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承中华文化,筑精神家园——浙师大马院“浙迹存续”实践队探究浙江古迹保护密码

2022-10-03 09:53:34       来源:财讯网

通讯员 娄欣怡 刘亦欣 蒋潇潇 刘相毓 方一诺 陈敏洁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文化的盛衰兴废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我国历史文化古迹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凝聚的宝贵精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各民族情感,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迹存续”实践队选择被誉为“文物之邦”的浙江省作为古迹保护考察对象,选取金华、宁波、杭州、绍兴四地进行实地调研。

【“婺州”金华】

玉山古茶场

“云开一角峰隐灵芽,贾集万方茗收利市。”

玉山古茶场位于浙江省磐安县玉山镇马塘村茶场山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茶场庙、茶场管理用房、茶场三大部分组成,现存建筑的管理房还保留有“谕禁白术洋价、粮价洋价”等清代石碑。玉山古茶场保留了磐安一代特有的茶文化,也让茶产业助力共同富裕,推动磐安文化、经济全面发展。

据记载,茶场始建于宋代,所产“婺州东白”在唐代即列为贡品,是集茶叶生产、交易及茶文化内涵于一体的茶场遗址,对于研究茶叶生产的历史传承和进一步挖掘茶文化内涵及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地相关部门对其采取的保护措施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根据《玉山古茶场保护规划》,当地通过绿化提升和门前道路改造,使周围环境与古茶场更加和谐,对安防系统进行提升改造,并深入挖掘磐安茶文化,常态化、规模化开展研学活动,在完善法制规则的同时,深入剖析、创新文化内涵。

在多方保护下,这座古建筑向人述说着历史的轮回和沧桑,这些古色古香的砖瓦楼、精湛的制茶采茶技艺,经过了时间一遍又一遍的冲洗和涤荡,积淀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磐安也看到了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力量,正积极开发玉山古茶场的文化内涵。县政协在这里开展活动,积极讨论发展计划,“百镇共建强基”项目在这里启动,推动八婺共富。磐安在保护古茶场真实完整的基础上,努力打响玉山古茶场文化品牌,使磐安神奇的山水和文化走出深闺。

【“甬城”宁波】

前童古镇

“小桥流水遍庭户,卵巷古院藏艺文。”

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的前童古镇,素有“江南第一儒镇”“活着的民俗博物馆”等美誉。其作为中华几千年历史文明的见证者之一,是浙东古民居建筑群的典范,富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正因其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富与宝贵,宁波市政府积极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理念,大力推进前童古镇保护与开发政策落地。经过实地调研与走访我们得知,宁波市政府不仅对物质遗产保护到位,实行文物保护专项责任制并大力给予资金支持,更注重精神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弘扬。前童古镇中随处可见景点介绍展板与电子导游,配备有二维码供来往游客了解古镇相关发展历程与文化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设置有古镇非遗文化展示基地,供游客接触乃至学相关非遗文化知识,真正做到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正所谓“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保护之举极大程度上发扬了前童古镇所独具的江南之美,让更多人了解到浙东民居建筑文化特点,也让童氏家族文化得以扬名天下,“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树立起独属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包玉刚故居

“商海沉浮、回眸岁月,向海而生、听涛而立。”

宁波一直致力于包公文化、孝肃精神的传承,而其中最为知名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就是一位将包公精神传承下来并付诸实践的人。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组组员来到包玉刚故居,感悟包公精神。故居是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四周都是高墙,青砖黑瓦,一半是人字形山墙,一半是马头墙。故居详细介绍了“包氏家族”的基本情况和包兆龙及其子女包玉书、包玉刚兄妹艰苦创业、爱国爱乡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义举,重点介绍了包玉刚成为“世界船王”的辉煌业绩以及他在香港回归后作出的独特贡献。

2017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将包玉刚故居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投入资金进行整体性保护和修缮,经过修缮后,故居内融入了主题鲜明展览馆和影厅,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包玉刚先生的“桑梓情”、“中国心”,传承“宁波帮”精神。在地方政府的悉心保护下,包玉刚故居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了当代科技成果,焕发出新的生机。

【“吴越”杭州】

吴越王陵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青山翠柏,红墙古树,可以观赏到冲天耸立的石牌坊,历史悠久的石像生,环境幽宁的州池。钱王祠里,游客驻足于木雕前,通过生动的浮雕场景,感受钱镠“一剑霜寒十四州”的豪情、“满堂花醉三千客”的盛况。墓门前,游客阅读体会钱氏家训,感悟“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优良家风,寻踪钱氏家族英才辈出的历史奥秘。实际上,在十几年前,这个遗址公园仅仅有两座祠堂和散落在园区的古物,且鲜少有人问津。如今,政府特别设立了吴越文化专项保护资金来保障园区的修缮,院内有专业的讲解员和醒目的文化介绍。

