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中科新生命峰会预告 | 大咖云集,共襄单细胞多组学及空间组学峰会

2022-07-05 14:07:43       来源:财讯界

2009年,第一篇单细胞mRNA测序的文章的发表,标志着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时代正式来临。2013年,单细胞测序技术被《Nature Methods》评为年度技术。同年,《Science》将单细胞测序列为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六大领域榜首,认为该技术将改变生物界和医学界的许多领域。

目前,基于单细胞技术,我们已经能够实现在单细胞分辨率水上获取每个细胞的信息,单细胞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更新了整个生物医药领域的面貌,与此同时,还带动了多组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日渐深入,单一组学所呈现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研究需求,我们还需要了解细胞间的关系和互作模式等更多信息。基于此,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应运而生。单细胞测序技术也从单纯的转录组测序发展为多组学联合分析,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表观基因组和蛋白组,以及单细胞基础上的空间多组学。

空间多组学信息能够弥补单细胞技术造成的空间位置信息缺失,更清楚地提供细胞的位置及功能信息。单细胞转录组或蛋白质组联合空间转录组技术所得出的信息,对于生命科学研究的意义远不止1+1=2。在一个细胞中观察多重宇宙,是单细胞多组学技术所带来更广阔视野。

但随着单细胞多组学及空间组学技术的发展,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技术创新及技术应用等难题也不断涌现。

为助力科研工作者了解单细胞多组学及空间组学技术原理,掌握前沿研究的应用和转化方向,特举办本次“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系列活动——单细胞多组学及空间组学线上峰会”活动,以探讨代谢研究转化方向、单细胞蛋白技术通量、多组学技术优势、多个组学之间的数据关联、单细胞和空间分析结果验证等热点话题,助力科学研究再上一个台阶。

讲座日程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科新生命蛋白代谢多组学!

嘉宾介绍

白凡,现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正教授。白凡实验室致力于创新和应用单细胞、单分子技术,探索生物医学前沿交叉领域,关注癌症发生、基因突变和转移机制,关注细菌致病和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已在Science(2篇),Nature,Cell(2篇),Cancer Cell,Nature Immunology,Molecular Cell(2篇)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得中组部“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7),杰出青年基金(2021)。以课题负责人多次获得科技部863计划、“精准医学”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资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树兰医学青年奖,中源协和创新突破奖。研究成果获Cell杂志社2019年中国年度论文,获2019年中国临床医学十大进展。

高歌,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 (ICG)、生物信息中心 (CBI) 暨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实验室长期专注于生物信息新技术新方法开发,2016年至今,自主开发的十余个生物信息学新算法软件及数据库获外部有效访问14亿次,半数以上来自海外,跻身于国内自主开发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生物信息技术行列;期间多篇研究论文入选ESI Highly Cited (Top 1%) Paper、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数据库、中国热点论文榜、Faculty 1000 Very Good Paper等,累计它引逾一万六千次。相关工作获得国内外同行认可,多次入选Clarivate/SCI全球高被引学者、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2021)等。实验室当前研究聚焦开发新一代生物信息学方法与技术,通过整合挖掘多组学大数据,在单细胞水精准构建、解析细胞调控图谱并探索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聂宗秀,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以颗粒质谱构建及小分子代谢产物质谱为主要研究方向。设计研制了多种颗粒离子化源及电荷探测器,构建了离子阱颗粒质谱装置台,对微纳尺度颗粒进行了多参数表征;建立了基于指纹质谱的颗粒分析方法,获得了纳米颗粒的生物组织质谱成像,将质谱质量范围拓宽了8个数量级,从分子质谱的10e6 Da至颗粒的10e14Da;合成和发现了系列MALDI新基质,获得了多种动物模型下的代谢小分子质谱成像。年来在Nature Nanotech.、Science Advances、Angew. Chem.、Anal. Chem.等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发表在Nature Nanotech.上的工作,由杂志社撰文在同期的“新闻视角”中进行了专栏评论,入选2016年Nature Nanotech.杂志10周年专刊。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4项。

於佳乐,中科新生命NGS&单细胞测序产品线负责人,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博士。后于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功能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等相关研究,曾在生物工程主流SCI期刊上以一作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多篇研究论文。现任中科新生命NGS&单细胞测序产品线负责人,长期从事基于高通量测序、质谱、单细胞等技术台的多组学分析研究和服务。

杨天行,中科新生命代谢线产品经理,现负责医学领域代谢组学产品开发、管理及应用方案设计,对空间代谢、代谢流及多组学方案具有丰富的科研项目支持和设计经验,参与项目数上百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商业快讯

