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三下乡特辑:探寻·古村

来源:今报在线 2023-08-29 10:07:09
A+ A-

韩城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泌水河谷地之阳高岸上形似“葫芦”的风水宝地。距韩城市城区九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党家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因村中有123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个哨楼,及庙宇、戏台、文星阁、看家楼、泌阳堡、节孝碑等古建筑。

党家村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宝”。党家村古建筑群是山陕古民居的典型杰出代表。8月23日,西安外国语大学“有模有样”社会实践队进入韩城党家村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当地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体验感悟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创造力,培养中国古建筑的鉴赏能力,提升自身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清晨的阳光洒在韩城的街道上,我们的队伍踏上党家村的路程。一路上感受到了这座古老的城市安静的呼吸,两旁的古树又散发着无限的生机。恰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世外桃源,与世无争,怡然自得。最引人注目、使人目之清爽的是道路两边成列的高大古树。这种林郁小道在韩城非常常见。

到达党家村外围。在树林中的党家村古村落好像是在静静地等待客人。党家村位于渭北台塬沟谷地带,南北有塬,中间沟谷有泌水河穿流而过,具有“负阴抱阳”的特征。聚落环境特征上,党家村地处黄土台塬区,冬季寒风凛冽,村落选址于北塬之下,能抵挡东北向寒风,同时泌水河在其南侧将河谷清风吹入村落内部,所谓是“藏风聚气”。村落营建特征上,受黄土台塬地形及河流流向影响,村落边界与北塬及泌水河走势相一致,讲究顺应地形,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营建中“天人合一”的理念。

进入党家村,古朴的气息迎面而来,脚下是由各种石头堆砌的路,两旁是“门不对门,户不对户”的古民居建筑。这里仿佛是已经凝固的时光,见证着在此处世世代代生活的人的历史和精神,过去的已经过去,而现在又迎来着形形色色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这里联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党家村在空间形态上呈组团式布局,分上寨、老村和新村三个组团,且各组团均有较为清晰的边界。空间结构上,党家村老村东北部台塬上修筑了集避难、防卫、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泌阳堡,并修有道路连接两地,因此形成了“上寨下村”的格局。党家村街巷肌理整体呈“鱼骨状”,街巷走势充分考虑地形、风水、住户隐私、安防等因素,从而形成“丁”字型街巷空间。

院落组合形式上,党家村以横向串联式、纵向并联式及组团混合式院落为主,易形成矩形的空间肌理,从而使宅基地得到充分利用。院落平面布局上,党家村民居院落通常占地四分,南北长东西窄,且大都为一进四合院,厅房居上、厢房分置两侧,门房与厅房相对。建筑结构上,大多采用抬梁式构架,且三架梁与五架梁结构最为常见。传统建筑造型上,与关中传统院落两侧建筑体单坡面屋顶设计不同,党家村民居院落两侧厢房为双坡面屋顶,山墙的造型多呈“人”字形。党家村建筑装饰极具地方特色,制作精美且样式丰富,民居中的砖雕就有松树、荷花、仙鹤等等意象,大多表达了人们期盼福、禄、寿、喜的吉祥寓意。

党家村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典型宗族聚落村内以党、贾两大姓氏为主,编有族谱,制定了系列地方族规、礼法对村民日常行为进行规范,村中有的墙壁或者民居屋外就有家训的石刻。宗教信仰上,党家村人崇拜祖先和民间神,且崇尚文化,主要体现在村内建有祠堂、关帝庙、文星阁、惜字炉等公共建筑及构筑物。民居建筑分银堂,其中院子里就供奉着关公。有些民居里建有小神龛。每逢节庆节令,村民会定期开展祭祖、祭祀等活动。

人说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我们在文星阁求取了希望金榜题名的红绸,挂在了文星阁的门栏、大树上。望去时,微风吹动着无数人们美好的心愿。

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族群生活,党家村形成了丰富且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及民俗文化。党家村方言为中原官话汾河片,近似山西话。在传统手工艺上,为满足日常生活及仪式上的装饰之需,印花袱子制作、剪纸等手工技艺随之产生。地方特色饮食上,有臊子馄饨、花馍等。地方曲艺主要包括秦腔、小曲和“唱秧歌”,通常为村落传统节庆重要活动之一。党家村的民俗活动包括“灯山会”、“敬神赛神”等,同时村内婚丧嫁娶习俗也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性知识,如结婚时要“看日子”“去料子”,“轎秀子”要吃馄饨,新郎官要戴“披红”等。

现在党家村仍旧有人居住着,小桥流水人家,质朴无暇的世界。有人或许会问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问题很难一句话说清楚。但也许你也可以选一个安静的清晨,漫步在这一个安静恬然的古村落里。由石头拼成的石板路绵延而去,走在无数先辈走过的道路上,有翠绿的树枝斜伸出墙,民居中的小小神龛不知道承载过怎样的愿望。大气的四方院中向上看,有被伸出的房檐圈成的四方的天空。以前的人们是否走出了这四方的建筑和四方的天空,成为了无数探索未知的人的一份子,又带回了怎样的余音?

无需言语,只需感受。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有馍有样”实践团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