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五彩绘军魂——记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建瑞

来源:网易 2023-08-14 18:22:26
A+ A-

题记:

走进瑞雪陶瓷研究所,一只中华瓶很是显眼:80多公分,摆放在展厅入口的博古花架上,行草“军魂”二字,铁画银钩,遒劲刚毅。研究所主人陈建瑞是一名退役军人,对此瓶钟爱有加。他笑道:“我喜欢瓶上的书法,变化曲折又刚强有力,它不仅是书法作品,字里行间更像书写着我的人生。”


 

退伍不褪色。1998年退伍后,陈建瑞与妻子一起经营瑞雪陶瓷研究所,工作生活中,他时时以一位军人的精气神要求自己,打造出德化瓷釉下彩领域的翘楚。军魂,正是军魂,指引着他攻坚克难、勇敢向前,书写着退役军人铿锵多彩的人生。

艰苦创业

搭建文化平台

黑瘦、国字脸、寸板头。这是陈建瑞给我的第一印象。

“借了一百元,买了风扇和装修电线,最后两个人掏遍口袋也掏不出一元钱,买盐。”聊到2008年在科技园创立工作室的困境,他心犹唏嘘。


 

13岁陈建瑞就接触彩绘,1995年应征入伍,退伍后开过小卖部、杀过猪、卖过奶茶。几经周折,他回到瓷厂,重拾画笔。正是这一时期,他开始对陶瓷釉色进行研究,也是这一时期,他认识了他的妻子和事业伴侣陈雪娥。“当时,我们两个常加班,常较晚到楼下食堂吃饭,一来二去就相互认识了。”陈建瑞说道,两位未婚青年以彩绘为生,身上都流淌着勤奋刻苦的血液,心就渐渐走到了一起。

科技园边的一座老房子,二十多平方的一间“六扇”,庇护着两位青年的创业热情。“白天做坯,晚上画画,一做便是两年。”陈建瑞回忆,创业之初,他们只是帮人做样品,生活平淡且清苦。“生活的困顿克服一下就过了,技术上的困难才是拦路虎。有次学着烧制釉下五彩,用心画好21件梅瓶,只有1件釉面发色良好,寄给客户,还让人退回来,因为瓶口轻微变形。”部队三年磨砺,使他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强,他咬咬牙,不啬费时费力向湖南醴陵师傅学习釉下五彩,又不远千里到上海取经——升级釉料品质,提高胎釉结合度。


 

随着技艺提升,口碑也越来越好,狭窄的老房间已不能容纳下他们的梦想。2013年,他们返回老家龙浔大坂村,继续用彩笔描绘五彩的人生梦想。环境整饬优美,加上研究所的口碑,那里曾一度成为接待外地艺术家到德化创作的窗口。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勿看这栋厝破落落,德化很多好瓷都是从这里出去的。”

“有一位艺术家,也曾当过兵,第一次来到我的工作室,直觉告诉他:我可能当过兵。因我的工作室比较整洁,每两天清扫一次工作室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这也是部队生活留给我的财富。”陈建瑞说,后来这位艺术家看到“军魂”瓷瓶后,猜想得到印证。

2022年底,大坂村因城市建设的需要,整村搬迁。陈建瑞服从大局需要,瑞雪陶瓷研究所从老家大坂搬离,在鹏祥工业区租下700多平方厂房。艺术家创作的环境当然不能跟在老家相比,但凭借着多年来在业界的良好口碑,这里再度成为书画艺术家陶瓷创作的热土。

“每天都有两三拨艺术家到我这边来创作,本土的,外地的都有,还是省内多所艺术院校的实训基地。”陈建瑞说,大家喜欢这里宽松的创作环境,优良的瓷瓶胎质,较高的烧制成功率。采访当天,有三批美术家和书法家在瑞雪陶瓷研究所画瓷、写瓷。


 

张金水,本地知名书法家,是瑞雪陶瓷研究所的常客,今天又来到这里挥毫泼墨。“德化白瓷犹如貌美肤白的女子,我们有义务给她搭上一件漂亮的衣服。”河南嵩县画家张志文已多次到瑞雪陶瓷研究所“画瓷”,此次他用8天时间在100只梅瓶上画出100幅形态各异的梅花。来自德化职校的曾丽红老师称:陈建瑞做人咸香,不会计较,他们才爱来这边画。临走时,她拿着一只素坯的琵琶瓶,对陈建瑞说:“这只瓶我拿回家画啰。”“好!”建瑞爽快地说,艺术家拿走了烧好的瓷瓶,他忘记收取瓷坯的费用的事,时有发生。其实,不一定是忘了。

