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积沙峡谷的壮丽飞跃 西拉沐沦桥今年6月迎来通车

来源:中华网 2024-07-09 19:13:51
A+ A-

在广袤无垠的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西拉沐沦特大桥如一条钢铁巨龙般横卧于西拉沐沦河之上,与河水、蓝天、群山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作为世界上首座风积沙峡谷区斜拉桥,西拉沐沦特大桥于今年6月迎来通车。

作为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桥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在建设前,国内外在风积沙陡峭坡面上桥梁结构物连续施工尚无先例。如今,这座飞越在风积沙峡谷区的斜拉桥,不仅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桥梁”的一张闪亮名片,更是地理环境中人类智慧与勇气的象征。

西拉沐沦特大桥为经乌高速的控制性工程,全长2064米,跨越辽河源头西拉沐沦河,横亘在浑善达克沙地上。主桥为七跨六塔预应力混凝土多矮塔斜拉桥,采用塔墩梁固结、单索面双排斜拉索结构体系。站在峡谷中,仰望头顶208米高的西拉沐沦特大桥,犹如仰望80层高楼,项目整体在钢筋使用上投入了约5万吨,混凝土达34万方。

高墩身、大跨径,把这样的“大物件”放进河流峡谷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面临的就是穿沙难题,也是工程建设中最大的拦路虎。

西拉沐沦特大桥南北引桥均位于西拉沐沦河两岸风积沙岸坡上,岸坡表面风积沙覆盖层深度达60m,两岸坡度均在30°~40°之间,边坡高差大,自稳能力差,又高又陡的岸坡加上风积沙地质条件,极易发生滑坡、坍塌,修筑施工便道、开挖作业面及机械设备运输、提升、拼装极其困难。

“我们首次研发采用了台阶式高压旋喷水泥浆液加固方法和兼具岸坡加固功能的帷幕式钻孔护筒。”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经乌高速西拉沐沦特大桥项目部项目总工程师赵鑫介绍,施工时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加固一级,开挖一级,逐级形成“台阶”状施工平台。同时借助高压旋喷桩,圈打咬合形成封闭环状圆筒,即水泥旋喷桩帷幕式护筒,代替了传统钢护筒,进一步加固了施工平台,提高了施工平台承载力,有效避免了边坡滑塌、失稳及设备倾覆的风险。

其次是越河问题。

西拉沐沦河为西辽河北源,发源于浑善达克沙地边缘的克什克腾旗境内,全长1250公里,在克什克腾旗境内全长约151公里,沿途汇入大小河流50余条,属于二级水质标准。

西拉木伦河以其河水哺育了其流域内的各族人民被史学家称为“祖母河。为避免影响河道,技术人员实地勘察无数次,最终确定水中桩基础采用“整体栈桥及钢平台+气举反循环+深护筒+钻渣分离器+泥浆循环专用管道”成套技术施工方案,此技术不仅提高了桩基成孔质量、出渣效率及泥浆循环利用率,而且还避免了泥渣对河道水体的污染,减少了对河道的干扰。

最后还要克服“U”型大峡谷中复杂气候环境带来的各种困难。

西拉沐沦特大桥项目共有承台28座,其中最大承台尺寸为31.02×42.02×7m,混凝土方量达9200余方,属于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物。基于项目处于大风低温“U”型峡谷中,全年大风天气频繁、气候温差较大,混凝土开裂风险极高,温控难度高于同类工程。

“我们研发了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首次提出了小梯度、慢冷却、精准控制的桥梁混凝土自适应温度调控新方法,开发了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算法与智能温控云平台,研制了大体积混凝土成套温控装备,成功实现了桥梁大体积混凝土自动化调节、智能化控制的温控效果,提高了混凝土施工质量。”赵鑫介绍说。

此外,由于大桥主桥墩身高、截面大,大风天气频繁,施工安全风险高,项目建设人员还研发了高寒大风区超高墩“日”字型断面墩身钢筋模块化制安技术,有效提高了墩身节段钢筋绑扎效率,降低了墩身高空作业风险和施工成本。

穿沙、越河、通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2019年项目开工以来,建设者勇闯技术“无人区”,克服各个阶段困难,西拉沐沦特大桥如期建成,成为内蒙古新地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基建实力与无限可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