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启新程,共担新使命 北京市文联“到人民中去”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走进西藏

来源:中国网 2023-08-10 10:23:50
A+ A-

格桑花开,月季盛放。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进一步促进京藏两地文化交流交往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年来,北京市文联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对口援藏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组织了一系列文化援建和文化交流活动。8月1日,由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带领的首都文艺“轻骑兵”一行二十余人,登上雪域高原,以精湛的技艺和“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奉献精神,赴拉萨、林芝多地,开展了慰问演出、座谈交流、创作采风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

本次赴西藏首都文艺志愿者团队由中央民族歌舞团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江东,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魏刚、理事王心超,老舍文学院副院长周敏、专业作家文珍、作家孙睿、周卫民构成。

通过4场文艺演出、3场交流座谈和深层次家访互动,首都文艺志愿者们迈开了“步子”,亮开了“嗓子”,撸起了“袖子”,大步“走”到了人民中去,为京拉两地心连心,注入了磅礴“文艺力量”,受到了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image.png

2023拉萨北京“心连心”艺术周合影

在藏地高原唱响民族团结之歌

此次活动的慰问演出由北京市文联、拉萨市委宣传部、北京援藏指挥部共同主办,中央民族歌舞团承办。中央民族歌舞团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民族歌舞艺术院团,建团70多年来,以继承、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歌舞艺术为宗旨,涌现出诸多艺术家,创作了大量艺术精品。慰问演出囊括了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壮族、京族、傣族、纳西族的歌曲、器乐演奏及舞蹈。既有经典的民族艺术作品如舞蹈《雀之灵》、歌曲《多谢了》、马头琴《万马奔腾》;有首次亮相高原的维吾尔族乐器艾捷克、弹拨尔,京族乐器独弦琴;还有唱响爱国旋律的《我爱你,中国》《为今天喝彩》等;更有用民族语言演唱的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藏族)《净土》(纳西族)等。

image.png

11位艺术家整体海报

首都文艺志愿者克服高原反应,一场场演出用歌声、乐声、舞姿献人民,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4日的直播中,各平台观看演出人次达330万,此次西藏之行,既展现着中央民族歌舞团文艺工作者高超的艺术素养,也见证着他们始终与西藏人民群众紧紧相连的火热初心。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演出现场

交往交流交融 擎起初心使命之旗

为深入了解西藏的不同地域文化,8月2日,首都文艺志愿者走进林芝市民族艺术团开展业务交流与座谈,在排练厅林芝市民族艺术团演员展示了扎木聂、瑞姆琴、弦子、贡布舞蹈、贡布民歌等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艺术表演,其中瑞姆琴是该团艺术家在村(部)采风中复活的民族艺术,预计年底瑞姆琴的演奏可以被搬上舞台。中央民族歌舞团艺术家演示了蒙古族马头琴、维吾尔族艾捷克、弹拨尔和傣族孔雀舞,并与当地艺术家即兴合奏《在北京的金山上》。在随后的座谈中得知,该团演员囊括了工布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等,作为传承当地民族文化重要的表演团体,北京专家纷纷鼓励“一定要到人民中去,到田间地头去”,通过采风,复活和展示当地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image.png

image.png

林芝座谈会

8月4日,在拉萨非遗中心,以江东为首的专家团队与拉萨市非遗工作者深入座谈,为拉萨非遗工作答疑解惑,并为当地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据拉萨市2023年最新非遗普查结果显示,拉萨已具备中国非遗名录的10大项目,拉萨的民间文学于今年首次进入非遗项目名录。专家纷纷表示,曾经非遗的口口相传,离不开当代文艺工作者的记录和表达,鼓励非遗工作者坚守初心,让更多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能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去。

image.png

非遗座谈会

8月6日,北京作家团队一行4人,参加由北京援藏指挥部组织的报告文学《雪域丰碑》作品交流研讨会,该作品以北京40年援藏工作为蓝本,着重描写了数位援藏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北京作家分别围绕自身经验、抒发见解,探讨作品的可能性与艺术性,为京拉两地协同发展、同心同行,注入了构建于精神层面的“文化之力”。

