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青年笛箫埙演奏家卞舸:音乐与教育,热烈而真诚

来源:百度百家 2025-01-08 16:06:39
A+ A-

1.webp.jpg

中国青年演奏员,笛、箫、埙-国家级讲师,音乐制作人、创作人、监制出品人,中国戏曲学院等高等院校-外聘讲师,白果音乐工作室(白果国乐)发起人,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 -国家级赛事竹笛中级评委。多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项目,多次担任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央电视台等国乐类节目制作人,多次荣获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频道CETV电视公开课 -优秀荣誉教师。202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艺术圆桌会议特邀优秀教师代表。出版与联合出版专辑:《回》《乐典·箫》《乐典·埙》《北韵慧音》《观心自在》《半山听雨》等。

卞舸自幼受父亲影响,颇爱中国古典文学,对古代诗词充满了研究兴趣,加之笛箫的历史悠久,便产生了将二者相结合的想法。多年的高校演讲作品分析课、声乐理公开课,使其在音乐创作中充分认识到实践与应用的重要性。

卞舸启蒙的学校是青岛永宁路小学,是市重点美育先锋学校,因在班级中的音乐课上表现较为突出,被音乐课王宁老师挑选为重点美育培养对象,跟随海政文工团王福仁老师进行了2年的竹笛学习,在各大校晚会中担任小独奏演员。长期的演出经历使他成为了远近闻名“学校的小明星”。随着“大小征战”的增多,时任校长曲春亮老师经常派遣他代表区里参加市级文艺汇演,同期,中央民族大学附小来青岛招生,看到了他在舞台上的演出,并联系到了校长曲春亮老师,卞舸与家人商量后便参加了招生考试,最终以千分之二的录取率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赴京学习的生涯与艺校学生们大同小异,日复一日的早功练习,加之文化课和琴点(练习时间)的合理安排,卞舸一天天的长大成人,肩负起担当与责任。

学习生涯中卞舸为了完善演奏风格,培养优良的演奏习惯、教学体系,接受过许多老师的指导,如戴亚老师、李镇老师等。现如今而言,卞舸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教学态度、坚持不忘初心。

卞舸从小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比赛无数,如艺术院校最高奖【文华奖】竹笛-铜奖、【上海之春】竹笛邀请赛-铜奖、【北京民族器乐大赛】竹笛-金奖。

2.webp.jpg

才华横溢,发扬国乐,乐于公益

卞舸兴趣爱好颇多,并且能非常聪明地从中获益颇丰。大学刚毕业的阶段,他接触了很多“雅集”,了解了一些传统技艺,如:手工编织、插花搭配、香道/茶道文化,了解了更多的传统技艺,丰富了国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雅集”中的合作,让自己与这些技艺通过表演的形式相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演出效果,作为日后表演形式的一个开拓方向。

大学毕业后,平时除了笛箫埙本专业的工作外,卞舸也会专注于音乐创作,如近年刚刚发行的专辑【回】,就是他的第一批原创作品集,共8首原创乐曲,都是由多才多艺的卞舸自己写作、自己编曲、自己混音而来,利用工作之余、休息零散的时间整合抒发而成,因为他始终认为“当一件事情变成爱好时,辛苦都是美好的”。 “我也会不断的更新自己的原创音乐作品,使自己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不断挑战自己。”卞舸曾获2020年中国关心下一代【炫丽童年梦】大赛——器乐类金奖、优秀创作奖;2021年IMX上海国际音乐节——优秀原创作品奖。

3.webp.jpg

卞舸从小学习笛箫,现在又在中国戏曲学院等高校担任外聘讲师。因长期处于“戏曲梯队”,使得卞舸对于国乐与戏曲结合的演奏方式具有一些经验可言,从创作到落实,有着明确的个人风格,在卞舸近期发行的原创作品《争流》中就可以体现出来,独特的风格定位、“仿人声”的演奏音效,实现了二者结合后不一样的音乐色彩。当然,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还得是八大样板戏,所以在课后也会推荐学生们去了解与实践。

才华横溢的卞舸曾多次受邀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项目;多次担任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央电视台等国乐类节目制作人;多次荣获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频道CETV电视公开课 -优秀荣誉教师。

