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一座“灯塔”破土而立。
点燃“灯塔”的火种,来自佛山市委“一区一园一城”战略决策。其中“一园”便是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以下简称“灯塔产业园”)。
灯塔产业园
“它是佛山历史上首个以‘人才’命名的产业园,旨在打造人才和科创要素集聚、战新产业培育成效初显、体制机制灵活高效、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成型的大湾区创新人才汇聚新高地、全国三链融合科技驱动新标杆、广东省战新产业培育新典范和佛山人产城文融合新样本。”佛山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谭艳玲告诉《中国高新区》记者。
经过两年高标准建设,灯塔产业园雏形初现。
今年上半年灯塔产业园传出好消息:重点科创载体佛山万洋科技众创园建成交付使用,灯塔科创大厦主体建筑完工;引进斐石科技等超20个科创项目,加快形成“产、学、研、创”一体化产业生态链······
灯塔科创大厦
在“灯塔”的引领下,佛山高新区如一支高挂征帆的舰队,从紫荆湖启航,驶向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国家战略······
佛中?佛山!
塔吊耸立,机器轰鸣。
6月6日上午,《中国高新区》记者踏访灯塔产业园创新灯塔社区广弘启E创汇湾施工现场。蒙蒙细雨中,10余名工人正顶着闷热的高温天气,在泥泞的土地上进行桩基作业。
据介绍,创新灯塔社区是灯塔产业园的极核,分南北两大片区,总投资94.4亿元。其中北区由广弘启E创汇湾、佛山万洋科技众创园、紫荆人才科创园、灯塔科创中心和创智湾花园人才公寓等组成。
创智湾人才公寓效果图
“这里原来是一个大型种鸡场,2002年SARS疫情期间,政府曾计划收储这块土地,但没有成功,直到灯塔产业园作为市级战略向前推进,收储工作终于尘埃落定。”灯塔产业园展示中心工作人员范振需告诉《中国高新区》记者。
由此说来,佛山谋划灯塔产业园为时已久。
《中国高新区》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早在2019年10月,佛山市政府便同意实施佛山高新区极核—创新灯塔社区项目,项目规划面积1136亩。“在这个规划方案中,首次出现了灯塔概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新区人士介绍。
两年后,灯塔产业园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在2021年11月召开的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佛山市委书记郑轲代表市委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时提出,佛山要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高标准建设“一区一园一城”科技创新高地。“一区”指的是佛山国家高新区,“一园”指的是灯塔产业园,“一城”则是指三龙湾科技城。
其中,佛山国家高新区突出“高”和“新”,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举全区之力引进培育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灯塔产业园突出“智”和“创”,吸引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三龙湾科技城突出“聚”和“领”,集聚高端创新创意资源要素,加强创新策源能力建设,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从“制造”到“智造”,佛山面对产业升级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亟需构筑一个创新载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灯塔产业园应运而生。
在佛山,各类产业园、平台虽然很多,但是以“人才+创新”命名、建设的园区,灯塔产业园是迄今仅有的一个,其“含金量”可想而知。
据介绍,灯塔产业园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位于南海区狮山镇内,地处佛山中部。因为它同时处于佛山机场空铁经济带与现代物流产业带,以及战新产业集聚圈、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圈的中央,灯塔产业园最初被命名为佛中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
2022年6月23日,灯塔产业园破土动工。
佛山市委、市政府要求以园区启动为新起点,突出做好“智”和“创”两篇文章,加大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力度,打出一套支持园区建设的政策组合拳,希望佛山高新区管委会、南海区政府和狮山镇政府统筹开展好项目建设,市直相关部门要做好政策配套和资源支持,努力将产业园早日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战略支点。
当天,灯塔产业园规划发布,园区将通过6年的建设形成“一核四园”的总体空间架构。其中,“一核”为创新灯塔社区极核,通过建设一批研发总部、孵化平台、科研中心、人才公寓等高端载体,打造“人才+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增长极;“四园”即依据产业规划遴选四大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四个千亩以上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创园,即数字经济科创园、集成电路(半导体)科创园、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科创园和新材料科创园。
