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贵州大学林学院“起舞农清影,乡村在振兴”实践团队深入六枝月亮乡,开展以种植产业调查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深入了解乡村现状,探索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实践队的第一站,来到了六枝特区月亮乡林下经济种植基地。在负责人介绍的基础上,成员前期对黄精、重楼这两种珍贵中药材的种植环境和生长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六盘水六枝特区地处北纬26°这一特殊位置,气候宜人且适宜种植,符合黄精与重楼喜阴湿、凉爽的环境特点。在了解到当地农产品销路较为单一时,实践队结合大数据流量时代的热潮,积极筹划线上销售方式,利用当下深受人们青睐的直播、短视频,对黄精衍生产品——黄精饮料、九制黄精、黄精阿胶糕等进行线上宣传与推广,以扩大黄精产品的市场覆盖面,获取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图1 实践队队员们利用抖音直播平台进行线上宣传
实践队第二站,在当地科技特派员冯世静与实践队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当地花椒基地进行考察并实际参与花椒采摘工作。在采摘过程中,冯世静老师进行现场教学,向大家介绍了花椒种植技术要点与采摘方法,细致地讲解了花椒的生长习性、花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田间管理技术、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技术以及采摘花椒时如何判断其成熟度和如何确保采摘的花椒品质上乘又不伤及花椒树。
采摘结束后,队员们与当地种植花椒的村民们交流了种植经验以及市场销售情况。村民们讲述着自己多年来种植花椒树的心得,从土壤改良到选种,从病虫害防治到花椒晾晒与市场开拓。交流之下,队员们切实感受到在科技帮扶举措下,农户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持续上升,收入也随之显著增加。
图2 科技特派员冯世静老师介绍种植技术要点与采摘方法
实践队第三站,来到了月亮河乡林场深处的贵州鸿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林下种植基地,在这里实践队了解到林下食用菌基地不仅种植林下猴头菇,还依季节种植黑鸡枞、榆黄菇、香菇等,种植面积超5000亩。该基地采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凭借林场优良的森林生态资源,构建集参观、体验、旅游于一体的全景式旅游园区,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并品尝“菌菇宴”,致力打造六枝特区农旅结合示范点,助力乡村振兴。
负责人陈太鸿表示,繁茂的树林枝叶可遮阳、挡风、涵养水分,利于食用菌生长,而食用菌收获后的菌棒化作有机肥,能促进树木健康成长,形成良性循环,使林下养菌的树木生长速度提高约15%,原本8到9年成材的普通树木,生长周期得以缩短。林下种植食用菌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一地多用,增加经济效益。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发现了许多问题:采摘后的食用菌运输困难,人工除草效率低,以及采摘后处理效率低。实践队队员们对负责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例如增加运输工具如推车或小型货车,优化搬运路线减少阻碍,修建专门的搬运通道,采用标准化的搬运容器提高装载效率;引入机械除草设备,或使用高效低毒除草剂并控制用量等。
图3 实践队在食用菌林下种植基地实地调研
实践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强调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鼓励基地加大对新品种研发和新技术应用的投入。同时,建议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队员们给出了一些意见。如积极寻求与基地的合作机会,共同推动猕猴桃产业的市场化和品牌化发展,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宣传等,提升猕猴桃在国内国际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大地上,小小猕猴桃,成就一个脱贫致富大产业,助力贫困农户增收。
图4 实践队在猕猴桃基地实地调研
实践尾声之际,实践队在月亮村黔兴农林下经济开发有限公司的会议室开展了此次社会实践总结交流会。大家一起回顾了月亮乡的种植发展思路和产业发展。科技特派员冯世静老师总结了基地作物的培育技术和种植技术知识,她说道:“在种植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关注品种的选择。气候条件、土壤结构对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六盘水这样的高海拔、湿润环境中,我们应优先考虑那些耐寒、耐湿且适应当地土壤特性的品种”。实践队指导老师杨老师肯定了大家在这段时间的辛苦付出,提出希望实践队回校后要提炼此次社会实践的经验做法,以吸引更多林业青年以实干助力乡村、以脚步丈量乡村、以服务帮助乡村。
图5 社会实践总结交流会
此次社会实践短暂而充实,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开展产业调查,在社会课堂中经风雨、受教育、长才干。以热血投身乡村,以激情点燃乡村,用担当建设乡村,勇立潮头,奋勇前行!(张维嘉 欧晓雯 田宏娅 何春仿 刘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