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推进工业绿色转型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2-08-12 15:05:59       来源:财讯界

 

《意见》要求“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方案》将“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列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描绘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工业发展蓝图。工业是中国碳排放的最主要领域之一,对全国整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决定影响。然而,不同污染程度的工业细分行业碳排放的时空特点、治理重点、实施难度等并不相同,因此,需要有针对地制定绿色发展措施,推动工业重污染和轻污染行业加快绿色转型,力争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推动重污染行业绿色转型

重污染行业(2010年环境保护部确立为16个行业)具有耗能高、污染高、碳排放强度高的三高特点,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相对密集,治理难度大,是当前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和难点。重污染行业的绿色转型主要从四个方面发力。

第一,调整机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节能降碳增效作为控制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措施,持续提升能源消费低碳化水。一方面,要转变当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工业用能结构;另一方面,始终坚持把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放在首位,推进能源资源总量控制、科学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循环利用、综合利用原则,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促进生产与生活系统绿色循环链接,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降耗和提质增效降碳。

第二,创新机制:构建绿色创新体系形成产业共生网络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激发创新活力,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培育壮大工业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新技术、关键共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技术布局,强化创新支撑作用,抓紧完善绿色低碳创新体系。尤其要重点在钢铁、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重污染行业内部,推广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与先进生产、节能、环保工艺技术的应用转型发展,加大前沿绿色、低碳、无废技术的基础研究,在产业之间形成产业共生网络,加强产业链接,变污染物为生产资源投入要素。

第三,准入机制:把好产业准入关,推动产业绿色化升级。一方面,增量角度,严格落实产业准入标准,提高重污染建设项目准入条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行业新、改、扩建项目必须达到国家先进标准,实施产能和降耗减量置换,压减过剩、控制增量,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推动整体产业结构绿色化。另一方面,存量角度,提升工业企业环境精细化治理水,全面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加快对现有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造纸、皮革等重污染行业绿色化改造,持续优化重点区域、关键流域产业布局,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转变,全面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第四,淘汰机制:严格源头污染防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开展工业企业源头污染整治工作,强化源头减量、过程严控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系统减污理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水管理、第三方治理、环境托管服务等创新模式,确保工业企业源头污染防控取得实效。按照国家发布的有关行业和区域新标准,建立污染源排查清单和整治清单,督促企业制定技术改造方案,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结合环境质量改善需要,依法依规制定不同标准,严格执行国家落后产能淘汰要求,鼓励企业主动提高标准,淘汰低端低效产能,尤其要淘汰和关闭一批涉重金属、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企业,逐步构建起淘汰落后与发展先进的长效良互动机制。

促进轻污染行业绿色发展

轻污染行业虽然单位产值污染低、碳排放强度低,但由于跨区域、分散等特点,难以形成集聚规模,导致行业绿色典范少、产业集群缺乏等问题。实现轻污染行业绿色化发展,也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试点示范:积极开展低碳发展试点示范。鼓励有条件的项目、工业企业、园区、城市和省份率先示范试点。结合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低碳城市等的创建活动,推广综合能源系统、智能微电网、工业余热余能梯级和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等能源类试点;开展零排放、二氧化碳大规模捕集和高值化利用试点等示范项目;培育一批掌握低碳核心技术、具有先进管理水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高度集聚、地区特色鲜明、碳转化力高的低碳园区;开展碳达峰示范建设,探索开展“零碳城市”“零碳先行区”和“零碳产业集群”“零碳企业”等创建示范。

第二,壮大发展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加快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打造一批大型绿色产业集团,建设一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形成开放、协同、高效的绿色产业生态系统。引导中小企业聚焦绿色,培育“专精特新”。加大绿色环保技术装备的有效供给,支持研发生产先进绿色低碳装备,围绕节能、节水、低碳、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引导绿色产业技术重点突破。培育“能效之星”,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培育一批符合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加强再制造产品认定与推广应用,提升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水,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壮大。增加绿色低碳产品、绿色环保装备供给,引导绿色消费,创造绿色新需求,培育绿色新模式,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为工业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实保障。

第三,构建集群:不断推进综合循环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快轻污染行业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关联、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产业循环,持续推动整个工业企业绿色转型。推进既有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激励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等,鼓励多主体协同互济。科学编制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依法依规严格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完善循环产业链条,推动形成产业循环耦合、集群发展。

第四,全面深化:加快建设形成绿色制造体系。健全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完善绿色评价和公共服务体系,推行产品绿色设计,强化绿色服务保障,全面提升绿色发展基础能力,构建完整贯通的绿色供应链、产业链。制定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建设,遴选发布绿色制造名单,着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提高绿色精益生产能力和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技术,加强绿色产品设计、认证、推广应用,形成绿色发展文化,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绿色制造支撑体系。

总之,实现“双碳”目标绝非易事,工业领域是关键,唯有转变思维、坚定信念,拥抱绿色转型,牵手低碳发展,形成低碳文化体系、制造体系和支撑体系,才能真正走上绿色低碳之路,达成“双碳”目标。(江西财经大学  邹艳芬、黄美娟、陆宇海)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商业快讯

