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厅长会这么快给我们回信。”8月初,德清县“德清嫂”调解工作室负责人姚惠文迎来了一份礼物——省司法厅厅长王中毅的回信。
今年是“德清嫂”人民调解团队成立十周年的大日子。前阵子,他们给王中毅写了一封信,分享过去十年的点滴和故事。
“十年来,你们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在法度、尺度和温度中找准了工作微切口,发挥了法治建设半边天的重要作用……”王中毅的回信,让姚惠文很受鼓舞。
2012年,一出以德清当地女性道德模范为原型的现代越剧大戏《德清嫂》,在国家大剧院一炮走红,“德清嫂”自此被越叫越响。十年来,“德清嫂”人民调解员深入田间地头、百姓家中,开展多领域矛盾纠纷排查摸底、调处化解,实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成为一道靓丽“枫”景。
“别人的‘闲事’是我的事”
2013年某天晚上,某村一户人家传出激烈的争吵声。彼时,沈银妹正带队在此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听闻后,她急忙赶去农户家,只见地面一片狼藉,媳妇小孙与婆婆因家庭琐事引发矛盾,吵着要与小王离婚。
沈银妹主动展开调解。一开始,小孙对她爱答不理,可沈银妹仍旧一次次上门。终于有一天,小孙松了口,开始搭腔说话。“婆媳之间因为生活习惯、育儿观念的不同产生了矛盾,但小夫妻的感情并未完全破裂。”沈银妹说,她采用背对背的方式,把婆媳两人分开进行调解,最终两人放下成见,表示今后会相互体谅,小王也表示以后会多承担家务等,做好婆媳之间的“润滑剂”。
这是沈银妹当上婚调员不久调解的一起案子。当时,德清县正在招募婚姻家庭辅导员,既是“德清嫂”又扎根基层妇联工作岗位20多年的沈银妹第一个响应,主动应聘成为一名婚调员,提供婚姻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由于那时婚姻家庭矛盾调解是一条“冷门”条线,主动申请参与调解的人寥寥无几,沈银妹是当时3名婚调员的其中一名。
人头熟、情况明是“德清嫂”的先天优势。“周边谁家发生矛盾、谁家有困难,都逃不出‘德清嫂’的眼睛。”沈银妹说,自从加入调解队,她就把别人的“闲事”当成自己的事,常常借着参与平安宣传、送戏下乡、巡防等活动契机,主动找群众“唠一唠”,遇到有困难的人积极协调解决问题。
“德清嫂”越来越多
年轮转动,“爱管闲事”的“德清嫂”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具有专业技能优势的律师、法官、社工等,姚惠文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德清嫂”调解工作室成立并入驻德清县社会治理中心。目前,姚惠文连同退休法官等10多名专兼职调解员一起,为群众提供专业的调解服务。
大学生小李在暑期打临时工时因工资发放与雇主产生矛盾。小李表示,在工作前与雇主约定,按照18元/小时结算工资,但领取工资时发现实际结算标准只有17元/小时。因与雇主协商无果,小李找到了“德清嫂”调解工作室。
姚惠文发现这个案子不好调,首先是证据不足,小李无法提供任何实际证据且双方并未签订劳务协议或合同;其次是雇主态度消极,始终不愿出面解决问题。但她没有放弃,而是不厌其烦地与雇主电话沟通,从“为什么不签订劳务协议”“大学生做暑期工的初衷”等方面入手耐心劝说,促使雇主从千里之外的甘肃赶回德清当面解决问题。最终,雇主给小李补发了差额薪酬。
“哪怕是一元的纠纷,我们也要管。”姚惠文说,“无论大案小案,对当事人来说都不是小事儿,背后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乎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浙江天阁律师事务所律师梅瑗瑗为12名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帮他们成功讨薪;退休法官沈晓忠顺利调处一起诉前引调的亡人交通事故纠纷,让逝者安息;晨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李东宁让一对携手30年却因琐事“蒙尘”的夫妻重归于好……更多“德清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大显身手。
近年来,“德清嫂”人民调解团队年均调解矛盾纠纷1300余起,协议金额超千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掐灭矛盾的‘小火苗’”
不久前,上柏村(社区)村民老陈因为一棵树的去留,和邻居老王争得面红耳赤——老王院子里的这棵树遮挡了老陈家的光线。好在,村里的“德清嫂·闲事婆和事佬”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朱煜芬、郭英及时出现,从中调和,老王答应按时修剪树木,纠纷成功化解。
“村里的矛盾纠纷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处理不好就容易激化,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将矛盾‘小火苗’掐灭在萌芽阶段。”郭英说。
在德清,像这样把调解工作室设在村里的并不鲜见。德清嫂·阜溪好婆婆龙胜村工作室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主线,打通调解“最后一公里”;钟管镇的钟管村“管家婆”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室,专门调解村民的大事小情……截至目前,全县已设立14个“德清嫂”特色调解站点,组建185支镇村“德清嫂”服务队。
大多数矛盾在村里的调解室就能解决,可遇上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怎么办?“当村(社区)级调解不成功时,由镇(街道)组织二次调解。”德清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地在“德清嫂”调解工作室推行上门问诊、村社门诊、镇街会诊、专家坐诊的“四步诊疗”矛盾化解模式,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这一调解工作法目前已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标志性成果。
“固定解纷日”进基层活动
此外,从2022年起,县、镇级“德清嫂”调解工作室每季至少开展一次下基层“固定解纷日”活动,下沉到村民小组、小区楼道等更小单元,开展预防、排摸、宣传、调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