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品牌的增长点可能在互联网之外

来源:今日热点网 2023-10-13 10:50:16
A+ A-

三年疫情后的首个双11对行业有着非凡意义,、品牌商家们早已在紧锣密鼓地备战中。中秋国庆长假前夕,行业就已硝弥漫。9月下旬,京东发布双11活动玩法和招商规则,天猫召开多场面向不同品类商家的双11沟通会。节后,阿里妈妈就宣布针对商家、达人发布了计超30亿元的激励补贴。除阿里、京东两大头部积极备战外,抖音、小红书等新锐也摩拳擦掌,有业内人士向罗超Pro透露:抖音向核心商家表示今年双11将全面超越传统电商,如果实现反超,这将是电商格局变化的重要分水岭,“至少打鸡血时是这样说的”。

对品牌商家们来说,这届双11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增长从何而来?

从促销到动销 11给商家贡献高质量增长

前些年,双11对行业的核心价值是“促销节点”,有的品牌清仓甩尾货,有的品牌打折卖旧品,甚至还有的品牌玩儿的是“先涨价再降价”的套路营销。由于过于强调双11的“促销”价值,商家与都背负着GMV的指标舍命狂奔,到2020年左右时,双11已疲态尽显,用户体验下降,商家负担增加、生态受损。

如果商家们只关注短期效果的短视促销行为,收获的就是低质量增长,就算在双11获得了巨大的GMV、巨大的销售额,但最终却会发现一切都是白忙活:没有利润、没有沉淀,短时间靠透支“吃撑了”长时间却会陷入长期疲软。更有甚者,一些商家品牌参加完大促后反而每况愈下,因为品牌力受损,比如高端品牌参与价格血战,再比如套路式营销伤害用户体验,最终得不偿失。

2021年,作为双11缔造者的阿里率先改变,取消数据大屏,弱化GMV指标,对此我当时也曾解读“告别唯GMV论,阿里放下包袱,相对于增长而言,行业更关注增长的质量。”2022年618、双11以及2023年618,不再唯GMV至上的趋势体现得更明显,绿色的增长、健康的增长、可持续的增长、普惠的高质量增长日益被行业所重视。

2022年618、双11以及2023年618,品牌不再主推“打五折”这样的甩卖式促销,而是高度重视爆品新品战略,力推爆品、引爆新品,用产品的销售增长带动品牌力的提升,获取更强劲、更持久、更优质的增长动能。在618和双11期间,品牌往往会展开系列品牌升级或焕新动作,实现高端化、年轻化和潮流化等品牌目标,在大促结束后也可获得持续的高质量增长。

以2023年天猫618为例,登陆细分品类榜单的品牌,要么是欧莱雅、苹果、小米这样的“超级品牌”,要么是Ubras、蕉下这样的新消费“标杆品牌”,它们登陆榜单无一是靠“清仓式甩卖”,而是凭借着强大的产品组合以及品牌号召力。在大促结束后,它们在日常的经营中依然实现了持续的增长——价格力只能赢得一时,品牌力才能赢得一世。

可以说,当下行业已对双11以及618的价值形成共识:绝不只是“促销”做大流水的节点,更是依托“动销”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抓手。

11塑造品牌力 品牌要关注“流量内涵”

对品牌商家来说,在双11以及618做好“动销”比“促销”更重要,这一点在市场营销行业已有成熟理论支持。

促销,顾名思义,是“利用打折、买赠、降价、配送来促进短期销售业绩的行为,目标直接聚焦”;动销则是指“让店铺的商品更快的流动起来,达到快速销售。”动销融合了广告宣传、店内店外行为、新的行为主题等,是一种综合组织资源协同运作的一种行为,目的是做到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同时促进商品的良好销售——正是行业现如今常说的“品效合一”。

促销是战术,动销是战略,促销服务于动销。在双11,品牌商家需要积极展开全面的“动销”攻势,一边在“量价齐升”的前提下做大销售额,一边借机夯实品牌力。

企业要高质量增长,必须不断强化品牌力。品牌不只是意味着知晓,更意味着共识与信任,在消费决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相较于价格力的立竿见影、产品力的有迹可循而言,品牌力对增长的价值往往需要在更长的周期被验证。第三方机构凯度 BrandZ 基于2.1万个品牌的5.4亿数据研究发现,品牌资产带动销售的中长期效果被行业严重低估了,其可均贡献70%左右的销售额。

品牌力除了可直接促进销售外,其还决定着产品的“溢价空间”,进而决定企业的盈利能力上限。强大的品牌力还能让企业的发展更具韧,在VUCA时代可以从容地应对内外的不确定,成功穿越每一个动荡的周期。正因为此,品牌要在双11实现高质量增长,绝不能忽视品牌建设。

