相见,古人喜欢带着书去旅行,那本书里有能看到的真景真情。“我想,作家王良勇这本散文集《寻蜀记》,就写到了四川许多景点,好多都是清凉夏日的美景,文字优美,令人沉醉,我们不妨带上这本书,找到那些景,开启夏日的旅途吧。”范藻教授推荐说。
弹琴、下棋,古人的闲静美学
“静,是一种高级的审美,静,是一种心灵的境界,也是一种心灵的升华,静,是一种让人很舒服的气质,俗语说‘心静自然凉’。”范藻教授谈到,古人善于用一种静谧的姿态,自然而然地生活。白居易写“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就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的宁静以达到消夏的目的,还有过去古人通过弹琴、下棋等娱乐活动,来让自己的内心宁静,提升学识涵养,揭开了古人把避暑上升到哲思、美学的境界。
▲在弈棋中思考的孩子
范藻教授引经据典,将历史人物侃侃道来,如讲庄子的静,是“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乱于人,不迷本性”的超脱。陶渊明的静,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苏东坡的静,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潇洒与旷达。走过繁华万丈,看过沧海桑田,更懂得了安静的美好。追求闲静美学,不需要刻意喧哗,也不需要轰轰烈烈,就像脉脉的温情,淡淡地流淌。弹琴、下棋,这些看似最简单的娱乐消夏方式,其实深藏着古人追求的闲静美学。
遵循自然规律,睡觉能让人变美
夜间睡眠是人基本的生理需要,那么炎炎夏日,午睡又怎么样呢?范藻教授认为午睡能让人变美,尽管儒家对于午睡是持否定和批评态度的,最著名的例子是温良恭俭让的孔子,因为宰予在白天睡觉,少见的发了一次火,孔子大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范藻教授举例说,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谈论睡眠对于养生的作用,尤其提到午睡的功用,特别是夏日午睡,“养生之计,未有善于此者”。
▲古人睡觉用的胡床
古人的午睡大概还是非常普遍的,在古籍中经常提到一种睡具,那就是胡床,它类似于现在的马扎。宋范成大在《北窗偶书》中说道:“胡床憩午暑,帘影久俳徊。”便是最好的明证。
关于消夏,范藻教授给出了美学妙招
范藻教授认为,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好炎热的夏天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特别值得研究的,他给今天的人们消夏提了几点建议:
一是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无论是午睡还是夜睡,都要留够时间,按时睡觉,如此既能工作好,身体也十分健康。
二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将美学生活与自然相连,我们夏天穿轻薄的衣服,吃时令蔬菜,以及品尝一些时令水果,都是遵循自然美学生活的体验,像寻找清凉山林避暑、清凉露营等,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安逸生活。
三是要追求内心的“宁静”,静,是一种高级的审美。静到深处,便是美到极致,一个内心宁静的人,身无外物,不让世俗的欲望困惑本心,用心来感受世界,不管炎夏多么灼人,无论处在哪里,都能达到真正的平静。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