“整个园区将依托山水环境优越、科创载体云集、高校人才集聚和区域交通便利的优势,承担着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领佛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谭艳玲介绍。
在规划的指引下,灯塔产业园的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灯塔科创中心、佛山万洋科技众创园、平安智创科技港等10个投资总额约90亿元的重点项目破土动工。
人才公寓——博士楼首期140套公寓提前启用。
“我们当初选择灯塔产业园,就是看中佛山高新区的发展前景,以及对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支持。”万洋众创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咏梅说,灯塔园项目主要用于培育和孵化人工智能、半导体、新材料等领域的科创企业,未来能容纳的企业不少于60家,争取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一半,并打造成为国家级的孵化器。
但“佛中”二字,带给灯塔产业园的局限,显而易见。
“无论是物理空间,还是产业布局,抑或是未来想象,灯塔产业园给人的感觉只是服务于佛山中部城区的一个产业园区。而不是全域性、全局性、辐射性、开放性的创新高地。”一名分析人士告诉《中国高新区》记者。
重构灯塔产业园的空间布局,尤为重要。
2022年7月,佛山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按照“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总体产业布局,选择有基础、有空间、有前景的重点区域,布局一批特色制造业园区,重磅部署打造“双十园区”,灯塔产业园被纳入“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之列,承担着打造大湾区西翼人才汇聚新高地、全国“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发展的新标杆,广东省战新产业培育新典范和佛北“人产城文”融合新样本的重任。
随后,灯塔产业园的新名称,见诸文件——
在佛山市政府印发的《双十园区规划方案》中,佛中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正式更名为“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
佛山高新区作为主导灯塔产业园创新灯塔社区开发的责任主体,也写入了《双十园区规划方案》中。
从佛中,到佛山,一字之变,海阔天空。
新的定义深化了产业园的内涵,扩大了产业园的外延。灯塔产业园将实现从地域到区域、从纲领到实践的突破,为佛山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以及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抒写了精彩的点睛之笔。
对标松山湖
山丘起伏,绿草茵茵,湖光潋滟,漫步灯塔产业园创新灯塔社区,宛如置身于一个风光秀丽的旅游景区。
事实上,创新灯塔社区仍然处于施工状态。
据介绍,整个社区通过自主建设及合作开发等方式,建设众创空间、研发总部、科研中心、孵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成果转化中心、高端智能制造及人才公寓等一批高端载体,打造一座集科技研发、孵化加速、中试检测、智能制造、产业服务、产学研实践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为灯塔产业园聚焦科技创新动能提供示范性引擎。
人才公园
“在灯塔产业园的建设上,我们强调‘品质’与‘共创’”,谭艳玲介绍,一是做强核心,营造“一核四园”创新生态链;二是创新联动,打造“三城合一”融合发展格局;三是区域带动,共创多赢发展路径。
目前,北区招商落地5个项目,投资额33.8亿元。
佛山·创新灯塔人才公寓——创智湾花园占地49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预计建成810套公寓,将配套建设融入岭南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区、结合盒子形状设计的灯塔广场以及1所幼儿园,打造“商业+娱乐+文化”复合型的城市文化客厅。
广弘启E创汇湾项目,开始桩基作业。
紫荆人才科创园项目,已完成地质勘探、临水、临电和招商中心建设。
············
“整个社区,依山傍水,项目开发率不到整个面积的50%,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自然的地势、地貌和原生态。”范振需告诉《中国高新区》记者。
任何新事物的诞生,总会伴随一些争议。
灯塔产业园亮相之初,也是如此。人们除了认为它的定位相对狭窄、锁定于佛中之外,议论最多的,就是它的名字不够响亮、吸睛。
“叫什么园不好,偏偏要叫老掉牙的人才产业园。”
直白、通俗的定义,恰恰彰显出佛山人务实、求是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眼光。
据了解,位于灯塔产业园区内的南海大学城坐拥佛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工学部(南海校区)、广东东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南海校区5所高等教育院校,在校师生约6.5万人。
“在‘一核四园’内,有2000多名博士创新创业,有15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5家国家级孵化器和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为灯塔产业园提供创新支撑。”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企业服务局局长邵浩杨告诉《中国高新区》记者。
