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传祁——全国十佳农民马志祥的丰收之路
蓉城的金秋,处处洋溢着“金色”喜悦。9月23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四川省成都市盛大开幕。2022年度全国十佳农民、“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获奖代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得者代表等应邀参加开幕式并出席活动。在“2022年度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颁奖大会上,获得过“全国创优争先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等多项荣誉称号的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前进村党委书记、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志祥收获了“全国十佳农民”这本沉甸甸的证书。
看似薄薄的证书后面,是马志祥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经过20年栉风沐雨、执着奋斗,从传统农业村走向高效农业,从农业生产转型为畜牧养殖、从单一养殖产业到乳品加工生产交织发展,把一个村办奶牛养殖合作社发展成为甘肃省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完成了划时代的农业产业化革命,将一个负债累累的贫困村,蜕变成人均收入4.6万元的富裕村的奋斗历程。
物换星移,改革开放20多年后,前进村也和中国其他城郊农村一样,经过了土地承包、全民经商、大办乡镇企业的时代,但经过几番创业,前进村不但没有脱贫奔小康,反而因村办企业亏损破产,一些村民甚至负债累累,陷入赤贫。那个时候,从外地做生意到回乡办企业,成为青年企业家的马志祥,是村里唯一没有被牵连破产的人。在大家的心目中,他为人正派,敢想敢干,爱动脑筋,企业做得成功,并且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热心公益,是村里唯一可以扭转乾坤的人。村委班子商量了好几天,决定把马志祥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让他“主持大局”,带领全村人“扭转乾坤”。
2001年的这个冬天,一场大雪将大地覆盖的严严实实,农村生活进入了一年难得的休闲期,但对前进村而言,这个冬天却非同寻常,似乎有一把烈火在熊熊燃烧。当前进村全体党员挤在狭窄的会议室,把选票投给党员企业家马志祥的时候,也把期盼的目光投向了马志祥。马志祥向村民庄重地立下了带领大家走向致富快车道,一定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誓言。这一真诚朴素却掷地有声的誓言,不仅改变了前进村的面貌,同时还改变了前进人的命运。
6年时间,披星戴月,历经波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带领村民因时因势搞大棚蔬菜种植、搞一村一品蔬菜基地建设、搞节水灌溉、修建小康村别墅一条街、创办农家乐饮食文化一条街,每一项举措都堪称张掖第一,都会在前进村掀起一阵震动,有反对的,有疑惑的,有观望的,众说纷纭,质疑声不绝,但最后的结果是每一项举措都成为一个亮点,让前进村一天天变化,一步步前进。从而,大多数人都被他的胆略、远见所折服,都认为他视野开阔,意识超前,还有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正是在这个无畏无惧,经历了市场海洋风雨淘洗,经商办企业有一套办法的“能人”带领下,终于让前进村摆脱了贫困,成为张掖市首批小康村。
逆势而行
在别人看来,马志祥让村民脱了贫,自己的企业风生水起,各种荣誉加身,已经是成功人士,可以说是船到码头车到岸,该自在度日,潇洒享受了。眼前的成绩并没有让马志祥陶醉,他觉得还没有实现“带领全村老百姓走上致富快车道”的诺言。他的“野心”是带领全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把前进村发展成西部的明星村。他深知,凭前进村2100亩的土地,完全靠农业,做不出什么大文章。他不停地思考着,如何让农村实现现代化,如何让村民过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年轻人有奔头,老年人有盼头,村民生活保障城市化。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变革,想办法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使前进村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他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观察,不停地研究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农业发展方向,急切地寻找切入机会。
2008年春节期间,马志祥带着改变农业农村发展模式的强烈意愿马不停蹄地拜访外地返张探亲的商界名人、地方农业和畜牧业方面的专家。一番紧锣密鼓的拜访结束后,一簇火星划过堆积在心底的干草,理想的火苗开始在他的心中摇曳,明确了一个发展方向:立足张掖光照资源丰富、农业用地较多、工业污染较小、饲草品质优良、玉米秸秆等农业剩余物繁多的优势,走发展奶牛养殖的路子。
一旦目标确定,说干就干。正月十五刚过,他便组织召开村支部党员大会,向全体党员提出奶牛养殖的打算。听到这个消息,党员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养牛投资大,万一亏了咋办?有人说养牛没技术,风险大。有反对的,有犹豫不决的,有沉默不语的。他耐心向大家宣讲养奶牛的好处和前景,讲前进村的未来和发展方向。为了让大家坚定信心,他决定带大家到养牛先进地区观摩学习,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参观结束后,立即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养牛办牛场事宜。党员干部带头,村民的积极性高涨,全村85%的农户同意贷款以现金方式入股,30多户同意以自养奶牛托牛入股,张掖市第一家奶牛养殖合作社——前进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诞生了,奶牛养殖场的建设拉开了帷幕。
