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身边人常说“孩子吃东西过敏了”“孩子经常备受湿疹/鼻炎/腹泻困扰”,都在问:孩子过敏了怎么办?
只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食物过敏也分为“急性”和“慢性”的!
食验家,作为倡导为倡导科学饮食、精准营养和主动健康管理的专业品牌,今天就带大家清楚地作个区分。
1、急性食物过敏
是由IgE抗体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发作迅速,两小时就可发作。
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腹痛、腹泻、打喷嚏、鼻塞、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急性症状。如出现喉头水肿还可能造成窒息,一不小心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最常见且已被重视的急性症状就是,吃完螃蟹等海鲜不久,嘴唇肿胀像大香肠一般。
而慢性食物过敏却易被忽略。
2、慢性食物过敏
慢性食物过敏,其实也叫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疾病!由IgG抗体介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
食物吃了后,因人体缺乏相应的酶而无法被人体完全消化,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在那里被机体作为外来物质识别,从而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产生由IgG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可引起全身各系统的慢性症状。
特点:累积性、迟发性、代谢慢,使得慢性炎症一直充斥在体内,所造成的破坏也一直在累积。如果父母不知道,依然持续给孩子吃,不耐受时持续在体内发生,并造成慢性炎症持续累积,就会表现为各种慢性症状,如腹泻、腹痛、腹胀、湿疹、荨麻疹、营养吸收差等问题。这些症状常在数小时或数天才会出现,症状非常多样且易被忽略。
不同人群,食物不耐受的症状也不尽相同
据英国过敏协会统计,高达45%的人群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还要高。多数患者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和皮肤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食物不耐受可能出现极不相同的症状。
比如,身边2岁的吴宝宝,食物不耐受的症状主要是以起湿疹为主。
每年宝宝全身或局部就会反复出大片大片的红疹子,有时还有密密麻麻的小水泡。每次复发,宝宝都瘙痒难耐、哭闹不止、难以入睡。
看过不少皮肤科查过敏源,外敷+内服+激素药物,前后用过多种药,但症状依旧反复不见好转。最后听朋友介绍做的食物不耐受检测,才得知,宝宝对酪蛋白、牛奶、鸡蛋强阳性,属于高度不耐受;山羊奶、绵羊奶、燕麦中度阳性,奶类几乎都是不耐受的。
令吴宝宝爸妈万万没想到,作为世界上的公认营养美食之一的鸡蛋,居然是孩子全身湿疹的罪魁祸首!?
后来,根据检测结果,做了饮食调整,禁食鸡蛋,不喝牛奶改喝豆奶或者豆浆,经过一段时间的膳食调理,孩子湿疹明显好转。家长为避免湿疹反复损害宝贝健康,目前还在继续饮食调整中。
而食物不耐受发生在1岁金宝宝身上时,表现出的就是腹泻、呕吐等症状了。
金宝宝经常干呕,吃饭稍微大颗粒就吐,大便不成型并伴有食物没消化完全的残渣。
去三甲医院看过,医生说宝宝是多种食物过敏,并做了过敏源筛查,且严重营养不良,但回避后症状依然反复;
也找过墨西哥医生诊治,医生说是乳蛋白过敏,并给孩子吃了医生推荐的治疗奶粉(氨基酸奶粉),宝宝不喜欢所以根本不吃。
宝宝父母一直认为自家孩子是过敏体质,但一直没找到正确方式来改善症状。
还好,后经朋友介绍在家给孩子做了46项食物不耐受检测,检查显示:对杏仁、腰果、α-乳清蛋白、β-乳球蛋白、燕麦、鸡蛋强阳性;对芒果、马铃薯、西红柿、萝卜、牛羊肉、牛奶、小麦中度阳性。
家长不知道的是,正源于餐桌常见的这些美食没吃对,才导致孩子越吃越不健康。于是,就给宝宝换了营养师推荐的奶粉和辅食,并对强阳性食物及其制品严格禁食,替换为深度水解奶粉+富含铁的米粉喂养,同时,对中度阳性食物减少使用频次。严格进行禁食,半个月大便就得到相应改善。
总之,食物不耐受会因人而异,导致不同的慢性症状,如经常性腹泻、皮肤瘙痒、起红疹、易咳嗽、哮喘、注意力不集、儿童多动症、营养不良、发育迟缓、不长个等。
这些症状不会危及生命,但具有一定破坏性!通过检测,可以查找问题食物,遵循健康营养师的膳食建议,进行合理的饮食干预,才能得到有效的食疗!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