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3年,美国、韩国研究人员先后宣称发现室温超导材料,虽然被各国研究机构证伪或验证样品超导现象无法复现,其最终结果仍存较大争议,但引发了全球对室温超导材料的关注。
今年7月,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宣称,铜掺杂铅磷灰石材料LK-99可以通过黄铅矿(Pb2SO5)和磷化铜(Cu3P)之间的固态反应制成,在127℃的常压下显示出超导性。但其他研究人员对LK-99制备实验进行复现时,发现了很多问题,如LK-99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其他杂质,以及韩国研究团队使用的高压设备无法保证压力和温度的稳定性,且测量电阻和磁化率时并未考虑到空气湿度、温度波动、电流噪声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该材料能否实现室温超导技术突破,学界仍存争议,仍需进行进一步验证,不过关于LK-99材料的研究目前仍是业内主要研究热点之一。
日前,我国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联合电子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提出LK-99材料室温超导新证据。科研团队在CSLA 的材料中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科学家们观察到低场微波吸收(LFMA)在铜取代铅磷灰石中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寄样品置于外磁场下连续旋转,这种效应减弱,且不能被强磁场恢复,但两天后会自动恢复,表明其具有玻璃态特征,排除了任何铁磁性的可能性。另外,当温度达到大约250K(接近零下23℃)时,这种材料对微波的吸收突然发生了变化。科学家们将这种奇异的微波吸收行为认为其可能是这种材料具有超导性的迹象。相关论文已经发表预印本(https://arxiv.org/abs/2312.10391)。
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发现了低磁场微波吸收峰跟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样品在250K下发生了迈斯纳相向涡旋玻璃相的相变,而后者恰恰是超导的特性之一。科研团队成员在某社交平台表示,将继续提高样品的质量以验证LK-99材料的近室温超导特性。
正如中南大学教授洗老师所言,我们出生得晚,没有赶上过去两百年风云际会的科学盛宴。但又恰逢其时,因为可以自己亲手去敲开未来的大门。科学的验证需要一步步尝试,又如电子科技大学罗天勇教授所言,目前取得的成果(在-24℃的超导现象)表明已经可以说是近一种近室温超导——“冰箱超导”,未来是否能够引发工业革命,目前来说都是不可知的,或许未来已在眼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