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化产品变得越来越普及,孩子开始依赖手机,而围绕手机的“拉锯战”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如何引导孩子自觉放下手机?如何培养孩子自律的好习惯?面对这些问题,许多家长都表示无奈。
近期,四川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生涯规划老师、共青团特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王潇飞再次做客燕之屋独家冠名的电台节目《爱的小屋》,与家长们分享提升孩子学习内驱力的四步法。
图:著名教育专家王潇飞
很多家长会有同感,有些孩子明明很聪明,但就是在学习上缺乏内驱力,面对学习态度不主动,做事拖延、懒散、分心,沉浸手机、游戏、交友不可自拔……无论家长采用什么方法,完全不起作用。对此,嘉宾王潇飞以学生超超为例,为家长们具体分析了面对“典型学生”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放下手机,快速提升成绩。
超超自小就接触手机、平板电脑。放学除了写作业,其他时间都在玩手机,到了假期也不想做其他事。在兴趣目标和学习习惯上,超超基本上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也完全没有目标,学习动力特别低。父母对于超超的学习奖励机制也是给他玩游戏、玩手机的时间,久而久之,超超对手机的接触就会变得更多。王潇飞认为,如果孩子现在沉迷于某件事情,那一定是他对这件事情非常感兴趣。如果想要孩子把这件事情放下,那么就要找到另一件让他更感兴趣的事情来替代。
那么,怎样引导孩子定义目标?面对这一难题,著名教育专家王潇飞向家长们传授了提升孩子学习内驱力的四步法。
第一步:找目标要先放下学习,谈谈未来
家长不要马上就把孩子的手机断掉,而是要想办法找到孩子其他感兴趣的事情,引导孩子探讨未来,帮助孩子梳理对未来生活的想法,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以及专业对应的职业发展前景,或是职业的价值观等,让孩子详细清楚地认识到,原来未来的人生有不同选择。
许多家长都是用分数和学校来引导孩子定义自己的目标,但对于进入青春期那些开始建立独立人格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对未来有更多的独立思考。他们会开始关注这个真实的世界,分数对于他们的意义变得越来越模糊,而对未来人生的探索和了解才是属于他们的动力来源。
第二步:重新认识学习和分数
打破固有的被动思维,已经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后,没有人会放弃自己想要的东西。打破平时灌输给孩子“努力学习考个好大学”的被动思维,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家长可能会担忧“如果孩子真的接受了他不需要考个好大学的想法该怎么办?”家长请放心,因为在第一步,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没有人会放弃自己想要的东西。
重要的不是孩子定出的分数是否合理,而是孩子现在想考个好分数,是因为他自己想实现他未来的目标。只要孩子有自己的需求,那他就开始有动力了。这是对于学习和分数的重新认识,而在以前,孩子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第三步:从目标的角度调动执行力
对于学习而言,难以改变的就是执行力,家长需要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孩子意识到,今天的学习是跟自己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联系,指引孩子去了解他未来想从事的行业,了解他自己需要用到什么能力,告诉他这些能力该如何培养,是否需要放到现在的生活和学习中。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有了一定的意义,而绝非简单的“为了分数”。
家长需要让孩子真正知道学习这件事情对自己有好处,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只有这样,孩子自发为之的努力,以及拼搏奋斗的精神才会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从目标的角度来调动孩子的执行力,让他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第四步:准备应对行为反复
这时家长只需通过不断地重复,让孩子逐渐加强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对目标的需求。许多孩子都可能在坚持一个行为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最初的状态,我们管这种表现叫作“行为反复”,这是很正常的。这种情况需要家长提前做好准备,不要把它当成意外,要准备好这种反复会出现两次、三次甚至更多,不要放弃。反复的过程其实恰恰是孩子新习惯和旧习惯互相拉扯的过程,说明他的习惯正在形成过程中。
家长需要在此期间给予孩子肯定,哪怕孩子再次从零开始,我们可以陪伴他重新讨论目标、重新讨论为什么要这么做,重新对孩子进行引导,更多地给到孩子正向的反馈,如果连家长都放弃了,或者开始责备孩子,那就真的就是前功尽弃了。
只有孩子将学习当做是自己的事,而不是在家长操心之下孩子将其当做是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才能真正做到提升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内驱力。24年专注高品质燕窝,燕之屋始终认为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内在目标,才可以快速的前进。愿节目的播出可以让家长们学会如何更好地提升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内驱力。燕之屋独家冠名的电台节目《爱的小屋》每周五上午11点整,在厦门经济交通广播FM107准时播出,与您不见不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