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采访实录——
证券时报:
随着基金公司数量突破140家,您认为该如何进行产品创新、进行怎样的产品创新,才有可能给基金公司(特别是中小基金公司)带来差异化发展?当前基金产品创新,哪些是真创新,哪些是伪创新?真创新,又存在哪些不确定性或风险?
理财魔方袁雨来:
我认为公募基金未来发展,主要依赖于三个创新。
一是投资体验的创新。指的是为投资者提供的产品功能服务等,持有体验、交易体验方面的创新,而不仅仅是创新投教内容的普及或投教形式的创新。
盈利概率的提升是对持有体验的最大提升,理财魔方成立9年来所做的事情,全都是围绕“帮助客户提升盈利概率”展开的。我们认为,如果可以真正帮助客户提升盈利概率,基金销售及投顾机构发挥作用越大,就会收获越来越多投资者的信任。
二是产品品类的创新。公募基金是很好的资产配置的底层,因此需要足够丰富的公募基金的底层资产品类,但目前我们的资产品类相对单调,主要是海外资产、黄金、原油,QDII等。为提升公募基金的多样性,分散风险,应引入更广泛的全球资产类别。此外,基金经理投资的策略类型,如REITs等。
三是基金经理投研能力及激励机制的创新。
一方面,目前整个公募领域对于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投入及应用还相对薄弱,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私募的部分领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我们还是看到不少公募基金还在沿用传统的赌方向模式,投研深入程度不足。每年都会有一些赌方向类的基金业绩较差,且长期业绩不稳定,这就造成投资者持有体验很差,此类基金的投研能力亟待加强。
第三方面,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是与规模、净值涨跌以及基金业绩排名相关的,在这种模式下,容易造成忽视行业波动对投资者盈利的影响,放大市场投资者的情绪,是不利于投资者对基金的长期持有,获取盈利的。
证券时报:
对投资者而言,他们对“基金产品创新”的感知,更多是体现在产品收益和持有体验上。就这个角度而言,产品创新该如何做,才能和持有体验结合起来?除了产品结构设计之外,渠道制度、品牌营销、投教,乃至基金公司的激励机制等方面,该进行怎样的协同改变?请谈谈您的看法。
理财魔方袁雨来:
投资者持有产品收益和持有体验的提升,既影响着投资者对机构平台的信任,又与机构平台规模的增长息息相关。金融投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交付,财富管理平台通过提高客户盈利概率来提升客户投资体验,是证实其服务价值的唯一方式。
对投资者来说,如果持有产品的风险不符合其风险承受能力,在市场波动时,投资者往往很难熬到正确的时候。想要提升产品收益和持有体验,应以提高客户盈利概率为目标,为投资者提供符合其风险承受能力,专业的资产配置方案;同时还应不断引导客户的投资行为始终保持理性,持续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首先,让投资更专业。基金公司主要负责其旗下基金产品的投研专业度,基金销售机构或财富管理平台则应通过从市场上各类产品中精选出更为优质的产品,通过产品的投资策略、风险收益比等一整套专业的产品评价体系分析,对服务客户理财账户的大类资产配置提供专业的策略建议。
其次,让决策更理性。持有一个投资产品后,保持理性是作出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财富管理平台应持续监控全市场变化和各类资产的投资表现,同时及时发现客户认知及理性指标变化,并根据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后,为其适时提供调整投资策略的建议,陪伴投资者应对市场波动。
最后,让过程更智能。众所周知,随着金融市场信息越来越丰富,金融市场变化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人工分析和决策能覆盖的范围和准确性正在不断落后。全面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能力,在宏观分析,因子分析,产品筛选,交易信号,风控信号等方面帮助投资者实现智能决策,有利于持续帮助客户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地控制风险,进一步提高盈利概率。
提到风险承受能力,我认为当下这个行业对基金的评价机制是有问题的,往往都是评价收益,却不评价风险。其实风险定价越准确,金融交易越活跃。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但如果一个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可以在一个较长时间维度下保持长期稳定的收益,那这就是个好的基金经理,这类基金经理才应是“明星”基金经理。
想要通过行业创新破除自身痛点,提升基民盈利体验,实现行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可能要重点思考三个问题:激励机制是否可考虑与购买该基金的投资者实际盈利挂钩,能否考虑对基金的风险波动进行评价,能否激励业绩长期稳定的基金经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