卞舸的朋友圈有演奏员、教育家、乐器制作人、作曲编曲发行人,也有部分影视人、导演及流行音乐的朋友。在日常工作之余会参与一些歌曲创作、影视配音等有趣的事情,每次都可以结实一群热爱国乐的朋友们,假期周末会约起三五好友一起聊聊聚聚,聊聊音乐、聊聊影视、聊聊当下的热点新鲜事。

在同学朋友、周围的人心目中,卞舸是一个准完美主义者,可能是因为从小赴京求学,一直以来也都是集体生活,加之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具备一定的“行军化”,如给自己列工作计划、行程安排,时刻在手机里设定提前量的“事项提醒”,为了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连他的学生也都是如此一贯的要求,带队演出参赛都必须整齐划一、随叫随到,甚至有些强迫症。

在繁忙的教学和生活之外,卞舸还经常参加益演活动的同时,有幸也是一名“成龙慈善基金会”的劝募大使,帮助灾后重建和助力偏远山村的公益教育事业;并参与“大手拉小手”阳关工程的研讨学会,参与宣传的同时,也提供了“音乐治疗”相关的微薄助力;更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会员之一,参与到各项公益事业当中,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应当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传承、守旧创新,发展科学美育培养,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及文化产业链上的种种可能性,多多参与国际音乐交流,多多接受来自世界的声音,相互包容、相互理解,跳出舒适圈,深入到探寻世界音乐的旅程中,发扬国乐,实现国乐文化的传播。

4.webp.jpg

以琴养情,以乐养心

演出虽然频繁,但也是不断自我丰富的过程。近年来,卞舸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CCTV风华国乐栏目的录制。访谈中,卞舸谈到自己特别难忘的一件事情是他十年前有幸参与了一次中国民乐与马来西亚云顶文化的交流演出,之所以难忘,是因为演出日期恰逢中国年,也是第一次独自在国外过春节,演出的兴奋加上思乡之情,让他的演奏格外生动,仿佛演奏的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热烈的思想情感,最终演出也很精彩,当地的百姓也非常的捧场,让他体会到了为国乐发声、传播国乐文化的意义。

音乐要传承发展,也要有创新,在即兴演奏的问题上,眼界思路开放的卞舸有着自己的看法,“ 首先,即兴演奏是每个演奏员都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它是演奏中应变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专业乐手的本职工作。对于专业学生来讲,最先应该学好《乐理》、《视唱练耳》及《和声》,当具备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演奏即是把脑海中的旋律通过乐器演奏的方式表达出来即可。当然,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多多的参加音乐会,无论是参与其中还是观赏,都会受到正向的引导,使自己的旋律储备量增多。 ”

多年来卞舸受邀参加了很多演出,多次与各大交响乐团合作,“竹笛与交响乐器的碰撞也很神奇,是很独特的效果。如近几年我和战友文工团交响乐团、指挥家吴凡老师,分别在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中央音乐学院歌剧厅合作的《花好月圆》、《盛世国乐》、《原神·疾如猛火》都大受好评,无论是传统乐曲,还是现代创作、移植作品,效果都很震撼,观众热烈叫好。”

2020年的十月份卞舸有幸参与了IMX上海国际音乐节,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以直播的方式进行,因为恰逢初秋,为了应景,便特意的创作了一首笛子原创作品《秋》,在直播中将《秋》完成了首场演绎,随着点击量的增加,结果也得到了满意的验证,随后也获得了本场直播音乐会的“最佳原创作品奖”,推动了他在当时创作其它乐曲的进度,卞舸的内心深处也认可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5.webp.jpg

行知相成,教学相长,弦歌不辍,静待花开

“从我当老师的第一天起,我心里就刻上了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要做有责任感、使命感的老师。因为只有笨老师,没有笨学生,要善于观察,用心体会,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所谓因材施教,我的理解是引导孩子走向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与其说我喜欢教什么样的孩子,不如说教育的本质是一同努力、共同进步。”

卞舸目前是中国戏曲学院等高等院校-外聘讲师,2022年3月,仲春-笛箫埙——青年笛箫埙演奏家卞舸师生音乐会在京圆满举办。

卞舸自幼就来到北京的艺术院校学习,分别接受过中央民族大学附小、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中国戏曲学院的教育,所以从小就耳濡目染,对于教学中的口传心授深得体会。“ 教育的核心在于责任与传承,责任是对自己的教学要有正确的认知与态度,时刻更新最先进的知识体系,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成长;传承是国乐发展的根本,也是文化自信中必要的条件,繁荣枝芽、普及国乐文化,是每个国乐人的责任与担当。”

6.webp.jpg

记者:这么多年走过来您也参加很多比赛,有哪些经验和我们分享一下?