早在2007年,杭州就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到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为文化遗产的保护留下了空间条件,从而科学理性地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其中,作为重要代表的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坚持以文物保护为核心、以服务大众为宗旨、以文化宣传为导向,积极打造吴越国文化宣传队、吴越国公园护卫队、吴越国广场爱心队,努力践行“岗位见行动、组织见活力、成效见业绩”使命担当,传承弘扬吴越国钱王文化,不断为高水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贡献力量。这些举措深入挖掘了大量文化史迹承载的丰富文化传统,又创新性地结合了时代内涵,打造形成了当地古迹的文化名片,提升了文化自信。

【“会稽”绍兴】

新昌大佛寺

“新昌名迹寺,登览景偏幽。”

青山翠谷,茂林修竹;晨钟暮鼓,梵宇黄墙。从“江南第一大佛”到“江南敦煌石窟”,始建于东晋的新昌大佛寺至今已走过了千年历史。自从其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大佛寺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愈加受到人们重视。

在与景区工作人员交流中得知,新昌大佛寺石弥勒像于去年4月启动了三十年来的首次“大修”。通过前期精密仪器的勘探,专业人员在施工期间严格遵循“不改变原状”“最低限度干预”等原则,用干漆夹苎等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最大化保留历史信息,也为修缮结果锦上添花。在科技融入方面,我们还发现“互联网+”时代下应运而生的“智慧旅游”模式也早已融入大佛寺,从二百多个无死角摄像头到智能救助设备,旅客安全和监督工作持续推进。

现在的新昌大佛寺已不仅仅是佛教圣地,更是集观光朝圣、地质科普、民俗体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大规模、多功能、综合性的旅游景区,对如此历史悠久、流量巨大的古迹开展保护工作,发挥其文化传承之用,也将成为我们的重中之重。

至此,“浙迹存续”实践队的实地考察任务圆满完成。随着“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加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了全面发展。浙江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高度重视区域内的古迹保护和文化传承,对古迹采取的保护措施起源早、成效高,迄今已形成具有广泛基础的文化保护网络和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虽然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古迹保护不断加强的大环境已然形成。通过多方协力,浙江的古迹保护事业将不断完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商业快讯

承中华文化,筑精神家园——浙师大马院“浙迹存续”实践队探究浙江古迹保护密码

2022-10-03 09:53:34   财讯网

通讯员 娄欣怡 刘亦欣 蒋潇潇 刘相毓 方一诺 陈敏洁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文化的盛衰兴废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我国历史文化古迹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凝聚的宝贵精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各民族情感,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迹存续”实践队选择被誉为“文物之邦”的浙江省作为古迹保护考察对象,选取金华、宁波、杭州、绍兴四地进行实地调研。

【“婺州”金华】

玉山古茶场

“云开一角峰隐灵芽,贾集万方茗收利市。”

玉山古茶场位于浙江省磐安县玉山镇马塘村茶场山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茶场庙、茶场管理用房、茶场三大部分组成,现存建筑的管理房还保留有“谕禁白术洋价、粮价洋价”等清代石碑。玉山古茶场保留了磐安一代特有的茶文化,也让茶产业助力共同富裕,推动磐安文化、经济全面发展。

据记载,茶场始建于宋代,所产“婺州东白”在唐代即列为贡品,是集茶叶生产、交易及茶文化内涵于一体的茶场遗址,对于研究茶叶生产的历史传承和进一步挖掘茶文化内涵及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地相关部门对其采取的保护措施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根据《玉山古茶场保护规划》,当地通过绿化提升和门前道路改造,使周围环境与古茶场更加和谐,对安防系统进行提升改造,并深入挖掘磐安茶文化,常态化、规模化开展研学活动,在完善法制规则的同时,深入剖析、创新文化内涵。

在多方保护下,这座古建筑向人述说着历史的轮回和沧桑,这些古色古香的砖瓦楼、精湛的制茶采茶技艺,经过了时间一遍又一遍的冲洗和涤荡,积淀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磐安也看到了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力量,正积极开发玉山古茶场的文化内涵。县政协在这里开展活动,积极讨论发展计划,“百镇共建强基”项目在这里启动,推动八婺共富。磐安在保护古茶场真实完整的基础上,努力打响玉山古茶场文化品牌,使磐安神奇的山水和文化走出深闺。

【“甬城”宁波】

前童古镇

“小桥流水遍庭户,卵巷古院藏艺文。”