中科新生命峰会预告 | 大咖云集,共襄单细胞多组学及空间组学峰会

2022-07-05 14:07:43   财讯界

2009年,第一篇单细胞mRNA测序的文章的发表,标志着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时代正式来临。2013年,单细胞测序技术被《Nature Methods》评为年度技术。同年,《Science》将单细胞测序列为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六大领域榜首,认为该技术将改变生物界和医学界的许多领域。

目前,基于单细胞技术,我们已经能够实现在单细胞分辨率水上获取每个细胞的信息,单细胞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更新了整个生物医药领域的面貌,与此同时,还带动了多组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日渐深入,单一组学所呈现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研究需求,我们还需要了解细胞间的关系和互作模式等更多信息。基于此,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应运而生。单细胞测序技术也从单纯的转录组测序发展为多组学联合分析,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表观基因组和蛋白组,以及单细胞基础上的空间多组学。

空间多组学信息能够弥补单细胞技术造成的空间位置信息缺失,更清楚地提供细胞的位置及功能信息。单细胞转录组或蛋白质组联合空间转录组技术所得出的信息,对于生命科学研究的意义远不止1+1=2。在一个细胞中观察多重宇宙,是单细胞多组学技术所带来更广阔视野。

但随着单细胞多组学及空间组学技术的发展,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技术创新及技术应用等难题也不断涌现。

为助力科研工作者了解单细胞多组学及空间组学技术原理,掌握前沿研究的应用和转化方向,特举办本次“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系列活动——单细胞多组学及空间组学线上峰会”活动,以探讨代谢研究转化方向、单细胞蛋白技术通量、多组学技术优势、多个组学之间的数据关联、单细胞和空间分析结果验证等热点话题,助力科学研究再上一个台阶。

讲座日程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科新生命蛋白代谢多组学!

嘉宾介绍

白凡,现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正教授。白凡实验室致力于创新和应用单细胞、单分子技术,探索生物医学前沿交叉领域,关注癌症发生、基因突变和转移机制,关注细菌致病和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已在Science(2篇),Nature,Cell(2篇),Cancer Cell,Nature Immunology,Molecular Cell(2篇)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得中组部“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7),杰出青年基金(2021)。以课题负责人多次获得科技部863计划、“精准医学”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资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树兰医学青年奖,中源协和创新突破奖。研究成果获Cell杂志社2019年中国年度论文,获2019年中国临床医学十大进展。

高歌,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 (ICG)、生物信息中心 (CBI) 暨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实验室长期专注于生物信息新技术新方法开发,2016年至今,自主开发的十余个生物信息学新算法软件及数据库获外部有效访问14亿次,半数以上来自海外,跻身于国内自主开发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生物信息技术行列;期间多篇研究论文入选ESI Highly Cited (Top 1%) Paper、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数据库、中国热点论文榜、Faculty 1000 Very Good Paper等,累计它引逾一万六千次。相关工作获得国内外同行认可,多次入选Clarivate/SCI全球高被引学者、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2021)等。实验室当前研究聚焦开发新一代生物信息学方法与技术,通过整合挖掘多组学大数据,在单细胞水精准构建、解析细胞调控图谱并探索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聂宗秀,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以颗粒质谱构建及小分子代谢产物质谱为主要研究方向。设计研制了多种颗粒离子化源及电荷探测器,构建了离子阱颗粒质谱装置台,对微纳尺度颗粒进行了多参数表征;建立了基于指纹质谱的颗粒分析方法,获得了纳米颗粒的生物组织质谱成像,将质谱质量范围拓宽了8个数量级,从分子质谱的10e6 Da至颗粒的10e14Da;合成和发现了系列MALDI新基质,获得了多种动物模型下的代谢小分子质谱成像。年来在Nature Nanotech.、Science Advances、Angew. Chem.、Anal. Chem.等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发表在Nature Nanotech.上的工作,由杂志社撰文在同期的“新闻视角”中进行了专栏评论,入选2016年Nature Nanotech.杂志10周年专刊。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4项。

於佳乐,中科新生命NGS&单细胞测序产品线负责人,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博士。后于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功能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等相关研究,曾在生物工程主流SCI期刊上以一作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多篇研究论文。现任中科新生命NGS&单细胞测序产品线负责人,长期从事基于高通量测序、质谱、单细胞等技术台的多组学分析研究和服务。

杨天行,中科新生命代谢线产品经理,现负责医学领域代谢组学产品开发、管理及应用方案设计,对空间代谢、代谢流及多组学方案具有丰富的科研项目支持和设计经验,参与项目数上百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主播雨化田们再接新活,这次让网友们下载的是交管12123APP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