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人民日报》10月6日刊,为凯叔讲故事创始人凯叔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章,今天的青少年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凯叔讲故事又如何通过优质文化产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扎根?全民阅读推广大使、凯叔讲故事创始人凯叔分享了多年的儿童内容创制经验——
常有人问我,今天的青少年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我会骄傲地说,因为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是炎黄子孙独有的文化浪漫,是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我牵头制作儿童相关的文化内容已经9年了,推出原创音频超过4.6万集,出版童书有48个系列234册之多,其中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占了一半。我希望通过优质文化产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扎根。很多人觉得这不是难事。“不就是把经典通俗化吗?”“儿童内容不用太深刻,不然他们听不懂、读不懂。”我并不这样认为。儿童不缺乏理解力,我们要重新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符合少儿认知特点的学习场景,有效引导孩子继续深入并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早年间,很多传统文化普及类书籍往往是把名著经典直译为白话文,再配上几幅插图。这样的方式不容易让孩子们走进传统并从中体验到乐趣。与之类似,我们儿时都经历过“死记硬背”唐诗的阶段,现在我们知道,让孩子爱上诗词,最好的方式是先让他们产生美好的感受。我们可以引领孩子走进诗人的世界,让他们设身处地感受诗人作诗时心里泛起的涟漪。我们给孩子讲夸父追日,不仅可以复述这个寓言故事,也可以告诉孩子在地球的另一端,还有一位相似的人物叫堂吉诃德,他们的“追逐”异曲同工。我们给孩子讲大禹治水,不仅可以讲三过家门而不入,还可以讲大禹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告诉孩子一个目标可以由不同的路径抵达。经典普及的目的不只是记诵,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由此获得成长。
还有很多家长非常重视的四大名著。比如,《西游记》不单可以讲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还可以通过孩子们喜欢的孙悟空,说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经历了哪些过程。《三国演义》除了讲豪杰与谋略,也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只有接纳不完美,才会更珍惜拥有的一切。这些智慧藏在原著里,需要我们提炼出来。当孩子沉浸在故事中去感受人物的生活、环境、成长时,传统文化已经不知不觉在他们心里生了根。
给孩子们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要把握其中蕴藏的价值观念、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借助多媒体平台、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沉浸式情境,做到“形神兼备”。儿童文化产品像工艺品一样,需要精心雕琢与打磨。如果我们不愿花时间用心创作优质儿童内容,如何让少年儿童更好地接触、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做原创很慢,精品原创的打磨周期则更长。每一个项目从立项到上线至少需要半年,有的则长达数年。最开始做《西游记》有声读物时,我们在写作、打样和录制上用了整整3年时间,写出了40多万字。我们希望通过听得懂的《西游记》帮助孩子打开古典文化常识的大门,同时在故事中融入人生哲理,与孩子进行深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沟通,辅助孩子心智成长。《西游记》系列自上线以来,收听量近8亿次,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从诵读中华经典诗词,到深研书画棋琴,从博物馆打卡成为新风尚,到青年身穿国风服饰行走在热闹街市,亲近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涵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与旺盛生命力。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既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受益者,也是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表达的生力军。期待儿童文艺工作者继续以精品意识用心打造优质儿童文化产品,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