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静怡,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资治通鉴》,作者北宋学者司马光,编年体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是我们读史的重要途径,也是修身养性的有效渠道。通过阅读共294卷、横跨1362年历史的《资治通鉴》,我感触颇深,以下是我的几点读后感:
第一,“资治通鉴”四个字,颇有蕴意。司马光在撰写这本编年体史书时,为这本书取了一个非常有深意的名字“资治通鉴”,鉴有借鉴的意思,意思是通过过去的历史故事,来借鉴现在的治理之道,这个治理之道,可以是治家之道,也可以是治国之道,更可以是治身之道,这些道理,古今相通,一脉相传。善于读史的人,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可以从历史中获得经验。历史就像一本厚重的教科书,用血泪写满了道理,各种道理,无不相通,无不警醒。熟悉了历史的兴衰成败,就可以懂得修身、齐家、治国的道理,更能够帮助我们获得人生智慧、启迪成功方向。毛泽东曾经将《资治通鉴》这套书,读了17遍,他说每一次品读,都有不同收获;不仅如此,顾炎武、金庸等古代及现代名人坦言,《资治通鉴》是足以影响他们思想最深远的书籍,从历史中感悟力量,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提高人生的感知力与领悟力。
第二,《资治通鉴》中影响我最深刻的一句话,即:“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所谓“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这句话的意思是仁德第一,才能第二。这和我们平时的选人用人导向非常相似,现在的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亦是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仁德第一,才能第二,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这句话不仅启发我们个人要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讲公德、立私德,把德行作为一生的追求,矢志不移地坚持下去;同时对于一个团队,也是一个重要准则,团队的领导要把德行作为选人用人的最重要标准,在追求选拔具备才干的人才时,更要注重考察人才的德行,因为一个有才无德的人,会给团队带来严重损失与灾难;对于一个国家亦然如此,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与这句话高度契合,正是对这句话的高度认可。
第三,《资治通鉴》既教会人们迎难而上,也教会人们激流勇退。《资治通鉴》有不少发人深省的故事,比如教会人们懂得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犹如登顶爬山一样,要打破思维惯性,于迷茫中看到希望;比如告诉人们要善于走出舒适领域,于困境中逆势而上;要善于审时度势,于冷静中认清大势。如果只顾着眼前,不考虑长远,不懂得审时度势,那么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做人做事一样,如果不懂得见微知著、把握大势,就可能前功尽弃、得不偿失。兔死狗烹,放眼历朝历代,打下天下、成为皇帝了,功臣们都没有好下场,所以懂得审时度势,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例如张良在刘邦论功行赏时,主动选择激流勇退,表示要彻彻底底远离名利之处,去隐居山野不问世事,以极简朴的生活度过余生,反而得到了保全,事了拂衣去,才能深藏功与名,不至于身败名裂、死于非命。
总之,读完《资治通鉴》这本书,我感觉整个人通透不少,对人生有了更多思考以及全新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