image.png

《雪域丰碑》座谈会

此次赴藏的交流活动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友谊,更好地了解西藏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通过交流座谈,首都文艺志愿者为自己的创作与表演积累新的素材与灵感,对于地方文艺工作者的专业提升和首都文艺志愿者的视野开阔都具有积极意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人民群众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京拉两地迥然不同的社会风格,为首都文艺志愿者深入社会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8月5日,以作家团队为主文艺家走访当雄县高原牧民家庭,与村民真切恳谈,倾听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聆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了解他们的困境、需求与愿望。实地走访使作家团队了解到更真实的高原牧区生活,为他们的创作提供富有生命力的素材,同时也有助于加深文化认同和社会融合。

image.png

到牧民家中访谈

西藏特殊地理位置环境所孕育出的动人故事为此行首都文艺志愿者创作更多优秀作品提供了灵感、思路和支撑。三位作家也谈出了对于此次西藏之行的如实感受:

因是交流,她和林芝艺术团其他演员一样未着正式演出服装,灰紫上身,姜黄长裤——没有比这更不像我见过“孔雀”的“孔雀”了。但当音乐声响起,她开始旋舞,我的心却悬起来。她到底转了多少圈?四十八圈?五十七圈?七十三圈?当然没有小彩旗那一小时旷日持久,但这是在青藏高原上,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舞蹈是按分秒算的。每多一秒,都要多完成一两个动作,类似羽生结弦一生悬命的阿克塞尔五周跳,所有事做到极致都一样。柔若无骨的孔雀原来也可以稳如磐石。我没有问她为什么,但我猜她是一个真正的演员,因此以为所有认真的演出,都值得体面的谢幕。即便曲终人散,但他们来过。唱过。舞过。爱过。——文珍

西藏尤其是拉萨,对从事文学的人有种天然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就是它的神秘。神秘是什么,说不清楚,能说清楚就不神秘了,而文学恰恰是要把神秘传达出来,让人感知到未曾触碰过的、不曾感知到的生活中的神秘瞬间。以前来过拉萨,写过相关题材的小说,这次采风后会再写一篇小说,主要场景就是拉萨的八廓街。我在这条街上看到很多平日在内地看不到的景象和人,乍一看会觉得很神秘,在这条街上待久了,便习惯了它们,会把这种神秘看作是一种日常,接受生活存在很多的可能性。这不仅能打开作品的格局,也能打开写作者的生活格局,在“内卷”生活日益严重的当下,让自己从容一些。——孙睿

本次跟随北京文联2023拉萨北京“心连心”艺术周慰问演出之行,使我对拉萨地区的地理和人文有了又一次了解,对于两地的文化交流有了更深刻的感受,特别是在第一站林芝的演出中,演员们克服刚刚到达后的高反不适,与当地艺术团进行了同台表演,双方观看人员都表现了极大的肯定与热情,尤其惊喜的是,几位不同民族的弦乐演奏者在彼此欣赏和学习中,通过短暂沟通,共同表演了一首《北京的金山上》弦乐合奏,在没有提前排练的情况下,六种民族乐器:马头琴,弹拨尔,艾捷克,弦子、扎木聂,端姆琴有序地奏响,获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民族和语言各异的演奏者共同完成的这一曲精彩呈现,让人不禁感叹,这样一首(种)歌曲,可以跨越语言、文化和地域的限制,在一次随机的艺术交流碰撞中,完成即兴演奏,说明在艺术交流领域,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彼此已有了深度的文化认同感。——周卫民

image.png

前往林芝采风合影

此次活动,不仅为两地文艺界搭建了“舞台”,也铺开了“试卷”。首都文艺志愿者以精湛的技艺、坚定的信念和共启新程的深情,交上了文艺工作助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高分答卷”。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