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公众号【融云全球互联网通信云】#融云杰说#专栏,融云首席科学家任杰的第一视角行业观察,也欢迎移步视频号同款节目,看通信老兵解说通信、代码与科技。
前阵子居家,大家都在家办公、学习。我跟孩子一人对着一个屏幕,我开视频会议,他上网课。
我观察,一节 45 分钟的课,小朋友最多能集中精力 20 分钟。而我的一个视频会议,一旦超过一个半小时,就很难集中精力。
相信这个场景发生在疫情之下的很多家庭中。
无论成年与否,自制力如何,我们的极限都相较线下活动时大大缩减了。
这只是我们把线下场景搬到线上时,要攻克的难题中最不激烈的一个。
跟居家节省通勤时间和相对自由的工作节奏一起来的,是员工工作状态管理、线上沟通不畅让人火大等一系列问题,更别说线下受阻给客户触达、产品交付甚至一些行业供应链整体失效带来的冲击。
所以,抛开这次疫情给经济带来的重创不说,单就企业组织和经营方式而言,很多行业现在遭遇的事情都会有深远的未来影响,甚至我们主流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有可能加速走向新范式。
今天,跟大家唠唠关于这个问题,我这段时间的一些思考。
01从固定的办公地点解放出来
居家一开始,几乎所有公司都马上执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早晚会、日报,甚至夸张点的以小时为单位汇报,或者不定期截屏监控。我个人认为这都是源于管理上的恐慌或者惯性。
管理者要想方设法确定员工“在岗”,这是物理距离产生的一种无力感。而假设大家都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基于目前协作的重要性,沟通的效率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大家总感觉视频会议不如面对面沟通效率高。因为我们在沟通时,大概一半以上的信息是由手势、表情、肢体语言、仪态等来传达的。
这些部分很难通过视频会议去表达跟感知,面对摄像头也好,线上的即时通讯也好,我们会更郑重也更戒备,确实会影响沟通效率。
在这种状态下,我更倾向于少沟通,或者更明确点说是避免无效沟通。
其实,在线下这样的情况也常发生,扫一眼看谁好像有空,拉进来一起开个会,没准儿这个话题跟他有关呢?但其实有时候没有他的加入也是可以的。
所以我们应该习惯线上办公,不单单指视频会议等远程沟通的方式,而是借助工具和管理流程、规范,通过更少的语言沟通达到协同的目的。
比如开会前的背景信息同步总是占用大家很多时间,这也是低效的表现。我们需要形成更好的协作模式,在会议前,把相关背景信息整理成文档分享出来,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节奏提前了解。
所以从管理上看,疫情带给我们的启示,首先是我们应该重构一个标准的线上协同工作流,缩短沟通流程。这样的工作方式,是即便回归常规办公也依然利于公司管理的。
另外一个我们无法忽视的趋势是,远程办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在硅谷很多科技公司已经是大范围达成共识的事情,越来越多公司主张 Work From Home,甚至 Work From Anywhere。
我们在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在线下完成的工作占比越来越少。当你的生产资料不再是锄头、砖头、嗡鸣的机器,而是电脑、录音录像设备甚至一台手机。工作的本质就已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强调创造性。
这也是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的转移,背后是成本驱动的。当全世界的人力成本都高于 AI 自动化成本时,自动化就可以全面实现了。
目前,AI 在复杂逻辑处理方面还不太灵光,它虽然在模拟人脑,但原理跟人类的思考逻辑完全不一样。所以,不那么复杂和高精尖的工作交给 AI 去完成,人类则更集中于需要复杂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本身没有什么逻辑、线索可寻的创造性、创意类和个人化艺术创作。
我们的工作趋向于创意性和创造力,基于地理位置和物理空间的所谓“监控”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员工需要更多机会深入思考,我们也更应关注结果的产出。所以,远程办公是一种可见的趋势。
不仅是因为节约通勤时间这个在大城市的绝对优势,更因为这种模式下我们也会获得更多自由,更利于创造性产出。
所以,从工作性质本身来看,距离跟空间已经不构成障碍了,我们需要去解决的反而是居家办公可能带来的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基于工作的社交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占很大部分,而我们需要面对面的社交活动。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02通信技术、“数字游民”,以及新的商业
工作性质本身发生了变化,让它更适于远程办公,也让数字游民这种生活方式得到更多关注。
