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编制的2022年一季度保险市场观察报告显示,一季度,83家财产险公司和85家人身险公司总体净利润为344.45亿元,同比下降65.50%。
险企利润普遍下滑
从经营数据来看,疫情对保险业经营的影响直接且深远。一季度,财产险公司总体净利润为154.83亿元,同比下降18.55%。83家财产险公司中,45家同比净利润下降,占比达54.22%,实现盈利的公司为45家,占比达54.22%。人身险公司总体净利润为189.62亿元,同比下降76.54%,85家人身险公司中,实现盈利的公司31家,占比为36.47%,同比减少6家。
结合上市险企的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五家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均超过10%,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滑36.4%。按同比下滑幅度排序为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保,分别下滑78.7%、46.9%、36.4%、24.1%、12.9%。此外,五家上市险企除人保寿险、太保寿险外,其他公司新单保费收入均为负增长。
对于一季度经营业绩的惨淡情况,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刘欣琦表示,一季度上市险企个险新单继续承压,主要是客户重疾需求下降导致重疾销售压力大增所致。今年以来,客户对于重疾险的需求明显下降,而因去年同期重疾炒停过度透支重疾需求导致高基数影响,今年一季度个险新单大幅承压。
刘欣琦表示,当前保险行业处于转型“阵痛期”,监管政策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渠道端,监管政策要求保险代理人和产品均采用分级管理,新人可销售产品范围减少,销售难度增加,预计人力方面仍然存在潜在下滑风险;在产品端,监管政策要求保险公司审慎演示产品利率,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预计有所下降,需求面临下滑。
另外, 《金融时报》记者获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代理人数量分别为76万人、54万人、32万人、34万人,同比降幅在40%至50%,相较年初环比减少10%左右。
“新业务价值下滑并非需求消失。2018年以来,“惠民保”、互联网保险等产品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健康保障需求,导致客户需求层次升级。” 刘欣琦分析称,“惠民保”基于地方政府背书,通过提供高保额、低保费的惠民产品快速触达客户。同时,互联网保险教育平台的兴起,通过风险教育和知识科普等方式迅速触达客户购买产品。这让传统“重销售、轻产品”的模式销售效率不断下降,保险公司“价值投入比”持续下滑。
银保渠道再度崛起
在个险渠道保费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近年来,银保渠道销售业绩却极为亮眼,业务增速远高于整体保费业务增速。
业内人士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主要是因为近两年个险渠道遇阻,让一度被放弃的银保渠道重新获得青睐。
去年以来,太保寿险联合战略合作银行启动“独家代理合作网点”探索“芯”银保模式,建立起高素质的银保队伍,全面提升了对客户与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2021年年报显示,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4.57亿元,同比大增223.5%。
今年以来,太保寿险的银保渠道更上一层楼。银保渠道保费从去年一季度的11.75亿元跃升至今年同期的116.6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92.9%,拉升了整体的保费规模。银保渠道一季度的新保业务保费达110.3亿元,超越代理人渠道的92.19亿元,成为中国太保一季度新单保费的最大贡献渠道,直接推动中国太保一季度新单保费同比增长22%。
其他上市险企表现也不俗。一季度,新华保险银保渠道实现总保费212.41亿元,同比增长25.7%。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3%。而2021年我国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3.12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仅增长5%。银保渠道保费超人身险公司总保费的三分之一,业务占比较2020年上升3.73个百分点。
银保渠道保费销售的增长与各家险企的重视程度不无关系。
在新冠肺炎疫情压力下,近年来,人身险公司对银保渠道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不仅中小险企十分注重,大型险企也重新布局该赛道,同时持续探索高内涵价值银保合作模式。
财富管理需求迸发
让银保渠道回归的另一原因是中高端客户的资产快速提升,财富源源不断地向银行集中。“银行方面认识到保险产品的价值主张及保单久期优势可助力银行贯穿客户生命周期、与客户建立长期关系,增加客户触点及黏性,从而提升客户经营的深度。”一家城商行工作人员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近期还出现了“泛财富管理”这一概念。区别于聚焦于金融资产配置增值的狭义“财富管理”,“泛财富管理”侧重于非金融财富的保护与保值,“泛财富管理”不注重于投资回报率,而更加注重于风险管理。 “泛财富管理”的管理资产范围包括家庭资产、企业资产、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管理目标聚焦于综合化四类资产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
2021年12月,阳光人寿携手胡润百富调研院联合发布《2021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风险管理白皮书》显示, 高净值人群普遍认为通过长期性持续地购买保险,可以保障财富安全,在将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医疗、养老、子女教育、财富代际传承等资金需求。71%的高净值人群选择通过配置保险产品管理财富风险,48%选择配置有利于资产传承的相关保险,如终身寿险等。保险作为最直接与“保障”紧密相连的金融工具,受到高净值人群的偏爱。
不断释放的财富管理需求,让保险与银行寻找到了交集。从各大银行公布的2021年年报中可见,各主要银行不仅在保险代理业务规模上不断提升,期交保费也不断增长。特别是对零售业务的转型已经形成共识,并走向对零售客户群精耕细作的深度挖掘中。
刘欣琦表示,居民风险偏好降低,而基金、理财等金融产品难以满足客户对于高收益确定性的产品需求,推升了保险理财需求大增。
据《金融时报》记者观察,从银保渠道的主力产品来看,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具有的资金灵活度高、用途多样的功能使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银保市场绝对主流地位。
对于银保渠道的融合,一位大型寿险公司负责人表示,未来银保渠道会成为和个险并驾齐驱的主要渠道,银保业务发展正迎来可贵的发展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