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智能时代 展望教育未来 | 智能时代的基础教育全国名校长论坛举办

来源:今报在线 2023-12-20 17:01:38
A+ A-

12月16日,“智能时代的基础教育全国名校长论坛”在杭州外国语学校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承办,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旨在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创新,共同探讨智能时代基础教育发展与变革之路,分享交流优质学校办学经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主任委员李有毅,浙江省教育厅督学陈仁坚,杭州市委常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胥伟华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付梦印,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飞作主旨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及科技教育工作者参会。

开幕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主任委员李有毅在开幕式上致辞。她简要介绍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在推动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她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教育数字化,将推动教育方式变革、教育要素重组、教育转型升级,为个化学、终身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中小学要积极探索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实践,构建智能化教学、个化自主学、数字化教师研修,推动教师智能资源在线流转和按需供给。同时,积极探索开展伴随式教育数据采集,构建学生、教师、学校全新的画像,实现教育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的横向评价。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常态教学,双师教学、数字教材、作业测评等服务聚合,支持学生个化发展,教师减负及专业成长。

浙江省教育厅督学陈仁坚在致辞中表示,在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浙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通过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他指出,面对智能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浙江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的数字资源建设,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的评价方式变革,深化“人工智能+教育”的推进机制,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适应时代需要和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他希望杭外、人大附中等优质学校充分发挥头雁作用,相互学共同探索,推动基础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创新,引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杭州市委常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胥伟华从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谈起,向与会代表汇报了杭州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的有力实践与最新成果。他指出,基础教育、智能教育,是助力民族奋飞的两翼。基于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推动教育与人工智能结合,发展智能教育是重要探索方向。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让教育成为“科教兴市”的重要力量,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未来。他希望强校联合,校企携手,探索智能时代基础教育新模式,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专家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付梦印作了《谈科技创新的金字塔》的专题报告。付院士通过介绍钱学森、黄大年、孙家栋等科学家在各自领域科技攻关的奋斗历程,向大家深刻阐释了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同时,他结合指导中学生科技创新案例,就如何加强中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供了思路方法。他认为,教师要做学生学的引导者,资源的分享者,教育变革的促进者,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养、创新素养的现代人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他希望大中小学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将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让科学家精神得到真正弘扬,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切实提升,为我国科技发展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作了主题为《迈向人机共融时代》报告。他首先回顾了人工智能70年内两起三落的发展历程。他通过列举“深蓝”与卡斯帕罗夫对弈、阿尔法Go与李世石对弈、Chat GPT更新迭代等事例,探讨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他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有三件法宝:数据是燃料,模型是引擎,算力是加速器。Chat GPT通过自然语言的交互,让每个人感受到人工智能的伟力。但同时,人类要加强人工智能伦理建设,让其真正为人类发展服务。吴教授通过编写中学生科普读物,开设科普讲座,提升学生的科学知识与思维能力,助力基础教育发展。

科大讯飞副裁周佳峰在报告中分享了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他认为,生成式的人工智能是现今时代最具颠覆的技术之一,不仅赋能教育,更重塑教育。运用这项技术,学校可以在教育管理、智慧教学、学生个化学、科学素养提升等方面转型升级。同时他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人工智能更不可能完全取代老师,人类的同理心、想象、感动和热爱是人与AI最大的区别。AI可以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也会助力教育取得更高质量的发展。

校长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校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小惠介绍了人大附中在推进信息科技教育方面的经验做法。学校构建了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其中包括“人工智能+X”跨学科课程群。该课程群包括机器学、深度学、数据挖掘、自动驾驶、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在内的人工智能课程。她认为,人工智能教育需要坚持创新,要不断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要有开放的态度,批判地借鉴国际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她表示,人大附中乐于共享实践经验和成果,与兄弟学校结伴而行,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和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杭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华琪发表了题为《AI时代,教育为何?教育何为?》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将是“经师”退避三舍,“机师”登堂入室,“人师”破茧成蝶,“人机”协同育人。AI时代必须重塑教育的价值,“人”永远是教育的最高价值,人的所有能力源于一个人的善良和慈悲心,不要让机器的思考代替了人的思考。未来教育应该通过多语言的学支持、跨文化的实景体验、个化的学定制、差异化的教学实施、智能化的评估反馈,来培养学生沟通协同、信息鉴别、跨学科研究的能力。他认为,科技的发展是要指向人类及文明进步的,机器要服务于人类,而不是控制人类。要坚守科技伦理,坚守“科技向善”的价值观,坚守人类安全高于创新的价值观,让人工智能顺乎道,进乎道,并达乎道。

成都市第七中学党委书记易国栋作了《未来已来,泛在已在》的主题报告,分享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泛在七中”数字化转型经验。他表示,“泛在七中”主要是为搭建混合式学最佳,实现“能者可为七中师、愿者可在七中学”的目标,“泛在七中”将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课程建设等步骤进一步促进成都七中教育体系从数字到数治再到数智的升级转变。

中山纪念中学校长梁世锋带来了题为《看到预见 守望未来》的主题报告。他提出,学校要拓展教育教学的物理时空边界,改变传统课堂教育教学形态。学校要从数据崇拜走向数据正义,重塑教育评价要素;要从信息接收融通情感互动,彰显立德树人使命;要从线生成转向立体构建,培养高阶思维品质。

杭州市建兰教育集团校长饶美红在报告中重点分享了学校大脑数字系统。她表示,未来每位学生将拥有AI书僮陪伴学,提升学效率;每位老师将拥有AI助手,细化教学精度,挖掘教研深度;每位校长将拥有AI助理服务决策,提升管理效率,更精准地把握未来发展趋势。

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校长章献明作了主题为《现代学校管理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设计与建设》的分享,展示了海创小学在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和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长足努力。

论坛最后还举行了圆桌对话。李有毅、刘小惠、王华琪、梁世锋、饶美红等专家、校长围绕“人工智能如何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运用中有哪些困难”“教师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来应对挑战”等话题展开讨论,分享真知灼见,碰撞思想火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