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观念崩溃了。黑天鹅的不可预测,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着一切,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让平静的社会掀起了颠覆传统认知的波澜。
“2008”年下半年,正当前进人做着养牛致富梦的时候,“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了。“三鹿”这只黑天鹅,将喝牛奶就是喝健康的信念打碎了。一时间,人们谈奶变色,全国的奶牛行业陷入了冰河期,也给了前进人当头一棒。全国各地到处杀牛倒奶,所有养奶牛的人心中都蒙上了一层阴影。银行停止了对牛场的贷款,部分村民闹着退股,高薪聘请的技术人员辞职,一时间矛盾重重,前进村的奶牛梦掉入了冰窖。
经商办企业有一套办法的马志祥,经历过市场风浪,喜欢逆向思维,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敏锐,抗压能力强,尽管面对村民、亲人的责难和不理解暗自流过泪,尽管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彻夜难眠,但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有一种众人皆睡我独醒的远见。
他反复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不厌其烦地给大家做工作:现在杀牛倒奶,不是人们不喝奶了,是奶出了问题。这个风波一定会过去,人们喝奶的信心迟早会恢复。我相信,中国人绝不会因为这个事情今后就不喝牛奶了。欧美发达国家人均每年消费牛奶200公斤,我们国内人均一年的牛奶消费还不到30公斤,所以这个行业将来肯定是有希望的,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心,只要度过这个难关,我们的牛场一定会兴旺起来。一次次动员,讲形势,讲道理,一次次找党员骨干做工作,终于让大家散了的思想再次聚拢在一起。
2009年初,停建的合作社牛场因资金问题无法启动。马志祥心急如焚,不顾亲友的反对,把自己的两家企业做抵押,贷款300万元用来建牛场。他还给所有入股的村民承诺:如果收不到分红,我拿我自己企业的利润来补给大家。到了4月份,贷款的事去终于有眉目。此时,经过三聚氰胺事件,奶牛处于一个较低价位。马志祥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时候的牛价已经到了最低,如果再不买,牛价有可能上涨。尽管牛场尚未建好,但不能再等了,先把牛买回来再说。他立即组织人手从宁夏以3000到4000元不等的价格买了700头奶牛,前进村的第一个牛场终于落地。
马志祥的判断没有错,来势凶猛的“三鹿”风波渐渐散去,奶牛养殖行业有了回暖的迹象,奶牛产业兴起的机遇来了。他发动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先后收购兼并了周边的几个小牛场,奶牛数已达1500多头,每天给伊利可供奶12吨,每天产生利润近2万元,当年给所有入股的村民以30%的利润分了红。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办牛场的信心得到了恢复。一时间,前进奶牛养殖合作社成为了张掖市发展最快、最规范化、最标准化的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各级领导十分关心合作社的发展,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合作银行主动找上门要求增加贷款额。
2011年4月,合作社的第二个标准化牧场绿洲牧场正式开工,当年11月牧场正式竣工,次年1月份产犊挤奶,实现了当年建场、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初步展露出“前进速度”。
前进模式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这句话不择不扣地肯定了商业模式对企业成败的决定性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奶牛养殖兴起的机遇来了,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加快发展的信心高涨。但怎么样发展,用什么模式发展?如果没有一套成功的可复制的模式,做大没有基础,做强没有保证,必然走向无序和混乱。
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善于超前谋划的马志祥就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植入了合作社的管理之中,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饲料使用、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生产组织方式,并探索出了奶牛分属成员所有,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挤奶、统一售奶、统一服务的“一分四统”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了成员和带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提升合作社凝聚力,有效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但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决定了发展的局限性。
