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研究生团队在老师的带领下,成功开展了一系列刀鲚生态调查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评估刀鲚的种群现状,包括年龄、性别、性腺发育期分布与其所处栖息地的基本情况,并为保护这一重要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刀鲚,素有“长江三鲜”的美称,主要生活在长江、黄河及其支流等淡水水域,通常出现在水比较清澈的地方,以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备受瞩目。其清澈的身影在水中自由游弋,承载着长江生态的灵动与生机。然而,近年来,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以及过度捕捞等因素,使刀鲚的数量显著减少,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国家对长江水生生物,特别是刀鲚的保护非常重视,专门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有关规定,长江流域对刀鲚的专项捕捞管理制度也进行了调整,从2019年2月1日起就停止发放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其天然资源的生产性捕捞。除了禁止天然资源的捕捞,相关部门还采用了许多办法,如加强涉渔工程的审批、管理,还有补偿等,特别是着力修复长江刀鲚栖息地和洄游通道等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为河口近海刀鲚提供适宜栖息生活的环境,以便其更好地进行洄游产卵。
刀鲚照片
在为期半年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团队深入长江多处重要栖息地,开展了多项科学监测活动。我们团队通过测量水质,采集河底的沉积物,记录刀鲚的基本数量、体长及体重,并进行标记放流。将捕捞上的部分刀鲚进行解剖取其耳石与组织样本,取部分水样和底泥样本到实验室进行后续研究,力求为刀鲚本身及其栖息地以及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将为刀鲚种群及栖息地保护的相关论文与报告的撰写打下基础。这些论文报告,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制定更加精准和有效的保护政策,确保刀鲚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此外,这些研究成果也将指引未来的生态修复计划,以促进长江流域的整体生态恢复。
现场采集合影
运用相关仪器检测的水质数据
后续在实验室对刀鲚样本进行一系列处理与检测
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研究生团队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活动,能在“长江十年禁捕”政策实施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刀鲚保护有一个持续的关注,号召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同时,我们团队也倡导公众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共同守护长江这片美丽的水域。
供稿:杨承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