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列日炙烤着八桂大地,正处干旅工大干阶段的百靖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人头攒动。与这份嘈杂声相辉映的是一份纯真的声音,那就是孩童们朗朗的诵读声和玩周的欢笑音。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最初萌生教育扶贫的想法是因为一个名叫莹莹的小女孩的到来。那段时间每天傍晚,项目驻地门口都有一个10来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个人走来走去。时间一长,办公室主任刘颖娟忍不住上前询问,这才得知,原来这个叫莹莹的小女孩是村里的留守儿童,爸妈都在外地打工,只有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平日里作业她都看不太懂。孤僻的性格又导致没有小伙伴一起玩耍,只好在村里散散步打发时间。刘颖娟随后又了解到,因化峒镇当地年轻人外出打工导致家中多剩下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留守儿童不在少数,同时,化峒镇地处偏远,教育很是落后,连基本学习都得不到保障,更别提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了。项目经理潘健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召开动员会,他说:"这里既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从根儿上还是要先把教育抓好,不能让这些留守儿童们输在起跑线上!为此,我提议建立“爱心衣柜’、"爱心书橱’和“爱心课堂’,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健康,计划每周抽出1-2晚的时间为孩子们辅导功课,有主动申请当他们的小老师的吗?"话音刚落,技术负责人小崔的手就举了起来,并说道:“我大学寒暑假的时候辅导过我外甥,还算有些经验,我申请加人。”随后,颖娟,小郝、小刘,俊青、永哥也纷纷举起了手,主动加人其中。几天后,“爱心课堂”开课。莹莹和她的几个同学成了固定学生,随后,从唐山寄来的衣服、书本,文具等也逐渐充实着“爱心衣柜”和“爱心书橱”。许多孩子的爸妈在得知这一暖心举措后纷纷给项目部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在“爱心课堂”的教育下,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文明素养和精神面貌大为改善,学习成绩普遍提高,小小的项目部不仅成为了孩子们的娱乐天地,也成为了他们的精神乐园
几年间,中国二十二冶情系民生民情,不仅为百姓搭好桥、铺好路,也在助力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展现出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而他们这份让老有所依、幼有所教的真情付出,就是献给大山最好的礼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