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至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从435.08亿元增长至1143.9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382.48亿元增长至3495.64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从37.64亿元增长至70.4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从287.59亿元增长至690.3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09.85亿元增长至383.18亿元;人均GDP从65195元增长至142720元;财政收入从40.38亿元,增长至101.36亿元。
十年荏苒,福州市长乐区紧紧把握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发展机遇期,全力推动一二三产提档升级。
再立潮头,福州市长乐区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腾“云”驾“物”种“数”,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
滨海新城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姜亮 摄
作为“草根工业”发源地,福州市长乐区把贯彻《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融入到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之中,围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思路,实施数字经济赋能先进制造业、用工业互联网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操作链、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等行动。乘着数字化改革之翼,纺织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劈波斩浪,逆势上扬。
长乐区纺织产业逐渐从“长乐区制造”走向“长乐区智造”,跻身全国县级纺织产业三强,先后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全国纺织模范产业集群”“全国纺织行业创新示范集群”“中国经编名城”“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地区”“全国超千亿产值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等荣誉称号,奠定了纺织业国内领先地位。
伴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引领产业变革、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借助“数字福州”的东风,福州市长乐区承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溢出效应,打造数字产业高地,一批大数据龙头纷纷入驻,2021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5%,数字核心产业占比达到9.5%,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数字应用场景已经融入到福州市长乐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东南大数据产业园二期。资料图
福州市长乐区依托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引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200家,实现营业收入501.7亿元,税收7.8亿元,初步形成“云大物智链”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之一。
在全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福州市长乐区聚焦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后劲,抢抓“双碳”战略中产业布局调整机遇,推广“零碳工厂”,抢先获取持续发展的“绿色通行证”。
恒申短纤生产车间、骏鹏智能制造车间。余少林 摄
在新材料领域,福州市长乐区力争培育功能性新材料世界级产业集群,持续培育壮大电子化学品、电子特气、再生纤维等功能纺织新材料,积极引导大东海等千亿级“链主企业”,深耕绿色精品功能性冶金新材料领域,立足域内外钢铁企业规模优势,在购销供应链平台建设上发力,加快海峡冶金供应链平台等项目落地。
在滚动接续的项目建设热潮中,循着“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在福州市长乐区的经济版图上,错位发展、同频共振、加速崛起。不断为福州市长乐区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劲动能,加快产城人文融合步伐,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 王圣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