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传承和保护青阳腔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青阳县“新质生产·助力青阳”传承中华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2日至7月14日前往青阳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传千年古韵,寻迹青阳腔。7月12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青阳腔博物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行了参观,依次了解到青阳腔的起源、青阳腔在中国的流布、青阳腔人物脸谱、青阳腔的表演方式和特点、青阳腔的历年发展、青阳腔的优秀传承人等情况。通过实地参观和舞台道具的认识,实践团队成员体会到青阳腔特有的艺术魅力与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它正如一颗被遗忘的种子,渴望在新时代的土壤上生根发芽。
图一:团队成员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青阳腔博物馆
图二:团队成员对江进老师进行采访
随后,为汲取前辈智慧、更好地让新质生产力与青阳腔相结合,团队成员分别对青阳腔省级非遗传承人江进老师、九华云水文化旅游传媒有限公司鲍总进行了采访。团队成员向江进老师提出的问题,她都耐心地一一回答,并向大家讲述了她传承、保护和发扬青阳腔的过程和方法等。采访过后,团队成员看向江进老师的眼神中多了浓浓的尊敬与佩服,看到的不仅是一位80岁高龄的和善的奶奶,更是一位为了青阳腔的保护与传承呕心沥血、为青阳腔奋斗几十年的老艺术家。团队成员也对鲍总进行采访,了解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在新质生产力助力下青阳腔发展的种种可能。
图三:江进老师指导团队成员进行表演
表演益理解,青春展活力。为进一步感受细腻动听的青阳腔,团队成员亲自上台进行一些表演。7月12日下午,团队成员获得允许后,工作人员现场为成员装扮、分发道具,教授戏曲表演过程中的基础技巧,带领大家深度体验青阳腔戏曲中的经典动作与经典形象,通过手部的动作、眼神的表达、身体的姿态、技术的运用和脚步的移动,感受戏曲人物的情感世界。团队中两名成员化身《百花公主》中的男、女主人公,江进老师和工作人员耐心地指导着他们的动作和神态,在慢慢熟悉和领会后,两位成员的表演渐入佳境,默契的配合、流畅的动作,体现出一些青阳腔表演的精神韵味,最终得到了江进老师和工作人员的肯定。
开展问卷调研,助力非遗保护。为深入了解当地居民对青阳腔的认知程度和传承保护现状,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7月13日上午,团队在青阳县长龙社区开展实地问卷调研活动。长龙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书记热情接待了实践团队,并安排工作人员带队深入社区。团队成员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与居民耐心沟通,详细记录每一位受访者的意见和建议,居民们积极参与,纷纷对问卷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青阳腔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传承保护现状普遍持担忧态度。许多居民认为,老一辈艺术家的逝去、现代娱乐项目的冲击以及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等因素是当前皖南戏曲传承保护面临的主要困境。值得一提的是,居民们对“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认为其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可以通过创新引领皖南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皖南戏曲文化,居民们提出了多项建议,包括强化课程建设、进行剧本创新、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以及适当产业化、商业化等。
图四:团队成员在社区进行问卷调研
图五:团队成员在消防大队进行支教
走进支教课堂,守卫非遗财富。“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7月13日下午,团队成员前往青阳县消防大队,对在消防大队进行夏令营的孩子进行相关内容的授课。团队精心策划并实施了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向孩子们展示了青阳腔的历史发展、表演方式、传承现状等知识,并亲自示范表演相关剧目动作加深孩子们对青阳腔的理解和感悟。孩子们聚精会神听课,积极与团队成员进行互动,对青阳腔表现出强烈兴趣。通过支教课堂,希望孩子们能感受到青阳腔的独特文化魅力,将来更好地了解、传承和保护青阳腔。
图六:团队成员在合肥工业大学校门口合照
立足新质生产,创新非遗传承。7月14日,团队成员设计图文文案、制作青阳腔视频,将审核通过的作品在各大平台上发表。团队成员分工明确,一条条优美的语录,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和一段段精彩的视频,团队成员将悠扬婉转的青阳腔融入网络,深刻了解到新质生产力的便利性。该活动紧密结合新时代、新背景、新环境,增加了网友对青阳腔的了解和关注。
青阳腔以其悠扬婉转、细腻动听的特色而著称,是中国戏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华文脉绵延赓续、文明薪火代代相传,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曹志祥/文 龚正/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