卞舸:我目前也是许多比赛的嘉宾评委,在评审过程当中会发现,大部分的参赛者,都会被紧张的情绪影响实际演奏的质量,长幼皆是。那应该如何应对加以改进?

我认为,一方面要从心态上放轻松,在演奏中不要有胜负欲,将演奏放在第一位,投入到演奏构设的场景当中,使乐曲与实际演奏呈现曲意合一、相得益彰;

第二方面就是场景的变化要多多适应,简单讲就是有机会就要多多参加比赛与表演,场景的适应会形成一种内心的舒适感,或多或少的都会减轻比赛现场带来的压力。常有发挥超长的参赛者让大家眼前一亮,这种情况我称之为“惯性的产物”。

记者:平时给学生布置的曲目有什么要求?如何应对有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产生的倦怠?

卞舸:在完成教案要求的前提下,一定会让同学选择自己喜爱的乐曲作为学习目标,因为“喜爱是原动力”,相比规定乐曲来讲,喜爱的乐曲在练习中会更具有“吸引力”,自助的练习有助于加强主观能动性,对于演奏中的二度创作有极大的帮助。

回到教案来讲,规定的乐曲一定是有所深意的,长久的练习会产生“倦怠感,这时候应当辩证看待学生的问题,“上万次的锤炼”是必然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可以得到合理的转换,实操倦怠时可以复习预习理论知识,反之也要有效切换,只有适应了自己学习生活才能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面对新一批的学生,您通常会讲些什么?

卞舸:首先就是对乐器及国乐体系的文化铺垫,也就是基础理论知识的灌输,在这个过程当中,我通常以和同学们交流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在“新老思想”上摩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便于今后的学以致用,也使得老师与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的相互了解,使教学变的更具包容性、开放性。

记者:有一种观点是,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确原理,练就功夫,找到自己,身心健康地幸福歌唱。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个观点?

卞舸:我十分赞同此观点,自打学艺起就深有体会。直接了当的说,最难的就是找到自己。我们曾经都有过遇到困难的时候,那时感觉身心乏力,仿佛泰山压顶一般,无法逾越。当静下心来,保持冷静、找出症结、迎难而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逐一攻克,在征服困难后的那一瞬间,仿佛真的遇到了另一个自己,那种成就感会飙升自己的自信心,追寻真正的自己。所以“要会使用两个自己”。

7.webp.jpg

记者: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有“因材施教”,您教学过程中如何面对不同的学生?

卞舸:每个同学的身型不一、性格迥然,来自天南地北,成长环境不一样、口味不一样,但在教学上要实现泾渭分明,如基本功的练习是为了打实基底,该具备的必须要具备。在乐曲的分配上可以因人而异,有的同学在西湖畔长大,演奏出的江南曲调就是会温婉细腻;有的同学在内蒙古草原牧马长大,演奏长调时的意境若隐若现。作为老师要察觉发挥长处、鼓励补齐短板,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理论和实践共同发展。

记者:音乐教育该从国外借鉴什么?

卞舸:国外弗雷内教学法就是很好的借鉴,主旨为“因材施教,触发主观能动性”,有先天因素的决定,也要有后期专业的方向指引,这个时候老师就应给予建设性的引导,孩子们天性中更多的是开心的玩耍,我们就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和孩子们融入到一起,营造一种欢乐的学习气氛,再慢慢的将技艺一点点的传授给孩子们,这样才会拥有一个良性可持续的学习习惯。

记者:最后,说一件自己觉得特别骄傲的事情

卞舸:我有两个学生,通过了国际音乐院校的考试,他们分别考入了耶鲁大学和东京艺术大学,这两所学校的艺术类专业在全球的排名当中名列前茅,作为教师而言,比自己取得了某种成就更有意义。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会更加认真的专注于教育事业,时刻秉承着专注音乐的理念,为同学们传道、授业、解惑。

“学习是一种习惯,在生活中也是同样如此,不能让内心和思想处于时刻饱和的状态,遇到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论点,辩证看待,后汲取营养、剔除糟粕,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人师表的同时,更要教学相长、与时俱进。在新媒体盛行的年代,我们要把握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让教学本身变得有趣起来。”

“学海无涯”,直至今天,卞舸还是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充电。在本次访谈的最后,卞舸如是说。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