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丽纳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纳芯)即将发布国内首个新一代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仪工程样机。据悉,2022年8月丽纳芯完成Pre-A数千万融资,主要用于打造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仪的商业化进程,2023年初原理样机已经发布。
在丽纳芯有着一支85后博士团队,背后站着一位85后女博士,即丽纳芯创始人谭生伟博士。她原在江苏省属重点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丽纳芯是她的第2个创业项目,是中国首家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仪自主研发、智造和应用的公司。
“如果可以重来,我还是会选择同样的路,因为我再也找不到一个让我耗尽此生也不觉得疲惫的梦想,可以如此有趣和起伏,如此折磨与幸福,我认为这是生活赐予我最好的礼物”,2022年7月,谭博士在创业3周年之际,曾写下这样一段话。
一、“丽纳芯”的由来
丽,生命因健康而美丽;
纳,国之大器,始于毫末——纳米技术;
芯,国之利器——新一代固态纳米孔基因测序芯片。
即利用科技创新的纳米技术智造纳米孔芯片,铸造新一代纳米孔基因测序仪为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护航,开出绚丽之生命!
这些词汇不仅传达了科技与健康的紧密联系,也展示了纳米技术在推动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据谭博士所言,生命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拥有健康。而在这个生命科学和人类健康领域中,纳米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纳米技术是一种创新科技,能够将物质分解到极小的尺寸,为人类探索生命奥秘提供了无限可能。
二、十年磨一剑
丽纳芯核心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5岁,来自国内985高校—东南大学,团队由校友、师生、同门师姐弟组成。团队成员在博士毕业、出国深造后又因纳米孔凝聚在一起,是国内最早开展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研究及商业化落地的团队。
谭博士表示:“未来万亿级精准医疗市场,对高技术壁垒的测序上游、未来国家基因信息安全、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非常重要,颠覆性的纳米孔测序技术有望将基因测序带入精准医疗时代,纳米孔技术被列入863、97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丽纳芯研发团也都是这些项目课题主要参与者和负责人”。
据悉,丽纳芯团队从2006年开始利用高灵敏的固态纳米孔离子电流检测技术,研究纳米孔生物芯片加工工艺、基于硅工艺技术,制备得到 2-300 纳米厚的自支撑氮化硅薄膜;利用聚焦电子束(TEM)、聚焦 Ga 离子束(FIB)以及聚焦 He 离子束(HIM) 等大型加工平台制备多种尺寸及形状的纳米孔到微纳流体装备设计,优化DNA文库接头方案,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孔阵列结构;研究超低成本二维芯片设计与参数优化;研究流体通道自动换液系统,设计制作8通道和32通道微电流测量电路和软件,构建丽芯云服务系统,最终开发出了一款IPad大小手持式纳米孔基因检测仪。
三、科技报国打造基因触手可及的商业化
丽纳芯创始于2019年,由新一代便携式纳米孔基因检测仪研发及产业化领军项目落地,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苏州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在山东设立生产基地、医学检验中心,丽纳芯旗下医学健康检验服务平台,提供新一代纳米孔基因检测重点应用开发及服务。公司秉承“科技创新让基因变得触手可及”理念,专注于新一代固态纳米孔基因测序仪以及配套试剂的自主研发、智造和应用,致力于成为新一代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缔造者。
历经四年发展,现拥有 12000 平米 10 万级和 1 万级 GMP 的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3000 平米医学检验中心。
在2022年底,丽纳芯已发布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第四代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Lsmart-SP1原理样机,是中国首个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仪开创者,也是国内首台即将量产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仪。2023年发布了搭载Lsmart-SP1专有纳米孔芯片 Cell-231 以及配套试剂盒,可在肿瘤早筛、伴随诊断、病原微生物检测、疾病预后分析、基因测序等重点应用。
丽纳芯拥有的纳米孔芯片的核心工艺、生产技术,完成了第一代Cell-231芯片的批量生产,并研制了第二代Cell -241芯片。
据了解,丽纳芯工程机近期即将发布,该样机所对应的目标产品是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设计性能参数极高的,如同 IPad 大小手持式纳米孔基因检测仪,无需扩增,便可以直接读取结果出具报告。一经商业化,可打破基因测序仪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成为我国第一台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固态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开创基因检测高通量、低成本、小型化“移动”时代,“超快速”时代,检测灵敏性代入“单分子识别”时代。
丽纳芯制定了三步走战略规划。首先,在已推出样机的框架基础上,经过进一步优化,仪器最终测序准确率可达到99%以上。随后,研发团队计划用1年左右的时间,即在2024年7月左右,推出面向科研市场的国内首款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仪产品。第三步,利用1-2年左右的时间,推出面向医学临床市场的高通量、低成本的检测仪,实现将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至千元人民币以下,高通量、数小时内完成测序全过程的目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