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织成梦”——广东海洋大学生助力非遗传承

来源:实况网 2024-06-05 17:08:20
A+ A-

随着中国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计划的推动,特色乡村产业规模不断增加。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蒲草编制产品,有着传统的编制工艺和实用性,绿色产品深受当地人喜爱。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产品的进步,蒲织因价格低、耗时长、工艺流程和编织技法繁杂而日渐式微,这一传承千年的手艺难以为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雷州蒲织发展的鼎盛时期。如草席、草袋、提篮、草帽、草扇等雷州蒲织品年产量达到近2000万件,以蒲织为工作的人数达10万人。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受“打工潮”的影响,加上传统蒲织收益低微,导致从业的人员锐减,当地蒲织产业一度陷入低谷。再后来,化工产品的对蒲草编织品的冲击,让蒲草产品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图 1  蒲织工艺品

蒲草编制品虽然是当地的特色产品,但是蒲草编织品的品牌知名度不高,很少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强的品牌来推动其在互联网上的销售和推广,加之蒲草编织品通常是手工制作的艺术品,无法通过线上渠道完全展示其质感和细节,蒲草在线上销售的难度较大。同时,蒲草编织品的营销和推广相对滞后,缺乏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线上营销策略,难以吸引更多的线上消费者。蒲艺传承人对网络平台的不熟悉以及蒲艺产品的再创新性不强,经常出现蒲艺编制的产品太过单一,产品销量低,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在现代的蒲草产品智能化,信息化方面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的微云信息团队用实际行动,深入调研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技术,推动非遗文化传播。

据了解,微云信息团队是由指导老师彭小红、匡珍春、叶晓霞老师领衔下,着力于非遗传承、乡村振兴等事业,已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创立项和多项互联网奖项的广海青年团队,距今已有14年的历史。该团队成员致力将信息技术结合非遗文化,为非遗文化注入新鲜血液,焕发出青春活力。

近期,微云信息团队赴广东雷州市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雷州蒲织这一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扬中。该团队在假期前往蒲艺编织之乡--沈塘镇调研,深挖蒲织文化。团队成员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蒲艺传承人,与当地蒲艺传承人交流,共同探讨蒲草编织的发展和蒲草编织的传承。

图 3  团队成员学习蒲织编织技巧

他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如何将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技艺相融合。蒲草编织品是依托资源优势和传统手作工艺的产品微云信息团队通过分析蒲艺当前的发展和传承问题,提供了一种依托人工智能解决的方案和思路。同时,该方案能为乡村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方法,有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雷州,他们首先深入调研了蒲织技艺的独特工艺流程,随后与当地蒲织匠人共同探讨,将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数据分析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入到蒲织技艺的教学、展示及产品设计环节。

图 4  团队成员调研蒲织技艺的工艺流程

具体举措上,团队研发了一款专门针对蒲织技艺的教学软件,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将复杂的编织手法进行可视化解析,并结合语音交互功能,让初学者可以更直观、便捷地掌握蒲织技巧。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对蒲织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精准预测,指导新品研发,赋予传统工艺品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元素。

此外,团队还创建了一个虚拟现实体验平台,让用户可以通过VR技术身临其境地感受蒲织过程,增强公众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感知。此举有效拓宽了蒲织技艺的传播渠道,使得更多年轻一代有机会接触并喜爱这项传统艺术。

雷州市政府对此项科技创新与非遗传承相结合的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他们认为,大学生团队运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蒲织技艺的传承方式进行创新性尝试,既有利于保护和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力地推动了雷州乃至全国非遗文化走向现代化、智能化的新阶段。

在这场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的交汇中,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智慧和创新,开辟了非遗技艺传承的新道路,让我们看到了雷州蒲织这门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