双11期间品牌建设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动销融合了广告宣传、店内店外行为”,双11期间,品牌不能只关注“店内”的流量与成交,更要关注店内外的流量,前者是“果”,后者是“因”。随着互联网去中心化愈演愈烈,消费场景变得日益多元化,流量百家争鸣。当流量本身变得更复杂后,品牌不能只关注触达、转化、画像等流量表层指标,更要穿透流量关注其内在结构,如场景、质量、内容,对流量进行“区别对待”。

来自凯度的研究发现,媒介内容质量带动品牌市场份额增长的占比高达60%,这意味着,流量的内涵,比流量的“数量”更重要。基于此,秒针提出了一个品牌营销的“媒介投放评估模型”:

媒介价值=流量价值x(场景价值+质量价值)

流量规模只能保障媒介营销能力的“下限”,场景价值与质量价值才能放大流量效应。如果只关注短期的“效”,品牌只关注或者重点关注流量规模就够了;如果既要短期的“效”也要长期的“品”,要实现高质量增长,品牌就必须要关注“流量内涵”,也就是“场景价值”与“质量价值”。

在用户注意力粉末化的今天,让正确营销内容以正确形式于正确场景出现在对的人面前,才是品牌营销成功的关键所在,而这一点的实现则离不开场景、质量、内容与规模兼具的优质流量阵地。

流量内涵与众不同 OTT大屏成双11新洼地

2023年双11,值得品牌们关注的流量新洼地在哪里?

先看大环境。当前,互联网流量生态呈现出两个趋势:一个是移动互联网流量大盘饱和。《QuestMobile2023全景生态流量半年报告》显示,截止2023年5月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已达12.13亿,同比增长只有2%左右,滞涨趋势明显;另一个是互联网内卷严重,在传统的搜索、电商、社交等流量超级外,短视频、直播、社区、问答等类型的新锐崛起,流量争夺日趋激烈,不同内的流量格局也日益固化,品牌商家很难再吃到红利抑或撬动流量。在严峻的流量环境下,商家品牌们要将目光投向了新的流量阵地,前些年私域红极一时,2023年的新洼地将是什么?

答案可能在移动互联网之外。

年来异军突起的OTT大屏因其与众不同的“流量内涵”正在成为品牌建设的新洼地,在今年双11势必也将成为品牌获取高质量增长重要阵地。

《QuestMobile2023全景生态流量半年报告》就观察到,随着智能电视的快速发展,IPTV、OTT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流量呈现多元化发展,以智能电视为核心的客厅经济迅速发展,OTT大屏已成为品牌竞争新重点。2023年5月以智能电视为核心的智能家庭设备活跃用户规模达2.64亿,同比增长22.3%,增速远超移动大盘。来自国家广电局的数据显示,OTT大屏覆盖人数已达10.83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级媒介”,来自秒针的调查则表明OTT大屏的媒介触达率高达86.7%,仅次于手机短视频。

除了“国民级”的流量规模外,OTT大屏相较于移动小屏、户外广告位、电梯媒体、影院大屏等媒介而言,有着独特的流量“内涵”,也就是流量场景与流量质量。

先看场景。场景反映的本质是用户在具体使用时的情况,如时间、地点、动因以及氛围等。

作为客厅娱乐场景智能家庭中枢的OTT大屏独占家庭场景,在家庭、亲子、伴侣等人群的影响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春晚、亚运、暑期档等重要节点内容的观看也是“大屏优先、家庭共赏”,基于此OTT大屏也有着强大的聚客效应,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影响更多人群,品牌可利用节点流量峰值快速强化认知、形成广泛共识。

OTT大屏的产品定位更纯粹,呈现内容更聚焦,运营力度更大,整体内容呈现以及观感会显得更高端更可信,这意味着,同样的广告素材呈现在OTT大屏与小屏,给用户的高端感和信任感截然不同。如果品牌要强调高端形象或者重视信任心智,必须要重视OTT大屏。

还有,OTT大屏的观看场景往往更沉浸、更主动、更专注,当用户全情投入时,品牌更有机会与其建立心智连接。

再看质量。质量无关好坏,关乎“效果”,在品牌建设层面,效果自然无法从“点击”等行为来衡量,而是要看对用户心智的影响程度以及用户的认可度、记忆度、追随度等。移动时代,用户接收的信息爆发式增长,记忆力越来越短,广告免疫力越来越强,品牌很难再用普通的流量去影响,这时候OTT大屏独特的“质量价值”就发挥出了优势。

