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号,据《卫报》报道,有数据显示,美国的性病病例正急剧上升,其中梅毒发病率激增了26%,淋病上升了2.8%,衣原体感染上升了3%。对此,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表示,必须要重建、创新和扩大美国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工作。
与美国严峻的性病形势相比,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就拿经典性病之一的梅毒和新一代性病中发病率最高、上升也最快的衣原体感染这两种性病来说。解放初期梅毒等性病在我国泛滥,据估计,当时全国大约有梅毒患者1000万人,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将梅毒等性病的防治列为公共卫生事业的优先领域,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加强全国范围内的性病防治,经过10年的努力,在1964年时任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所长的胡传揆教授向全世界宣布我国已基本消灭梅毒等性病。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后的国际交流增多、人们性观念改变等,性病在我国死灰复燃,随后我国正式启动针对性病再次流行的防治工作。1986年7月,原卫生部指定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内成立“全国性病防治研究中心”;1898年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梅毒和淋病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依法报告病例;1991年8月,原卫生部颁布《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规定对艾滋病、梅毒、淋病、软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庞和生殖器疱疹等8种重点防治性病的管理办法;2012年11月修订了《性病防治管理办法》;2010年6月原卫生部制定和下发了《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并在规划中明确了2015年和2020年梅毒控制的目标,此外,针对规划策略措施的核心环节,我国还提出了“一个结合、两个体系和三查一规范”的梅毒防治策略。如今,对于第二场性病防治战役我国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我国梅毒快速上升的趋势已得到有效遏制,全国报告的梅毒发病率增长幅度也显著下降,母婴传播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一期与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对于衣原体感染,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我国一般只将梅毒、淋病、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列为性病,虽然在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性病命名为性传播疾病后,将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庞、艾滋病、生殖器疱疹、生殖器念珠菌病、阴道毛滴虫病等20多种疾病也列入了性病范畴,并总称为新一代性传播疾病,但由于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疾病的定义不够明确,所以在我国直到2007年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才作为单独的性病病种在卫生部颁布的《全国性病监测点监测方案》中被列出来。在英国等发达国家针对重点人群实施全国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免费筛查规划或在全国层面上推行对重点人群提供定期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建议的情况下,2018年我国在深圳市启动了政府主导和公共卫生投入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综合防治试点项目,成为率先启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综合防治公共卫生项目的发展中国家。2021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副主任陈祥生与来自广东、浙江、江苏三省的20多名专家制定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版),2022年浙江绍兴、江苏宿迁也先后启动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综合防治试点项目。
虽然我国在性病防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防治机制和保障措施还尚不完善、防治措施难以落实到位、治疗方法单一等,其中治疗方法单一是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像生殖道衣原体等性病很容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尽管目前也有一些其他方法能够治疗此病,如使用中药利尿消炎、妇炎丸等,但毕竟还不是主流的治疗方法,因此如何才能有效的治疗性病未来也将是全面推进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只有有效地控制性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并提高其治愈率,才能最终实现从有效控制到逐渐消灭性病的目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