引人注目的是,在集成电路(半导体)科创园、人工智能科创园、新材料科创园和数字经济科创园的背后都有强大的科研平台作支撑,如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规划研究院、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佛山桃园先进制造研究院、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规划新材科创园等科创资源。
“未来,集成电路(半导体)科创园、人工智能科创园、新材料科创园和数字经济科创园将形成550亿元的产业集群。”邵浩杨介绍。
依托上述资源建设灯塔产业园,对于佛山而言,显然更具先发优势、后发基础和核心竞争力。
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高标准建设灯塔产业园极核区,佛山高新区在对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国家高新区的考察、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可供借鉴、对标的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样本”。
佛山与东莞松山湖两家高新区,同属广东。
在最近的一次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佛山位居第27名,松山湖排列第25名,并有两项指标名列全国第一。
“在高校数量上,两区也不相上下,松山湖目前拥有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技学院4所高校,未来还将建设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两所高校。”佛山高新区有关人士介绍。
2001年,东莞在松山湖畔启动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通过新兴产业培育和“人产城”融合发展,赋予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中心地位。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松山湖仍保留着较好的生态本底,拥有8平方公里湖面,绿化覆盖率超过60%,从之前的“好山好水好寂寞”,一跃成为“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新时代产业新城、东莞最靓丽的城市名片和城市新地标。
“园”梦20年后,东莞于2021年5月发布了《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在《规划》中,松山湖科学城的重点任务概括为“五个工程”: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发源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知识产权示范地、科学人文宜居地。
不久,佛山对外发布《灯塔产业园总体建设方案》,确定了“创建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特区、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一流的战新产业集群、构建一流的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一流的‘人产城文’融合体系”五大建设任务。
创新灯塔社区效果图
“由‘园’变‘城’,东莞松山湖的战略定位,与佛山灯塔产业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这个角度讲,对标松山湖科技城,对于佛山建设灯塔产业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佛山有关人士认为,灯塔产业园如同松山湖科技城,不是纯粹经济发展逻辑下的产业园,而是具备社会学属性的新城,规划建设最本质的出发点,就是吸引人才。
事实也是如此。
松山湖依托科技产业园广纳八方人才。目前,全区已引进国家级科学家68位,博士学历以上高层次人才3000余人。在松山湖18万就业人口中,43%拥有本科以上学历,92%是45岁以下的青年人,基本形成了从“顶尖科学家”到“科技研发人才”,再到“应用型人才”的人才梯队。
而佛山同样希望灯塔产业园发挥佛山在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国家高新区平台优势,坚持常态化引才、生态化留才、自主化育才、市场化用才,形成高端人才聚焦、创新资源密集、创新成果富集的新增长极,构建大湾区具有强大吸引力、重要影响力、世界一流的人才特区和人才产业园,为广东人才强省建设展现佛山担当、体现佛山作为。
对标松山湖,灯塔产业园创意迸发。
沿着广弘启E创汇湾前行,在北区的前端,有一片碧波荡漾的水域,它就是大多数佛山人暂且有几分陌生的紫荆湖。
佛山高新区有关人士披露,紫荆湖的前身是黄洞迳水库。为了更好地融入大湾区,给灯塔产业园制造便于传播的记忆点和时尚的地理符号,项目在设计的时候便将水库命名为紫荆湖。
如今,在紫荆湖北岸半岛的前端,灯塔科创中心已经强势崛起。
据介绍,灯塔科创中心建筑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集政务服务、商务办公、企业文化、配套服务于一体,属于佛山高新区极核区和创新灯塔社区地标性建筑,目前主体结构已竣工。
站在灯塔科创中心楼顶,眺望南区,灯塔科技峰会酒店、独角兽总部基地、数字科创平台、数字科创服务中心、科技合作创新园、数字经济产业单元和数字展示交流中心如耀眼的珍珠,散落在紫荆湖的半岛上。
《中国高新区》记者获悉,南区上述项目,将采用“财政支付、国资开发、资金滚动”的方式分两期进行土地开发。
在总部位于灯塔产业园的广东迈能欣科技有限公司,气体传感器芯片等产品正在源源不断从生产线上诞生。作为一家入选佛山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化创业团队的科技型企业,迈能欣发展迅速,在传感器领域越走越顺,销售额快速增长。
集聚、培育一大批这样的团队和企业,并打造附加值更高的战新产业,正是佛山建设灯塔产业园的初衷所在。
