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共建高校“大思政”体系 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聚焦政治引领,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带队,由硕博学生党员和本科生团员共同组成的“红色筑梦˙科技报国”实践团积极投身2024年全国大学生延安专项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延安红色精神,重温革命岁月,牢筑革命信仰,助力乡村振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一、追忆延安光辉历程,弘扬红色爱国情怀
延安文艺之旅:感悟革命精神与文艺力量
7月10日上午,实践团成员们先后参观了延安文艺纪念馆与鲁迅艺术文学院,探寻延安革命文艺蓬勃发展的光辉历程。随后,各个高校的实践队齐聚在树荫下合唱《黄河大合唱》。铿锵有力的歌声和复原的七大会议场景,将我们拉入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中。而矗立在鲁艺院落中的毛主席雕像,雕刻在底座的“文艺为人民”几个大字至今掷地有声。端坐像前,肃然起敬。
7月10日下午,实践团来到枣园革命旧址。1943年10月,中央书记处成员由杨家岭先后移住这里,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离开枣园革命旧址后,实践团来到了张思德纪念广场,在广场上集体诵读《为人民服务》,洗礼思想,感悟精神。而后,实践队中的党员们在领誓员——2023级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晁士林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时刻牢记对党的庄严承诺。
革命纪念之行: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7月11日上午,各实践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门前集中合影后便迫不及待的走进展馆。在“科学研究”专题展区,我们看到朱德同志提出“一切科学,一切科学家,要为抗战建国而服务、而努力。”大家驻足在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等一批红色科学家的照片墙前,深入探讨如何传承老一辈红色科学家精神,从延安精神中汲取科技报国的力量。
走出延安革命纪念馆后,为了探寻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实践团徒步行至王家坪旧址。王家坪旧址是延安革命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址展示了人民军队从弱小走向强大,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进程,并且展示了人民军队在全国解放战争初期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7月11日下午实践团来到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走进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中共中央西北局是党中央在西北地区的代表机构,是西北地区党、政、军、群的最高领导机关,为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重走革命之路:传承革命精神,勇担中国式现代化重任
7月12日上午,实践团来到凤凰山革命旧址,这里是是中共中央1937年1月13日到达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实践团在这里开展了生动的专题教学《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白求恩作为一名高尚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毛主席称其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白求恩展厅中,通过观看白求恩的历史素材,深刻地领悟了高尚的白求恩精神。
为了探寻革命教育的根源,实践团徒步至抗大旧址,走进抗大陈列馆宽阔的展厅,抗大师生用过的教材、马鞍、行军锅等物品,带着参观者穿越硝烟,回溯那段战火纷飞的记忆,体悟何为“边教学边战斗”。实践团成员们在抗大门前学唱《抗大校歌》,激昂的旋律让成员们更加理解了这所大学为何能够成为当时进步青年向往的“革命熔炉”。
7月12日下午,在中共中央党校旧址,实践团成员们听取了题为“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专题讲座,学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整体布局以及重要意义,激励成员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勇挑重担。7月12日晚上,实践团在西北局旧址会议室,邀请四所高校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延安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精神谱系宣讲活动,并跟各高校实践队员们深入交流,互鉴互学,共同提升。
二、重走七年知青路,共绘乡村振兴梦
党建领航凝聚合力谋发展,企群共建助农增收谱新篇。下午,越过崎岖的山路,实践团来到延川县,走进乡村振兴企业——山海兔业。五年来,产业规模从五万发展到五千万,由人工养兔发展到自动化流水线,树立乡村振兴新典范。实践团副队长罗晓俊同学感悟到:“大学生创业带动乡村振兴,政府支持为企业增添发展动力,山海兔业的成功是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指引下人民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缩影。”
实践团成员积极提问,创始人马军为成员们介绍心路历程,答疑解惑。“自动化流水线助力产业降本增效……”。关于队长田子彦同学提出的“在企业茁壮成长过程中,科技与自动化起到的作用、发展的阻力及前景”的疑问,马军先生耐心回答的同时也解答了实践团成员对“专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及自我价值实现”的疑惑;并从踏实做人、诚实办事、向上兼容、顶住压力、灵活对待烦恼、善于抓住机会六个方面解释了成员杨涛同学对于创业所需的个人素质能力。
青耘中国延安情,助力农产促振兴。7月11日晚上,依托全国青少年延安教育基地直播平台,直播推广安塞特色农产品。黄小米,玉米糁,狗头枣……,颗颗饱含农民汗水,粒粒承载队员热情。整个直播过程流畅顺利,氛围活跃,助农直播画上圆满句号。直播间见证了乡村振兴给这片黄土地带来的崭新面貌以及实践团成员以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赤子之心。
三、自力更生红旗扬,丰衣足食谱新章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成员们驻足瞻仰毛泽东同志的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抗日根据地的物资供应面临极大困难。在严峻的历史关头,党中央、毛泽东同志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为了深刻领悟传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在延安教育基地西北局旧址5号院餐厅,各个高校实践团相互配合,一起动手包饺子,做晚饭,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主题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实践活动。
中午,实践团成员们合作包起了饺子。擀面皮、包饺子、烧火以及煮饺子,整个过程分工明确,井然有序,没一会儿白滚滚,香喷喷的饺子就出了锅。饺子入肚,实践团成员脸上无不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傍晚,实践团成员们与两所高校合作准备晚餐。从洗菜、切菜,到烧火、炒菜,实践团成员们充分发挥烹饪特长,利用餐厅现有食材自己动手做出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丰盛晚餐。
实践团成员李佳欣感慨道:“我们要积极投身劳动实践中,践行毛泽东同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发扬光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自立自强,奋发图强,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四、重温科学家精神,共筑科技报国路
7月15日,“红色筑梦˙科技报国”实践团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红色筑梦˙初心寻访”实践队来到中央军委三局旧址和延安通校旧址,重温了新中国通信事业从继承红色通信基因艰苦创业到做大做强、走向辉煌的历程。在中央军委三局陈列馆,成员们重温了红色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与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史,更加坚定了传承革命前辈科技报国精神的决心。
同日,我们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红色筑梦˙初心寻访”实践队联合举办院士故事分享会,共同感悟老一辈科学家献身科学研究的信仰信念。会后,两校师生交流分享实践成果,共同进步。
五、红色科创启蒙,共建理想明灯
实践团开发设计完成三个系列的“红色”科创启蒙微讲座,分别是反映科学家精神的《红色科学家的报国故事》系列、反映科技报国的《大国重器诞生记》系列课和激发科创兴趣的趣味科普系列,并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信火支教队于8月16日-8月18日带进商丘市睢阳区坞墙镇校张庄小学、宋集镇韦庄小学与坞墙镇郑楼小学开展了生动的红色科技支教活动,服务青少年七彩课堂,助力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
六、总结
寻迹延安十三年光辉,颂扬革命圣地红色精神,厚植红色科技报国情怀。对于实践团成员来讲,延安之行虽至尾声,但是落实延安精神的实践之路才刚刚开始。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我们要将个人志向与国家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践行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