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冬季来临,雪域高原都是旅客青睐游玩的地方。近些年,四川甘孜更是成为了大量旅客首选的地方,因为这里有着非常著名的317和318川藏游国道。原途都是几百上千年的历史古迹及康巴文化的景点。今次,我们前往了川藏线最西北部的德格县,这里有着浓郁的文化色彩与建筑包括有名的德格印经院。但除了德格印经院外,原来还有许多近千年历史的建筑和参观的地方。据了解,该德格县内有一座千年佛寺,该佛寺至今还保留了大量的纯手工壁画和唐卡。因此我们联系上了该寺院相关人员允许我们拍摄游览。
清晨,德格县更庆寺向导宗日益西的陪同下,我们沿着317国道前往金沙江畔。由德格县城到汪堆寺有大约73公里的路程,一路上能见能闻很多文物古迹和民间传说,譬如:格萨尔王哥哥甲察的城堡以及德格土司的故事等。所幸的是陪同我们的宗日益西最了解当地的民间故事,他是一位博学多识、擅长整理民间故事的学者。一路上遇到的很多历史传说和文物古迹的来龙去脉都讲得十分透彻,我们也了解了很多关于当地的民间文化。以前,德格县城到汪堆非常艰难,从德格县城骑马或者走路到果学龙,再翻越益拉山,需要一天时间。2009年开始,国家开始修建最艰险的卡松渡乡公路。通车后的路面凹凸不平,贯穿江边悬崖的路十分狭窄,发生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的频率非常高。现在,这里已经是一条柏油公路,交通相当方便,我们前往汪堆寺亦是省时省力。
宗日益西更介绍,以前渡金沙江只能用牛皮船过江,没有高大威耸的大桥。以前建造房屋的木头都是通过金沙江的水流运送,河流蜿蜒曲折、人们过着很淳朴的生活。上午十点左右我们抵达了壁画所在地汪堆寺,在这个宁静祥和的地方能够看到面带微笑的喇嘛和手串佛珠的老人。
据甘孜州藏学研究所主编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寺院简介》一书中记载:汪堆寺最早为苯教寺院,后改为宁玛派,命名为“喇空达龙玛”。公元1276年八思巴从内地返回萨迦寺时改为萨迦派,并在德格土司喇钦向巴彭措的支持下,修建了大殿及内外设施。在“文革”时期几乎没有受到破坏。
汪堆寺由大殿、经堂、佛法殿、学经点、闭关修行点、僧舍等几座老建筑组成。在百柱大殿中收藏有以黄金粉、白银粉、海螺粉、松石粉与朱砂粉等珍稀矿物质原料混合书就的《甘珠尔》等佛教典籍,仅甘珠尔就有十套。寺庙收藏有金、银、海螺、松石与朱砂粉末书就的《般若十万颂》等众多珍稀的佛教典籍与宗教器乐、古唐卡和古壁画。
汪堆寺住持堪布把我们带到了最古老的吉祥天母殿。吉祥天母殿的外观没有什么特别,从它的规模和建筑风格来看,的确比不上现代的一些华丽大殿:但它的建筑风格十分古老,用石块、土墙和树木等作为原材料建造。然而,吉祥天母殿的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汪堆寺的住持堪布介绍到:“萨迦五祖八思巴法王及其随行取道多绕噶莫、喇钦格佐经真廊而远赴元都之时,岭格萨尔大哥嘉查谴使来到萨迦五祖八思巴法王跟前,祈愿萨迦五祖八思巴法王光临该寺、弘法布道,如不能,则乞求安排超凡的护法神入驻该寺,以促成圆满功德。萨迦五祖八思巴法王回复,时间紧迫、无暇前往,但叫其使者回去答复他们,择一个吉祥圆满的日子,于寺庙顶层幡旗招摇、鼓号齐鸣、盛装迎候着,到时将派遣非同凡响的护法神前来。该寺僧人按照吩咐选择了一个圆满吉祥的日子,在庙顶祥和庄严地迎候着,果然迎来了吉祥天女的化身。七位天女自寺庙前方的山上各个手弹悠扬的琵琶,迈着轻盈的舞步,降临喇宁空(旧神殿)最终和七位天女一起入驻该寺。自此,该寺常以吉祥天女为寺庙护法而倍感荣耀。据说至今,尚有遇见七位披戴着花纹围腰的天女,现身说法、教化众生,守护着该寺安宁,记载和讲述许多相关传说,并冠以‘天女自来’殊荣。平时转庙宇、拜佛殿、请诵各类经卷而乞求护佑的信众甚多。”
该殿为苯波教派时期所建,早期内藏《智度十万经》十六部(函);有石头刻制的三十五佛像;还有在一块石头上天然自生成玛哈嘎拉的心脏。该殿就外观与内部结构而言是一座当时极其罕见的庙殿。据说,在某段历史时期,庙殿因年久失修而险些垮塌,幸遇持明伏藏大师顿督多吉来到此地加持而得以稳固。此庙殿也称“喇空达龙玛”(箭击神庙),据说,当时为了使此庙稳固无疆,第十二代萨迦法王施展神通射来一箭,击中庙殿中的一根橼木,那箭至今存在的橼木上供人朝拜。
吉祥天母殿非常殊胜远近闻名,平时来转殿的老百姓很多,他们慕名而来,转殿一万圈以上,祈求身体康健,一切如意。据记载,该殿在历史上虽然遭遇数次被破坏的危机,但却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吉祥天母殿内绘有释迦摩尼、无量光佛、五方佛、金刚持、绿度母、十六罗汉、普明宏光佛、道果师承图、大成就者菩提师利、夏亲益西降称等十多组壁画。壁画内容丰富多彩,技艺精湛、饱满艳丽。“吉祥天母殿的壁画是镇店之宝,之前基本没有对外开放,后来有许多专家过来考察后照片才得以公开。”住持堪布说。
汪堆寺分别有三处大面积的珍贵壁画,其中百柱大殿的壁画规模最大,墙面四方都绘有壁画,壁画内容非常丰富,其画工精美、技法娴熟,妙笔生辉,栩栩如生,迄今保存得十分完整。但是相比于吉祥天母殿内的壁画,百柱大殿内的壁画绘制时间相对较晚,但也有近千年的历史。
而吉祥天母殿内的壁画虽规模不及百柱大殿的壁画大,但殿内保存的壁画历史更悠久,画风更独特,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壁画宝库,是目前当地保存的壁画当中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壁画之一,达到文物保护级别。
四川大学教授、著名唐卡艺术家根秋丁孜说:“从壁画中的佛像量度的运用、色彩品质和绘画技法上看,该壁画大约是14世纪至15世纪之间的古壁画” 。
藏族著名画家颜登泽仁、翁青在现场分析后说:“该壁画迄今为止当地发现的最为重要的藏传佛教壁画之一,是明代康巴地区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研究藏族绘画艺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民间唐卡收藏家罗布、著名画家耷·曲培等专家对汪堆寺壁画给于了高度评价,并呼吁文物和宗教部门采取保护措施,进一步研究壁画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壁画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装点在青藏高原上,并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分与本土文化融合,促进了藏传佛教艺术的发展和繁荣,逐渐呈现出日益成熟的民族风格,形成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文化艺术,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藏传佛教文化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藏民族独具特色的高原文化与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一起,构铸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