推进工业绿色转型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2-08-12 15:05:59   财讯界

 

《意见》要求“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方案》将“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列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描绘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工业发展蓝图。工业是中国碳排放的最主要领域之一,对全国整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决定影响。然而,不同污染程度的工业细分行业碳排放的时空特点、治理重点、实施难度等并不相同,因此,需要有针对地制定绿色发展措施,推动工业重污染和轻污染行业加快绿色转型,力争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推动重污染行业绿色转型

重污染行业(2010年环境保护部确立为16个行业)具有耗能高、污染高、碳排放强度高的三高特点,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相对密集,治理难度大,是当前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和难点。重污染行业的绿色转型主要从四个方面发力。

第一,调整机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节能降碳增效作为控制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措施,持续提升能源消费低碳化水。一方面,要转变当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工业用能结构;另一方面,始终坚持把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放在首位,推进能源资源总量控制、科学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循环利用、综合利用原则,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促进生产与生活系统绿色循环链接,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降耗和提质增效降碳。

第二,创新机制:构建绿色创新体系形成产业共生网络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激发创新活力,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培育壮大工业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新技术、关键共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技术布局,强化创新支撑作用,抓紧完善绿色低碳创新体系。尤其要重点在钢铁、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重污染行业内部,推广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与先进生产、节能、环保工艺技术的应用转型发展,加大前沿绿色、低碳、无废技术的基础研究,在产业之间形成产业共生网络,加强产业链接,变污染物为生产资源投入要素。

第三,准入机制:把好产业准入关,推动产业绿色化升级。一方面,增量角度,严格落实产业准入标准,提高重污染建设项目准入条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行业新、改、扩建项目必须达到国家先进标准,实施产能和降耗减量置换,压减过剩、控制增量,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推动整体产业结构绿色化。另一方面,存量角度,提升工业企业环境精细化治理水,全面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加快对现有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造纸、皮革等重污染行业绿色化改造,持续优化重点区域、关键流域产业布局,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转变,全面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第四,淘汰机制:严格源头污染防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开展工业企业源头污染整治工作,强化源头减量、过程严控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系统减污理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水管理、第三方治理、环境托管服务等创新模式,确保工业企业源头污染防控取得实效。按照国家发布的有关行业和区域新标准,建立污染源排查清单和整治清单,督促企业制定技术改造方案,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结合环境质量改善需要,依法依规制定不同标准,严格执行国家落后产能淘汰要求,鼓励企业主动提高标准,淘汰低端低效产能,尤其要淘汰和关闭一批涉重金属、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企业,逐步构建起淘汰落后与发展先进的长效良互动机制。

促进轻污染行业绿色发展

轻污染行业虽然单位产值污染低、碳排放强度低,但由于跨区域、分散等特点,难以形成集聚规模,导致行业绿色典范少、产业集群缺乏等问题。实现轻污染行业绿色化发展,也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试点示范:积极开展低碳发展试点示范。鼓励有条件的项目、工业企业、园区、城市和省份率先示范试点。结合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低碳城市等的创建活动,推广综合能源系统、智能微电网、工业余热余能梯级和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等能源类试点;开展零排放、二氧化碳大规模捕集和高值化利用试点等示范项目;培育一批掌握低碳核心技术、具有先进管理水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高度集聚、地区特色鲜明、碳转化力高的低碳园区;开展碳达峰示范建设,探索开展“零碳城市”“零碳先行区”和“零碳产业集群”“零碳企业”等创建示范。

第二,壮大发展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加快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打造一批大型绿色产业集团,建设一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形成开放、协同、高效的绿色产业生态系统。引导中小企业聚焦绿色,培育“专精特新”。加大绿色环保技术装备的有效供给,支持研发生产先进绿色低碳装备,围绕节能、节水、低碳、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引导绿色产业技术重点突破。培育“能效之星”,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培育一批符合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加强再制造产品认定与推广应用,提升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水,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壮大。增加绿色低碳产品、绿色环保装备供给,引导绿色消费,创造绿色新需求,培育绿色新模式,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为工业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实保障。

第三,构建集群:不断推进综合循环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快轻污染行业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关联、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产业循环,持续推动整个工业企业绿色转型。推进既有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激励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等,鼓励多主体协同互济。科学编制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依法依规严格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完善循环产业链条,推动形成产业循环耦合、集群发展。

第四,全面深化:加快建设形成绿色制造体系。健全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完善绿色评价和公共服务体系,推行产品绿色设计,强化绿色服务保障,全面提升绿色发展基础能力,构建完整贯通的绿色供应链、产业链。制定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建设,遴选发布绿色制造名单,着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提高绿色精益生产能力和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技术,加强绿色产品设计、认证、推广应用,形成绿色发展文化,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绿色制造支撑体系。

总之,实现“双碳”目标绝非易事,工业领域是关键,唯有转变思维、坚定信念,拥抱绿色转型,牵手低碳发展,形成低碳文化体系、制造体系和支撑体系,才能真正走上绿色低碳之路,达成“双碳”目标。(江西财经大学  邹艳芬、黄美娟、陆宇海)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主播雨化田们再接新活,这次让网友们下载的是交管12123APP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