钟情瓷瓶

扮靓釉彩空间

走进瑞雪陶瓷研究所,就似推开了瓷瓶春天,五彩斑斓,姹紫嫣红。瑞雪陶瓷研究所已开发了300多种器型,主要以烧制釉下彩瓷瓶为主,很多书画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永远定格在大大小小的花瓶之上。


 

寥寥几笔,墨叶红花,苏聪敏的两件大写意的荷花瓷盘泼辣大胆,令人逸兴遄飞,美中不足的是釉层厚处犹如老树皮,糙了点。“这已经是第三次复烧了,还要再次打磨回炉。好的釉下彩作品得来从非易事。”陈建瑞说,除了搭建文化平台,他自己致力于釉彩及烧制,尤其釉下五彩烧制颇费心力。虽说他年纪并不大,算来已是德化釉下彩烧制的老师傅了。

“一火功,二土矿。”德化陶瓷界很早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烧制功夫比瓷土瓷泥还重要,被放在第一位。确实,再好的瓷如果没有火的参与,都只是泥。

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有一件送给外宾的礼物——《富贵五福》瓷画瓶,金色的底座上,五朵牡丹娇艳地绽放在天球瓶上,惊艳世人。画面由著名画家董希源设计并指导曾映雪团队完成。“我当时主要负责瓷瓶制作和烧成,期间的困难不言而喻。”陈建瑞说。大国风范,国之礼品,尺寸、重量、釉色须精确且严谨,这些都在考验着德化的陶瓷手艺人。如何让釉下牡丹的花是红花、叶是绿叶?红色与绿色的釉料有不同的烧成温度,它们又要放在同一个窑炉里一次性烧成,釉料的调试成为关键。好在陈建瑞凭借着多年积淀和钻研精神,历经多次调试,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及时为金砖会晤贡献了一份德化力量。


 

去年,冬奥会在北京盛大举行,德化陶瓷也因冬奥会特许商品火了一把。除了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外,官方礼物文君瓶同样为德化白瓷。白明院长设计的文君瓶,高达56厘米,成品尺寸误差需小于0.5厘米、重量误差小于50克,不施釉却要有光洁的釉面。谁来啃这个硬骨头?陈建瑞参与其中——在德化,瓷瓶烧制似乎避不开瑞雪陶瓷研究所。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原先只需生产800件,后来又追加了200件,需重新开模,重新调试泥土,时间紧,任务重。“留给生产的仅有一个月的时间,攻关紧要关口,正是新冠疫情高发期,我被封控在科技园内,身边窑有了,模具也有了,可吃饭却出现了大问题,最后靠着两箱方便面度过一星期。”陈建瑞回忆着。工作起来就玩命地工作,物质要求可以低到只需填饱肚子,这是部队生活刻在他骨子里的基因。

每一个瓷瓶都有它的故事,也有他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浸润着一位退伍军人对陶瓷的热爱与永不止步的学习精神。

陈建瑞很早就辍学,他从没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与探索。在部队的时候,他坚持看报,并尝试着写通讯稿,有多篇消息刊发在部队的报纸上。随着在知识海洋的遨游,他涉及的面越来越广,点越来越深。在回家探亲时,他的行囊里多放了一些德化陶瓷专著,有《瓷都群星》《瓷都德化风雅选》等,后面捐赠给部队的图书馆。


 

“德化釉下彩的历史并不漫长,我个人认为最多可追溯到明末。最常见的就是清代的青花瓷,而釉下五彩更是少之又少,甚至说烧成的技艺远远落后于醴陵、景德镇。”陈建瑞介绍说,他近期想出版一本论著《德化陶瓷彩绘艺术》,想对德化彩绘艺术进行一些梳理总结,传播德化彩绘的历史与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德化彩绘,了解德化陶瓷。

出书!陈建瑞或许有自己的“私心”,在还原烧釉下五彩领域他可以有一席之地。


 

“这个领域很少有人尝试,我到现在还不敢接单。”陈建瑞说,这种烧法的釉下五彩,发色更细腻,更有层次,胎釉结合紧密,富有传统国画的晕染效果,但烧制火候掌控不易,成功率极低。最近一次,他试烧了90只杯子,只成功了6只。“慢慢来,不急。昨晚忙到了凌晨三点。”陈建瑞胸有成竹地说道。

临走的时候,我发现瑞雪陶瓷研究所似乎少了点什么。很多工作室墙上有一面荣誉墙,而这里没有。

“荣誉牌匾都在老家,没有带过来。荣誉代表过去。”陈建瑞这样回应道。其实,他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金牌工匠……依然亲力亲为。“是工人厉害,不是我厉害……”这是我走出大门后,回荡在瑞雪陶瓷研究所里的回声。(连江水)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