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近期,中信保诚人寿再度官宣中外方股东大手笔增资,根据中信保诚人寿发布的公告,中外股东中信金控和保诚集团将分别向中信保诚人寿再增资人民币12.5亿元。本次增资完成后,中信保诚人寿注册资本将由48.6亿元增加到73.6亿元,中外股东持股比例不变,仍为50%:50%。
这距离中信保诚人寿上一次增资还不足一年的时间——2023年12月,中信金控和保诚集团就曾一次性向中信保诚人寿合计增资人民币25亿元,推动中信保诚人寿注册资本从原来的23.6亿元一举增加至48.6亿元。
资本的一进一出之间,揭示了行业大变局之下,谁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者——在这样一个时期,仍愿意加码保险业的股东,才是真正的长期看好保险业的资本力量——让试图将保险公司变身提款机的资本撤出去,让了解风险的耐心资本更多的涌进来,从资本层面,从公司运作层面,实现了行业的换代更新,这是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股东愿意增资,一方面显示了股东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对于被增资企业长期发展的看好。这同时说明,深度转型期的国内人身险业,仍是一片希望之地。
“五篇大文章”的提出、新“国十条”的发布,都已然给行业前行指明了方向,归根结底就是“有为才能有位”,在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发现新大陆,在助力筑牢经济安全网、社会保障网和灾害防控网的过程中彰显企业价值,在推动资金、资本、资产“三资”良性循环中去凸显保险资本作为耐心资本的宏大意义。
不少险企已经看清了这一趋势,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不管短期内利润数据如何波动,都已经无法动摇他们坚定推进转型的信心,在产品端,在渠道端,在服务端,在技术端,一系列的转型动作已经开始从根本上改写行业发展逻辑。
产品策略层面,中信保诚人寿力推产品结构调整,在发展传统的固定收益型产品的同时,加大以分红险为代表的浮动收益型产品发展力度,通过改善利源结构,进一步降低对于利差的依赖。与此同时,进一步升级渠道策略,个险聚焦优增优育,银保则强化与合作银行的协同与融合。
低利率之下,尤其是新会计准则开始过渡期以来,行业对于资产负债匹配的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管理层从战略高度自上而下地贯彻资产负债管理文化,资负两端就长期利率下行趋势达成共识,目标统一、紧密联动,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确保资本充足,防范利差损风险,助力公司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对于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高度重视,也是中信保诚人寿此轮转型升级的重点之一。对外,与得到APP达成深度合作,借助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解决实际问题,赋能客户赋能代理人群体;对内,则充分借助技术手段的升级迭代,切实改善公司各个环节的经营质效。
面向更具想象空间的未来,人身险业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顺利穿越行业发展周期,所有的数据波动都是一时的,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下,保持耐心,稳步转型,谨慎前行,才是实现长期稳健发展的关键所在。转型阵痛之下,高质量发展之路已然开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