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循闻天探地来路,传山大青年精神

来源:实况网 2023-08-04 12:05:36
A+ A-

近日,山东大学(威海)“循闻天探地来路,传山大青年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于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建立二十周年之际,对山东大学优秀科研工作者、校友等进行系列专访活动。

图为实践队队旗 徐牧嘉莹、李怡宁设计

图为实践队宣传海报 徐牧嘉莹设计

6月30日,社会实践团队于子午工程二期/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环境综合观测站采访了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课题组的副研究员王勇与博士后马羽璋。

“做成任何一件事都是一样的,没有人会告诉你做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只有自己不断地去探索新的领域,才有可能有大的方向或者结果。”最开始,王勇学习的是卫星方向,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为导航或通信,在初步接触空间物理这个领域时,两个方向间的差异如同一条沟壑横在他的面前,但王勇坚定了信心,脚踏实地,靠自己的不断尝试、努力创新,向着更深、更远的未知领域探索。

“对于未来,兴趣是我们选择深造方向的指南灯”。王勇建议同学们抓住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机会,选择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跟随指导老师学习基础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的科研立项活动,从简单的研究工作着手逐步深入。在确定方向之后,还需要坚持不懈。对探索未知的渴望是推动马羽璋前进的动力,多问“为什么”是研究人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学生需要不断培养的品质。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图为实践队采访王勇 赵凌新摄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图为实践队采访马羽璋 陈全摄

7月3日,社会实践团队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采访了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行星环境与演化研究室主任、学院校友刘洋研究员。

刘洋指出,首先在本科、研究生阶段,一方面要有兴趣,培养对科研的兴趣;另一方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弥足珍贵。其次,在后续深入钻研阶段,刘洋表示要有锲而不舍精神,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培养自学能力,并坚持日常读文献,时常积累、拓展思维。刘洋强调科研工作者要有独立性,“做科研就要接受孤独感,你可能有时候需要自己一个人处理很多问题”。刘洋提到王赤院士的一篇关于科研工作者需忍受孤独的文章,强调了学习重在有独立性。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图为实践队采访刘洋 任俊奇摄

图为实践队参观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徐牧嘉莹摄

7月3日,社会实践团队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采访了该台的高级工程师、学院校友刘斌。

采访中刘斌谈到,“想和做的结果可能会产生偏差,在科研中绝不能眼高手低,一定要去动手实践。有时自己假想的结论会与实践的结果产生冲突或偏差,有时我们认定为很简单的东西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刘斌进一步强调,“把流程整个走一遍,你会发现还会有很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当我们真正去实践,做实验、写文章、做计算等,往往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图为实践队采访刘斌 陈全摄

7月3日,社会实践团队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采访了程华清、杨栩、胡静维三位国家天文台博士后。

当讲到科研工作,胡静维表示遇见问题是很正常且有益的事,最重要的是,不要被困难打垮精神气,要调节好情绪,针对问题反复检查、把握好细节。杨栩强调了三个关键词,“兴趣”“内在驱动力”“主动”。在被问及确定课题选择时,杨栩提到“南极天文”对他的吸引力。另外,杨栩认为做好科研工作,需要主动研究、主动学习。而兴趣是主动研究、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程华清反复提到“基础”两个字。再高深的知识,也需要有最基本的理论做支撑,基础性研究涉及的根本是学习基础的科研思想和它背后的物理机制,这对科研工作弥足珍贵。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图为实践队采访程华清、杨栩、胡静维 任俊奇摄

通过与学院优秀校友、优秀科研工作者们交流,“循闻天探地来路,传山大青年精神”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充分领略感受到了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学习与传承优秀科学家精神的同时,有助于让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促进山大学子勇做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图为实践队参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姜妍摄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