这在全球是小众范围内流行了有一段时间的方式。在全球通信网络基础上,工作与工作地点间的强关系被打破,人们依靠互联网创造收入,实现地理位置自由和时间自由。
除了工作环境更舒适外,它的最大吸引力是地理套利,简单说就是以一线城市的收入和购买力,在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农村消费。
全球化背景下,这个地理套利的边界更宽,数字游民主要集中在清迈、曼谷、巴厘岛这样环境好消费水平相对低的地方。
最近,我发现国内南方的一些乡村也出现了这样的数字游民社区。而且他们也从一开始比较多的自由职业者,扩展到了全职员工。
关于这种形态有一个我认为更形象的说法是“脑力游牧”,脑力劳动者依靠线上手段搜寻资源和关系,就像我们的祖先在平原上搜寻猎物一样。
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未来的趋势,人类的终极状态就是意识体,独立而自由,能去到任何地方获取更多的资源、信息。Facebook 把名字改为 Meta 之后 All In 在这个方向也是类似的,向内、向精神层面寻路发展。
当然,这也需要许多配套。比如更好用的协同工具和更合理的流程,苹果在刚结束的 WWDC22 也表现出了在协同方面的发力。
协同之外,未来工作形态对通信的需求也更强烈。
最近已经有一些类似的虚拟办公空间出现。你可以在平台上申请一个固定人数的线上办公区,配置几个会议室。员工登录平台就以虚拟形象进入办公区,出现在相应的工位上,头顶有自己的 ID。
大家还可以在空间里走动,打开摄像头附近的人就都能看到你头上呈现出来的画面。
当你进入一个虚拟会议室,房间内的人互相能听见彼此说话,而房间外的人即便站得很近,也听不到、看不见。
当然目前这类产品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未来随着元宇宙的深入发展,可能把 VR、AR 结合进来,场景更丰富。
融云也在关注和投入虚拟空间中的通信体验优化,包括不限于范围语音、范围视频,以及另外一大块——与模拟线下体验强相关的动作、表情等等立体呈现与通信的结合。
从底层来看,熵编码让音频频实现数字化传输后,本质上核心通信技术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更清晰、更实时都是辅助性的,并没有让线上沟通得到质的飞跃,我们看到的依然不是一个真正的三维世界,离最终的线下模拟结果差异很大,还处于非常早期的状态。
这也是新时代赋予通信行业和从业者的机遇和使命,就是服务 Z 世代等数字居民,让他们的数字生活更加便利和有趣。
所以我认为除了语音和视频外,未来会出现更革命性的技术,赋予我们空间感和全景化的体验,这将是真正的时代跃升。
03企业经营不存在“不可抗力”,永远要有 PlanB
除了居家办公,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另一个挑战在于企业战略执行和应变能力。
人类社会一直面临一些长期存在的风险,疫情是其中之一。它本身就潜藏于我们的生活中,只是大家忽视了。
咱们国家在 2020 年上半年之后,疫情全局控制管理得不错,所以企业在制定战略和相关计划的时候,忽略了疫情发生的巨大影响力。
但是,企业应该有一些备份计划,尤其当风险是摆在大家眼前显而易见的。我们不应该真的把它视为不可抗力去躺平来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就像咱们在 IT 系统的构建上对于不可抗力因素的考虑一样——通过异地备份等方式保证数据的快速恢复和业务连续性。企业经营也是一样的,需要我们在战略和策略上从一开始就做好 PlanB,应对这种风险的发生。
比如,当经营活动不能在线下发生时,业务比重如何往线上转移。管理员工的方式,触达客户的方式,交付产品的流程,都需要马上启动备份计划。
更重要的是,企业也要对新的机遇保持敏锐和快速跟进。
疫情之下,最典型的机遇市场就是线上娱乐行业,还有外卖、协同办公等等。
出海也是一个大的机遇,因为总体来说全球用户的线上时长都在增长,一方面因为有些强防控政策的国家和周期内大家出不了门,另一方面是因为大量线下娱乐场所的关闭,把人们原先的休闲时间转到了线上。
我们看到 TikTok 的数据显示,它的全球月活峰值已经突破 12 亿,日活赶超了抖音在国内数据(6亿+)。要知道,2020 年初,TikTok 日活不到 2.5 亿。
抖音和 TikTok 的异军突起,让字节估值翻了近 36 倍。更关键的是,中国内容平台第一次深入世界各地,创造了新的全球生意典范。
另外一个代表是 SHEIN。作为电商平台,在今年 5 月力压 TikTok、Instagram 等热门应用,夺得全美免费应用下载榜的冠军位置。
这在之前是很难想象的,关键是,作为我国最大跨境快时尚公司,它在国内并不开展业务。
此前,中国企业的出海路径上,更多是在本土获得验证后将成熟模式出海去寻求增量。而 SHEIN 从一开始就主动选择海外市场,树立了另一种中国企业做全球生意的典范。
未来的企业发展,尤其是在元宇宙生态内的创业项目,会天然表现出更弱的文化、国别藩篱,更倾向也更适合一开始就锚定全球市场。这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意味着人才筛选、方法论沉淀的新冲击,以及更迥异的企业文化和技术理念。
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正在逼近,而这里有可能长出一套全新的体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