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的前童古镇,素有“江南第一儒镇”“活着的民俗博物馆”等美誉。其作为中华几千年历史文明的见证者之一,是浙东古民居建筑群的典范,富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正因其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富与宝贵,宁波市政府积极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理念,大力推进前童古镇保护与开发政策落地。经过实地调研与走访我们得知,宁波市政府不仅对物质遗产保护到位,实行文物保护专项责任制并大力给予资金支持,更注重精神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弘扬。前童古镇中随处可见景点介绍展板与电子导游,配备有二维码供来往游客了解古镇相关发展历程与文化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设置有古镇非遗文化展示基地,供游客接触乃至学相关非遗文化知识,真正做到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正所谓“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保护之举极大程度上发扬了前童古镇所独具的江南之美,让更多人了解到浙东民居建筑文化特点,也让童氏家族文化得以扬名天下,“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树立起独属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包玉刚故居

“商海沉浮、回眸岁月,向海而生、听涛而立。”

宁波一直致力于包公文化、孝肃精神的传承,而其中最为知名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就是一位将包公精神传承下来并付诸实践的人。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组组员来到包玉刚故居,感悟包公精神。故居是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四周都是高墙,青砖黑瓦,一半是人字形山墙,一半是马头墙。故居详细介绍了“包氏家族”的基本情况和包兆龙及其子女包玉书、包玉刚兄妹艰苦创业、爱国爱乡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义举,重点介绍了包玉刚成为“世界船王”的辉煌业绩以及他在香港回归后作出的独特贡献。

2017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将包玉刚故居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投入资金进行整体性保护和修缮,经过修缮后,故居内融入了主题鲜明展览馆和影厅,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包玉刚先生的“桑梓情”、“中国心”,传承“宁波帮”精神。在地方政府的悉心保护下,包玉刚故居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了当代科技成果,焕发出新的生机。

【“吴越”杭州】

吴越王陵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青山翠柏,红墙古树,可以观赏到冲天耸立的石牌坊,历史悠久的石像生,环境幽宁的州池。钱王祠里,游客驻足于木雕前,通过生动的浮雕场景,感受钱镠“一剑霜寒十四州”的豪情、“满堂花醉三千客”的盛况。墓门前,游客阅读体会钱氏家训,感悟“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优良家风,寻踪钱氏家族英才辈出的历史奥秘。实际上,在十几年前,这个遗址公园仅仅有两座祠堂和散落在园区的古物,且鲜少有人问津。如今,政府特别设立了吴越文化专项保护资金来保障园区的修缮,院内有专业的讲解员和醒目的文化介绍。

早在2007年,杭州就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到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为文化遗产的保护留下了空间条件,从而科学理性地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其中,作为重要代表的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坚持以文物保护为核心、以服务大众为宗旨、以文化宣传为导向,积极打造吴越国文化宣传队、吴越国公园护卫队、吴越国广场爱心队,努力践行“岗位见行动、组织见活力、成效见业绩”使命担当,传承弘扬吴越国钱王文化,不断为高水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贡献力量。这些举措深入挖掘了大量文化史迹承载的丰富文化传统,又创新性地结合了时代内涵,打造形成了当地古迹的文化名片,提升了文化自信。

【“会稽”绍兴】

新昌大佛寺

“新昌名迹寺,登览景偏幽。”

青山翠谷,茂林修竹;晨钟暮鼓,梵宇黄墙。从“江南第一大佛”到“江南敦煌石窟”,始建于东晋的新昌大佛寺至今已走过了千年历史。自从其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大佛寺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愈加受到人们重视。

在与景区工作人员交流中得知,新昌大佛寺石弥勒像于去年4月启动了三十年来的首次“大修”。通过前期精密仪器的勘探,专业人员在施工期间严格遵循“不改变原状”“最低限度干预”等原则,用干漆夹苎等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最大化保留历史信息,也为修缮结果锦上添花。在科技融入方面,我们还发现“互联网+”时代下应运而生的“智慧旅游”模式也早已融入大佛寺,从二百多个无死角摄像头到智能救助设备,旅客安全和监督工作持续推进。

现在的新昌大佛寺已不仅仅是佛教圣地,更是集观光朝圣、地质科普、民俗体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大规模、多功能、综合性的旅游景区,对如此历史悠久、流量巨大的古迹开展保护工作,发挥其文化传承之用,也将成为我们的重中之重。

至此,“浙迹存续”实践队的实地考察任务圆满完成。随着“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加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了全面发展。浙江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高度重视区域内的古迹保护和文化传承,对古迹采取的保护措施起源早、成效高,迄今已形成具有广泛基础的文化保护网络和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虽然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古迹保护不断加强的大环境已然形成。通过多方协力,浙江的古迹保护事业将不断完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主播雨化田们再接新活,这次让网友们下载的是交管12123APP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