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科新质教育携智慧护理项目亮相全国助残日,荣获中残联主席赞誉

来源:财讯网 2024-05-18 15:49:34
A+ A-

在探索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上,北京智科新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智科新质教育” )携手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四川省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会、科技助残专项基金,将高科技的光辉照进残障人士的生活,共同缔造了一个标志性的篇章。

5月16日,以“ 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 为主题的全国助残日活动,智科新质教育展现了他们对于“ 智慧护理项目“ 的科研成果,赢得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残联 )程凯主席的高度赞誉,并进一步坚定了科技为社会弱势群体带来福音的信念。

活动伊始,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强调了新质生产力相关人才支撑的重要性,并表示学校将坚守初心使命,为医疗卫生科技驻场、健康产业积极培养创新后备力量,引导师生在推动科技驻场的高质量发展中做出突出成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川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吴立岩也发表讲话,提出推动新质生产力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性,强调建立科技助残技术校企合作机制落地的关键要素。

四川省残联与电子科技大学在活动中签署了合作协议,并成立了四川省科技助残创新实验室。双方将聚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面合作,推动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程。尧德中教授、程洪教授、迈克尔教授等三位在科技助残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专家在会上介绍了国内外最前沿的科技助残成果。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祝春秀在活动上向全省残疾人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福,表示四川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地推出服务残疾人的前沿技术产品。

中国残联主席程凯做总结陈词时提出,中残联有责任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发挥中央部门的责任,推动像电子科技大学这样的高水平高校能够在科技助产领域创新,更快地产生出可以用于助脑助残服务的真实产品。

在此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的热烈氛围中,会场外部也展出了一系列的科技产品,这一系列产品是物理学院联合科技助残专项基金、企业,三方联合共建新质生产力系列教材之智慧护理专业与AI虚拟实训的部分成果转化项目。

智科新质教育向中残联主席程凯展示了其科技成果,获得高度赞许。不仅呈现了一系列创新的智慧护理产品,如大小便智能护理机器人、便携式智能洗浴机和国家盲文电子阅读器等,更是展示了其在GPT、AI、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等前言技术领域与教育、产业的深入探索与应用,改变传统教育的方式,推动教育创新与产业融合。

这些产品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展示,它们代表了辅助技术领域的一次巨大飞跃,彰显了科技对于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无限潜能。聚焦于失能老人的智能护理与盲人和视障者,提供智能护理设备与基于智能感知人机交互盲用智能教育终端与国家盲文教育数字化解决方案。大大提升了使用者的生活质量,还标志着辅助科技领域的一大突破。

智科新质教育的愿景不止于此。他们致力于构建一个融合产学研用的创新教育模式,通过共研、共建、共创、共享的精神,培养高素质人才,并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项目也得到了科技助残专项基金和用友产业投资的关注和支持,这不仅为项目注入了宝贵的行业经验,也为技术的商业应用搭建了桥梁。

科技助残专项基金在本次产学研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共建实训室的资金赞助方,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使研究成果能够快速地服务于残疾人群体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用友是全球领先的企业数智化软件与服务提供商,其产业投资部门关注于投资以数智化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用友产投的加入不仅为项目带来了行业经验,还有助于将项目成果与实体产业需求相结合,促进技术的商业创新与应用。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之际,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把脉定向。此次出席活动的演讲嘉宾和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出发,共同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和协同性。高校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 “第一资源”人才和 “第一动力” 创新的集中交汇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的融合之路上,智科新质教育正以其前瞻性的视角和创新性科研,引领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要素,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教育与实战综合服务平台坚守“产学研用融合,塑造创新教育未来模式”的核心理念,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不断推进国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致力于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教育模式。

展望未来,智科新质教育将携手电子科技大学,致力于以创新为引擎,推动教育和科技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更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我们坚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智科新质教育也将不忘初心,继续关注社会公益,积极参与到捐赠和志愿服务工作中。我们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让更多人受益,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我们期待与社会各界一道,携手共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