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水闸国考断面是汕尾市“十四五”时期新增的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考核目标为地表水Ⅲ类。近年来,汕尾市上下聚力攻坚,推动东溪水闸国考断面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Ⅲ类目标,阶段性实现水质类别从Ⅳ类到Ⅲ类的跨越性转变,创近5年同期最好水平。
绘制一份“污染地图”,精准追溯污染源
东溪河流经汕尾市海丰县、陆丰市,入河污染源分布点多面广,如何精准锁定污染源,厘清两岸治污责任,是两县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为此,汕尾市生态环境局围绕流域内工业源、生活源、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面源等5大污染源,绘制了“生活污染源分布图”“畜禽养殖点位分布图”“水产养殖点位分布图”“农业面源分布图”“涉水工企业分布图”等5张“污染地图”。
“地图精准锁定东溪河流域内海丰县、陆丰市9个镇人口及生活污水产生量、畜禽禁养区等信息。”汕尾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污染地图”为流域科学治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水产养殖点位分布图
组建一个现场专班,将问题化解在萌芽
“东溪河治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需要大家共同推进。”汕尾市随即抽调市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
“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带队常驻东溪河现场。”汕尾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道,专班实行集中办公,治水工程上有各类难题可马上协调专班报有关部门推进解决。
“九龙治水”变为“一龙管水”。机制上的高效运转,是东溪河提升治理成效的重点实践。
据了解,专班定期会商研判,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到一线开展技术指导,主动协调海丰县、陆丰市政府提级指挥调度,督促县直部门、镇政府领导下沉一线推动工作,帮扶解决各类复杂问题。
工作专班定期组织研判调度会
聘请一支技术团队,开展驻点技术指导
“我们的技术指导起到了作用,成效显著。相信只要大家全力以赴,会取得好结果的!”在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华南所)驻点技术人员的治水笔记上,记录着这样的一段话。
据了解,为解决攻坚过程的技术难题,汕尾市聘请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展东溪河治理全过程驻点技术指导和服务。
“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跟踪流域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每月形成水质分析研判报告,聚焦水质波动成因快速研判,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提出应对措施。”该技术人员说道。
据悉,技术团队在开展流域通量测算,摸清全流域污染底数,量化分析不同污染源、行政区域、支流的污染贡献比例等方面作出了大量的努力。
出台一套工作制度,打响铁腕治污第一枪
东溪河治理绕不开避不过的关键问题——两岸的养殖尾水排放难题。
“干支流两侧的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尾水直排入河是治理过程中的‘拦路虎’。”汕尾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溪河污染防治从两岸养殖污染打响,而且必须在最短的时间把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拿下。
“养殖污染难题需要充分发挥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监管职能,为此,汕尾市纪委监委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倒逼各有关部门推动工作。”汕尾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里印发了专门的督导方案、执法方案等,做实做细做通群众工作,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多层监督的治水新格局。
“今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428人次,检查企业127家次,作出责令整改28家,立案查处6家,查封或取缔‘散乱污’2家,通报属地乡镇拆除畜禽养殖3家。”汕尾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道。
实施一批工程措施,百日攻势按下快进键
在海丰县赤坑和陆丰崎头湿地,经过沉淀过滤、微生物降解等作用,清澈的水源不断补充到东溪河里,河边海鸥不时掠过河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油然而生。
“为发挥湿地减排效益,汕尾积极推进西湖缓冲带、赤坑围仔角片区建设生态调蓄塘系统治理等工程。”华南所驻点技术人员介绍,两岸湿地种植沉水植物约16万平方米,实现日循环水量3-6万方。
赤坑、崎头湿地发挥减排效益
在海丰中闸重建现场,工程已完成通水,成为调节东溪河水量的重要工程。
“目前还完成了东溪河沿岸24宗穿堤水闸建设及东溪水闸31块闸板更换,正推进海丰五罗河易涝区9宗水闸和陆丰市6宗水闸建设。”汕尾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系列水闸工程调度水资源,有效保障了东溪河生态流量,促进水体流动性。
海丰中闸工程已达通水要求
此外,汕尾正全力推进两岸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陆丰市启动潭西镇污水处理厂、上英镇污水处理厂复工,加强通水调试运行;分期推进星都全域居民生活污水管网及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海丰县完成赤坑镇、陶河镇剩余主管网铺设,开展城东镇圆墩、后林片区及可塘镇长桥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建设,各项治污攻坚工程正提速增效。
可塘镇长桥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