“科研人员喜欢在自然中、在和谐的人文环境中迸发灵感,所以我们的园区坚持景区、校区、园区、社区‘四区’融合来建设。”灯塔产业园首席设计师李凤禹教授介绍,园区坚持人才振兴、生态文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致力于在有限的空间实现最佳的战新产业的引育、培育,打造新产业的摇篮和面向未来的高端科技产业园区。
火炬燃烧
核心区内,建设如火如荼。
灯塔极核北区市政网络基本完成。
人才公园项目占地345亩,总投资1.8亿元,已全部竣工。
南区项目已提前启动收地手续,将于近期开工建设。
连接灯塔南、北区的紫荆大桥初步确定建设方案,计划年内动工。
核心区外,开发热火朝天。
总投资100亿元的风梅岭“工改工”项目—星中创产业园一、二期已经动工,将建设69万平方米的载体,打造以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人工智能及新材料为主要产业方向的科技产业园和产业化、多样化、高端化、集成化、区域化的现代工业4.0版的湾区智造中心,预期引入企业50家。
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一期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新材料科创园南海纳米电子信息产业城项目规划用地约500亩,今年已启动塘岗一期112亩建设。
目前,灯塔产业园正按照“三年见雏形、五年见成效、十年创典范”的实施目标,高质量推进建设任务。
这项事业,对于佛山高新区而言,是一份光荣的职责和艰巨的任务。
2023年1月4日,佛山市政府召开灯塔产业园开发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决定由佛山高新区管委会统筹主导灯塔产业园的总体策划、规划设计、平台管理等工作。并提级组建市级灯塔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创新灯塔“管理矩阵”,形成目标一致、决策高效、责权明晰、分工明确的创新管理机制。
使命不可辜负。
佛山高新区会同南海区、市人才集团组建工作专班,高站位谋划、高起点规划、高质量统筹推进灯塔产业园建设,下设国土规划、招商招才、建设运营等6个专项小组,负责执行推进各项具体任务。
“为高水平规划引领灯塔产业园的建设,我们统筹推进了灯塔产业园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城市设计、重点地区详细规划设计,构建了‘1+2+X’规划体系。”谭艳玲告诉《中国高新区》记者。
经过高效的推进,灯塔产业园再迎新进展。3月26日,首个建成园区——佛山万洋科技园盛大开园。
万洋科技众创园
据悉,佛山万洋科技园自2022年4月动工,从一纸蓝图到“实景画卷”,打造了一座现代化高端产业科技园。在配套服务上,该园与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提供超30亿元金融授信额度,解决园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痛点。
开园同日,17支签约团队携生物医药、半导体、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硬科技”落户佛山高新区,并引进高层次人才超40名。
“园区内的科创中心、广弘启E创汇湾、紫荆人才科创园等多个项目也都在加快建设,拓展了战新产业、人才项目落户发展空间。”谭艳玲透露,接下来还将建设灯塔产业园“益晒你”服务中心和国际人才港,为园区企业提供政务服务、人才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四大特色服务。
以灯塔产业园以及佛北战新产业园为新起点,佛山高新区管委会将进一步聚焦人才引育、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工作,全面打造高质量产业发展载体,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佛山市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源动力。
在五园的协同下,灯塔产业园的招商引才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佛山高新区联合南海园、狮山镇赴北京中关村招商,签订金科产合作协议,达成3个合作意向项目;统筹对接洽谈深圳德富莱、重庆特斯联等40个项目,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计划总投资额超过30亿元。
2024年至今,共有39家企业入驻佛山万洋科技众创园、力合佛山科技园、广工大研究院、机器人集创中心,落地项目33个,总投资超过20亿元。
“未来,灯塔产业园如果能够成为佛山高新区自持的核心园区,将结束高新区无核心园区的历史,更有利于核心园发挥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将灯塔产业园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高地、国家级应用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载体。”一位长期研究高新区建设的专家谏言。
“下一步,我们将完善灯塔产业园规划编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招商招才力度,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促进创新要素向高新区集聚。”佛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胡学骏告诉《中国高新区》记者,到2030年,灯塔产业园力争建设5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集聚50名以上产业领军人才,构建200多个具有旺盛创新创业能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建成产业规模超1000亿的战新产业集群,打造“园区 +校区+景区+社区”融合的绿色低碳生态文明园区,奋力走出一条符合佛山实际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