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艺术文化,共筑童心童梦——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

来源:看点时报 2024-09-12 15:18:33
A+ A-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那些珍贵的传统文化不应被遗忘,而应如同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7月23日,一场充满意义与活力的文化传承三下乡活动拉开了帷幕。当我们踏上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仿佛能听到古老文化的呼唤,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传承的责任。

实践团参观文化馆

队员们去合阳县文化馆参观合阳花馍和纸塑窗花(艺术作品)是一次非常精彩和有意义的经历。在文化馆中,可以近距离欣赏到精美的合阳花馍和纸塑(窗花)作品,了解它们的制作工艺、历史渊源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队员们被这些充满魅力的传统艺术所深深吸引,在这些文化面前,感受到了时间的沉淀和文化的力量。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合阳地区世代相传的民俗风情和生活变迁;它们也是情感的寄托者,寄托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敬仰、对未来的期许。合阳花馍与纸塑窗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它让我明白,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的古董,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花馍

队员们在接触了花馍与纸塑窗花后,首先去拜访了花馍传承人。队员们踏入传承人的工作室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摆放整齐、色彩斑斓的花馍作品,花馍传承人李金贤奶奶和她的老伴热情地迎接了实践团,并开始讲述他与花馍的不解之缘。她从小就跟随长辈学习花馍制作,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技艺,不断创新。她手中的面团仿佛有了生命,经过揉、捏、剪、蒸等工序,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寓意美好的作品。她说,花馍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每一个花馍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首先,准备好制作花馍所需的材料,包括面粉、水、酵母、食用色素等。将面粉、水和酵母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团,让其发酵至两倍大。

接着,进入塑形阶段。合阳花馍的造型丰富多样,有花鸟鱼虫、人物形象等。可以先从简单的造型开始,如圆形、花朵等。用手将面团搓成所需的形状,再用工具进行精细的雕刻和装饰。比如,用剪刀剪出花瓣的形状,用筷子压出花纹等。

色彩的运用也是合阳花馍制作的关键。可以使用食用色素将面团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为花馍增添生动的色彩。在染色时要注意控制颜色的深浅和均匀度,使花馍更加美观。

在制作过程中,要耐心细致,不断尝试和创新。可以参考传统的合阳花馍作品,学习其造型和装饰技巧,同时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制作出独具特色的花馍。

学习合阳花馍制作,不仅是掌握一门技艺,更是传承一种文化。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这门古老艺术的魅力,将合阳花馍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剪纸与纸塑窗花

队员们接着去拜访了纸塑窗花传承人赵焕能奶奶。她的身边堆满了各种精美的剪纸作品,从简单的花鸟鱼虫到复杂的人物故事,无一不展现出她高超的技艺。她耐心地向队员们介绍剪纸的历史和技巧,还手把手地教队员们如何剪出一个简单的图案。在她的指导下,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所在。她告诉队员们,剪纸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艺术,每一刀都要精准到位,才能剪出完美的作品。

纸塑窗花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需运用包扎、彩绘开脸、折叠等技术刻画人物。民间巧妇先用白布包缝人物头型,再绘以眉目,施以粉黛;用各色绸绒、铝箔及蜡光、皱纹纸等剪贴人物装束。同一窗子所贴人物相配成套,一般在中心几个窗格里贴折子戏,四周的格子里贴花鸟虫鱼、“吉祥图”等。

传递文化

为了把中国悠久的艺术文化传递给儿童,团队成员与合阳公益飞扬留守儿童中心进行深入的交流,与留守儿童一起涂扇,算数,并且为儿童提供折叠许愿星的纸条,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需要;活动中团队成员把自己在合阳学习的花馍、纸塑窗花非遗文化展现给孩子们,在了解留守儿童心理的同时,为儿童种下传承文化的种子。

队员们向公益飞扬的留守儿童展现艺术文化,还向托育机构的早教儿童传递合阳花馍与纸塑窗花艺术文化。团队成员先与孩子们做游戏拉进其之间的距离,然后把原创的有关(陕西)文化绘本进行讲解。在托育机构中,以绘本传承传统文化意义非凡。绘本生动的画面与简洁文字,吸引孩子目光,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孩子直观了解传统文化。

艺术文化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蕴含着无尽的魅力和价值。传承艺术文化,就是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向丰富多彩世界的大门。它让孩子们在艺术的熏陶中培养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此次三下乡活动,怀揣着对文化的敬畏与热爱,肩负着传承的使命,走进乡村、走进基层,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角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