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宣流韵透墨香,古漾查济韵万年

来源:看点时报 2024-07-22 15:50:19
A+ A-

7月16日,“走‘泾’乡村,向美而行”实践团队成员前往泾县桃花潭镇开展活动。桃花潭镇位于泾县西南翠峦碧水间,是一个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风光旖旎,古厝成群,拥有两个久负盛名的国家4A级景区——桃花潭和查济古镇,山水屋瓦间蕴含着丰富的文旅价值。

初阳蒸蒸而上,实践队员们前往寻美第一站——桃花潭。实践队员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循石阶而上,首先参观文昌阁景点,仰望“盛世文明”、“文光射斗”、“共登云梯”之牌匾,听着讲解员的细致描述,领略古代翟氏宗族的文武理学之美。而后,实践队员们来到“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驻足于祠堂门前,听讲解员讲述这江南名族,翟氏风貌。

继续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实践队员们乘船来到潭对岸处,步入“踏歌岸阁”景区,在这,队员们恰巧遇到一位古稀老人,队员们和老人交谈甚欢,一起吟游“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千古绝唱,感受桃花潭之盛景,这必将是此次实践旅行中珍贵的记忆。

午后蝉鸣时,实践队员们便参观了素有“中华写生第一村”美誉的查济古村落。实践队员们踏寻着青石板上的历史足迹,走遍古村道道阡陌,领略这雕粱画栋,翘角飞檐的建筑之美。村间小溪的浪蕊拍打着石壁,实践队员们伴着小溪淌水哗哗之声,寻访村落里的街坊商铺,询问有关查济的方方面面,聆听查济本地居民的声音,了解查济的发展状况。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旒秀的山水意境,实践队员们不禁赞叹于古老建筑文化之美。

7月17日,”走‘泾’乡村,向美而行“实践团赴泾县云岭镇,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了解其历史故事、制作工艺和传承现状。

迎着烈日的骄阳,队员们驱车前往产业园区。走进园区,映入队员们眼帘的是一段宣纸的历史。展柜里陈列的宣纸记录着这个地区过去的回忆。它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者。队员们望着玻璃柜里出土的宣纸艺术品,抬头阅览宣纸的历史与回忆。此刻,队员们的心中增添了一份对宣纸的热情与继续探索的欲望。

图为实践队员浏览宣纸制作工艺

缓步向前走去,云岭地区的宣纸历史陈列在我们眼中。云岭地区的宣纸文化可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曹氏家族在当地成为制纸世家,传统技艺历代相袭,生产的“桃记”牌宣纸曾于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49年前,宣纸生产陷入困难时期,新四军曾多方帮扶,使宣纸业得以传承。1978年党的三中全会以后,丁家桥镇的宣纸业得到蓬勃发展,形成“坑坑有纸槽,村村有纸棚”的繁荣景象,并相继恢复生产出一些古代名品宣纸。2005年,宣纸正式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宣纸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离开这段历史长河,队员们向远处望去,一位位工人正在车间内进行宣纸的制作。静谧的工坊内,工匠们正娴熟地用手中的工具去完成宣纸的制作。随着工匠手中筛网的轻轻摇晃,一层薄薄的纸浆便均匀地附着在网上。工匠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优雅而从容。不一会,工匠们便完成了捞纸工艺。

图为工人们进行捞纸工艺

随着工艺环节的进行,队员们缓缓走进晒纸车间里。此时,一位工人正测量车间温度、湿度与风速。工人测量完每一项步骤之后,抬头看见队员们的到来,便徐徐谈起自己的工作。据工人陈述,晒纸是一项测量的工作,需要将每一项要求都做到达标,不然会影响到宣纸最后的品质。

图为工人向队员介绍晒纸工艺

随后,队员们依次参观了宣纸的文化精神以及精神内涵,并深入了解了宣纸对于这座小镇的意义与价值。同时,队员们还体验了宣纸的具体操作工艺并将书法与宣纸结合,进行了书法创作,更进一步地了解宣纸的文化价值。

宣纸作为文房四宝中的一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现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宣纸这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实践团队有能力、有义务将这项技术发扬到社会之中,让更多的青年人投入到这项文化之中,让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层岩衍曲,波无际,千尺潭,涟漪扰叠翠;巷陌交通,粉墙黛瓦,查济村,朔古漾今朝。实践队员们走“泾”乡村,向着中华山水之美、诗词之美、田园之美、建筑之美、人文之美而行。这些美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有利支撑,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乡村旅游资源配置,提升当地旅游环境和服务水,积极开展文化旅游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游客,以美助力乡村振兴。(沈旺辉 毕天宇 刘伟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