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贵门,品味宋韵——浙交院“宋韵迹憶”实践团赴绍兴贵门村走访调研

来源: 财讯网 2024-07-24 21:07:41
A+ A-

在浙江省“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引领下,绍兴嵊州贵门村立足于深厚的南宋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创建了“宋韵贵门”为主题的未来乡村,着眼于“宋韵文化”的提炼与创新,着力打造“宋韵文化”样板区。为近距离感受并持续参与到“宋韵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挖掘中,6月28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学院“宋韵迹憶”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贵门村开展实践调研,观摩宋韵遗迹,挖掘宋韵故事。

初入贵门村,实践团一行受到了当地的热情接待,贵门乡驻贵门村指导员、乡综合行政执法中队队长李林锋,贵门村村民、鹿门静舍民宿老板过大江与来访师生进行了座谈。李林锋队长向实践团介绍了贵门村的南宋文化发展脉络、村里保存的“宋韵文化”遗迹以及“宋韵文化”挖掘与推广情况。实践团指导老师孙文平就如何策划具有贵门特色地“宋韵文化”活动方案、加速“宋韵IP”的挖掘与推广提出了建议。

图为实践团与李林锋在村口合影

座谈会后,在过师傅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贵门村。

一行人首先来到了南宋碗窑,据过老师介绍,在南宋时期,贵门乡一带就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成熟的民间碗窑工艺,在当时就有“十八碗窑,三千烟灶”之称。在这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瓷器证明了宋代高超的制瓷技术和繁荣的经济状况。沾泥带土缺口少角的陶片破碗裸露于山野,证明了宋代制窑业的昌盛,也让实践团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匠心独韵。

图为实践团参观南宋碗窑

伴着绵绵细雨,实践团走访了闻名遐迩的鹿门书院,在南宋时期,鹿门书院是全国仅有的两所书院之一,一直延续了700多年。鹿门书院由宋代理学家吕规叔创办,著名理学家朱熹曾于此讲学。书院坐北朝南,是一座四合式二层建筑,檐廊相连,楼上东侧为“更庵楼”简称更楼;西侧是鹿门书院。南北两面各有拱券洞门,曾为入婺往来之通衢。其南门上书“古鹿门”,字大如斗。北门上题“贵门”两字,系朱熹之手笔。抬步踏入鹿门书院,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古朴而淡雅的小院儿,沉淀了那一份传承千年的人文情怀。

图为实践团参观鹿门书院

走出鹿门书院,实践团沿着红色跑道,走过青石板路,到达了望湖亭。这座位于湖畔的亭子,因文人雅集和优美的环境而闻名遐迩,站在亭中,四周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过师傅为实践团讲述了亭子的历史和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过的诗作和故事。他们的诗作和故事也为这座亭子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实践团在亭中小憩,品茗赏景,仿佛与古人得到了某种心灵的交流。

图为实践团参观望湖亭所拍

沿着石板路向下走,实践团来到了访友桥。这是一座连接两岸的古桥,见证了贵门乡的交通变迁和人文交流,桥上的青苔,宛如岁月的细腻笔触,轻轻描绘着过往的沧桑,桥

下潺潺的溪水从桥东面双口“吕”字井边流出,缓缓地流过访友桥,此桥因两位南宋理学泰斗——朱熹和吕规叔在桥上相逢而声名远扬,故名。桥畔岩壁镌有"石泉漱玉"四字,村西叠书岩有"梅墅堆琼"四字,均为朱熹访吕时所题。通过参观学习,实践团对这个村落的“宋韵文化”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图为实践团参观访友桥

就当实践团准备返程的时候,一段悠扬的琴声传来,随着琴声寻去,我们来到了越胡工匠吕斐樵的家中。吕老告诉我们,每一把越胡都选用优质木料手工制作,琴的好坏不只看外表光不光滑,还要看每一个地方的搭配,琴杆、龙头、琴筒的长短、大小,都要搭配好,这样拉起来音色才会纯正。说着,吕斐樵拿起一把越胡,现场演奏起来。只见他微闭双目,双手灵巧地拉动琴弦,整个身体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轻轻晃动,让聆听者也跟随着进入他营造的音乐世界里,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聆听吕斐樵拉越胡所拍摄

一天的行程结束了,南宋碗窑、鹿门书院、望湖亭、访友桥等宋韵遗迹让师生们印象深刻。通过本次走访调研,实践团近距离感受到了“宋韵文化”的魅力,坚定了持续传承、保护与挖掘“宋韵文化”的信心。后期将通过调研分析、标杆比对,为贵门打造宋韵主题IP,大力推进宋韵文化建设,贵门文化地标献言建策。(通讯员:孙文平、徐晟凯、孙琪涵)(图片:陆家齐、毛俊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