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肛肠学会承办、米格实验室协办、智慧肛肠平台提供技术支持的“中国医工结合创新发展论坛·2022”在线上隆重召开。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肛肠学会秘书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肛肠科谢振年教授主持,参加的专家有北京肛肠学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肛肠科李东冰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陈子瑜教授、石油化工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刘强教授、清华大学张静教授、米格实验室CEO闫方亮博士、智慧肛肠平台负责人高立涛博士、弘润健康资本杨雷总裁等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几百余家单位的临床医师、临床药师、科研人员和企业家超万人出席了大会。
开幕式由北京肛肠学会秘书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谢振年教授主持,谢教授致辞: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自然科学高速发展,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空间利用、海洋开发以及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5G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医工结合也是硕果累累:但是目前的医工结合还有很大的沟壑,医生的创新思想和临床经验不能充分转化为成果,特别是无法与工程领域充分融合,而许多的医疗器械、产品没有与临床实际找到最好的契合点,工业技术与临床需求缺乏高效的对接。举办的此次论坛的目的就是探求创新医学与工业结合的模式,促进科研资源、工程技术与临床需求无缝对接。
北京肛肠学会李东冰会长做了“做一个真正具有祖国胸怀的科学家和大国工匠”的演讲。他从临床的需求、器械的改进、技术的有效改进说开来,以肛肠专业为切入点,深入浅出讲述了医工如何才能有效融合,并提出科学家精神“敢为天下先、实事求是”的态度,为我们展示了成功科学家的精神和典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陈子瑜教授从事凝聚态物理科研与教学工作。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科研项目,在Phys Rev Lett、Nature Comm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和系列教学成果奖。陈教授就材料学与医学的融合发展—磁学测量与磁性材的医学应用做了精彩演讲。详细介绍了磁学与医学、新型脑磁测量与SERF磁强计、医学诊疗技术与磁屏蔽技术、靶向药与磁性纳米材料、以及磁性材料在未来医学领域的展望,磁软体微型机器人和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磁纳米颗粒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刘强院长,以“探索新型的医用光电检测设备”为题,介绍北石化人工智能研究院在智能医疗设备方面做的工作。研究院以计算机视觉、智能医疗设备、智能机器人为主攻方向,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跨模态生物医学成像设备的研究,在肿瘤光声诊断仪、眼科设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及配套试剂,以及生物药物智能制造装备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张静老师演讲题目为未来智能生命之路:数基生命。张老师从自己从事的数字心脏为我们展示了医工的完美结合。
米格实验室CEO闫方亮博士,师从半导体泰斗王占国院士,就“共享实验室助力医工科技创新”发表了演讲,着力介绍了医学领域研究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材料或工艺检验检测和验证、方案设计、芯片设计、生物技术、化学医学分析、光电自动化解决方案等。也着力介绍了米格实验室已经服务的诸多医学院校的科研项目以及如何助力于临床医生进行科研创新项目的申报、实施。
智慧肛肠平台负责人高立涛发言题目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肛肠生态建设”。智慧肛肠如何为医生提供智慧医生、智慧病案、智慧科研、智慧患者居家康复管理等服务,减少医生的工作量,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为医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评价等服务,为药企提供科研立项、会议沙龙、科技成果评价等学术推广服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弘润健康资本杨雷总裁认为前沿医工交叉结合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动力引擎。杨总介绍了他在医疗器械、药品等领域的过往投资案例,并就未来的新项目进行了剧透。已经进入到临床验证阶段的人工括约肌预计会有良好前景,对于因手术造成的肛门功能损失,患者再也不用担心通过造口解决,这绝对是造口患者的福音。
李东冰会长做总结发言:未来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将始终伴随着医学与工程技术的不断结合,医学为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应用方向,而工程技术的发展决定了医学发展的高度与深度。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学会领导下,中国医工结合创新发展论坛必将为多领域交叉学科融合,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转让等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