OTT大屏的最大特就在于“大”,基于此其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视听体验,这也是OTT大屏可在手机、PAD、PC等中小屏设备外开辟出一片天地的根本原因。因为“大”,品牌便可通过3D创意开机广告等形式,更有力地冲击用户视觉,撼动其心智,凝聚其涣散的注意力,让其能够看进去、记得住、愿意买。数据显示,OTT大屏的广告记忆度是小屏移动广告的4-5倍,广告完播率71%是小屏移动广告的2.4倍,看完同样的广告后用户购买意愿是小屏广告的2.3倍。更“大”的媒介特,让OTT大屏有着独特的“媒介价值”。

综上可见,因为独特的流量场景与流量质量,以及仅次于手机的国民级流量规模,OTT大屏具备了独特的营销价值,对逐鹿双11的品牌商家来说,OTT大屏具备双重独特价值:

一个是“品”,这一点是OTT大屏的优势,家庭与沉浸的场景优势,以及强视觉的质量优势,可以助力品牌快速建立认知,不论是新锐品牌曝光抑或经典品牌焕新,OTT大屏都是不可或缺的阵地。

二个是“效”,这是OTT大屏一直被忽视甚至被误解的能力:

1、OTT大屏覆盖截然不同的家庭以及亲子等用户类型,是品牌的重要“活水”。因为“场景”与“质量”的独特,OTT大屏可以覆盖品牌在移动小屏覆盖不到的用户,抑或撬动原来难以撬动的需求。

品牌做电商经营时,获取新用户比唤醒老用户难得多也重要得多,新用户才是“活水”。然而在存量化的移动互联网上,拉新成本一直都是水涨船高甚至飙升的。网红直播间一度承载着品牌的“低成本拉新”梦,但畸高的主播佣金比例以及“全网最低价”的不合理要约已让很多品牌不堪重负。OTT大屏的家庭人群往往都有很强消费力,比如小米OTT大屏的很多用户从10年前的年轻米粉走到今天成家立业,消费力也跟上来来,有许多新的消费需求如买房买车买家电等等,他们有着新的消费理念以及品牌认知,这对新老品牌来说都是重要的机会,建立品牌认知后,关键要看如何“转化”。

2、OTT大屏正在强化自身的全链路一站式“品效销”闭环能力。双11前夕,OTT大屏营销头部玩家小米OTT跟电视淘宝联合推出了业内首款按CPC收费的广告产品“屏效通”,支持按点击进入天猫旗舰店才计费,让品牌在OTT大屏的营销更精准、效果可衡量、成本更可控、数据可沉淀,真正实现品效合一。

在一些有特点的品类和行业上,“屏效通”的转化效果是远超预期的,家电行业的老板电器,旅游行业的Club Med,咖啡机行业的德龙此前在小米OTT大屏上的“大屏购物”探索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拉新率、购买率以及激活率其实都是高于小屏端的。

今年618大促期间,老板电器的营销动作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它宣布邀请王一博作为品牌代言人、推出“宠爱你的双手”主题活动并发布多款王一博同款产品。在大促期间,老板电器利用小米OTT的品牌建设能力特别是家庭消费决策影响力,通过多种强曝光资源如创意开机、首页拼图、电视画报等影响目标家庭人群,强化高端厨电形象。老板电器当时还在电视淘宝上定制了专属购物页面,引导用户直接通过遥控器下单并取得了超预期的效果

小米OTT联手电视淘宝推出的首款大屏CPC产品“屏效通”,将让更多品牌可以在OTT大屏上实现“品效销”合一,在今年双11获得看得见的订单增长。

3、OTT大屏的“效果直达”尚在探索,但协同转化能力却是确定的。“小”有“小”的优势,小屏设备如手机有个人化、随身化、社交化等特点,用户在小屏上购物的惯也早已成熟。基于此OTT大屏与小屏更多是“协同”而非“替代”关系,OTT大屏的“品牌建设”力与移动小屏的“效果转化”力协同促进转化。

实践表明,OTT大屏协同短视频等移动小屏广告投放效果显著,甚至可将移动小屏的广告转化效率提升数倍。小屏日益内卷,场景同质化,质量参差不齐,成本水涨船高,品牌要继续挖到增量不能靠内耗,而是要外部协力“借东风”,挖掘OTT大屏等新洼地的协同价值。

写在最后:

OTT大屏拥有“国民用户”的流量规模,基于沉浸式、家庭化、大屏化的内容消费特,可发挥“聚客效应”“高端形象”等优势助力品牌强化品牌力,也可基于“协同投放”等能力以及“屏效通”等新型营销产品助力品牌获得销售增长。品牌想在今年双11获取高质量增长,OTT大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动销利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