马志祥组织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大会,总结合作社办牛场的经验,讨论今后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前进模式”, 通过“党支部引领”,将党的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凝聚力、组织力和号召力增强了,观念转变快、执行力强;通过“公司主导”,使村办集体经济组织从松散型迈向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效率、效益明显增强,实现了村民从农民到产业员工的转身,农村产业化有了依托;通过建立合作社,在“合作社推进”下,周边养殖场、养殖大户纷纷加入,抱团发展,合作社再与公司签订协议,双方主体平等,保证了各方利益,解决了村办经济在发展初期融资难的问题,保持了稳定发展。通过“村民参与”,将村民变成股东,成为企业的员工,使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了共同富裕。
后来的实践证明,“前进模式”适应了市场变化,蹚出了一条村办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2011年初,张掖市第一家在专业化养殖奶牛合作社基础上成立的村办企业——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诞生了。从此,前进人在奶牛养殖行业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2012年,“前进模式”复制到临泽县,收购了五泉、蓼泉牧场。2012年底,5个牧场进入正常运营,每天产鲜奶70余吨。“前进模式”加“前进速度”爆发出勃勃生机。
2013年,在一次村支书培训会上,高台县东联村党支部书记胡宗仁邂逅了前进村党支部书记、前进牧业董事长马志祥。正在寻找村办集体经济路子的胡宗仁听到马志祥办牛场的经验后兴奋不已。双方一拍即合,计划在东联村共建占地240亩的标准化3000头奶牛养殖场。随后,前进牧业与高台县东联村达成协议,联合成立了甘肃东联草畜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前进牧业旗下的一家独立子公司。村上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代表村民与公司签订协议,将原来各家各户散养的奶牛纳入到合作社,村民除了用现金入股外,还以自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产权、林权、日光温室产权等作抵押担保从银行融资,资源很快变成了3000余万元的建设资金,闲置的资源变成了资金,与前进牧业联合建设的养殖规模3000头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东联牧场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村民贷款入股奶牛养殖场,资金变成了股金,农民变成了股民,每年定期从牧场分得入股资金8—10%的红利。“前进模式”不但在东联村生根开花结果,又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创造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发展模式,使东联村成为高台县的明星村。
贷款难、担保难、资金流转难是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村办经济创业之处存在的共性问题。从“前进模式”衍生出的“东联模式”,改变了农村发展中单打独斗的思维模式,壮大了资金实力,解决了发展难题;解决了缺规模、缺技术、缺标准、缺人才的瓶颈,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适应了市场变化,也拓宽了农业农村产业化发展的视野。
2018年3月,原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统战部长马廷礼来到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调研,看到在前进牧业的带动下,人多地少的前进村早已脱贫进入了小康,村办企业前进牧业发展成全省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十分高兴,当即对马志祥说:“老马,你们有着成熟的养牛经验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能不能考虑在东乡县建个牛场,帮助他们打好脱贫攻坚战?”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前进村党委书记、甘肃前进牧业科技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志祥一直坚守着这样的信念:一个村富了不算富,带领大家共同富裕才算富。马廷礼部长的建议触动了他的心愿,当即表态,愿意为东乡县的脱贫攻坚奉献一份力量。
2018年5月,马志祥带领组建的东乡扶贫团队经过实地考察了解,决定在东乡县龙泉镇大岭村建设一座3000头规模的肉牛场。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年底前顺利投入运行。为了把“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马志祥多次带领管理团队与东乡县政府反复商讨探索,在“前进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创立了“东乡模式”,采取“政府+银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保险”的“六位一体”发展模式,通过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由前进牧业负责指导村镇合作社养殖场建设,提供牛源,全程技术指导,逐步把东乡县打造成肉牛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进行科学化、标准化养殖。贫困户和其他农户参与种植和养殖,所有养殖的牛都参加保险,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银行、保险公司、供牛企业、合作社分别与养殖户签订贷款合同、保险合同、基础母牛养殖协议、育肥牛和产犊母牛回收协议等“五方”协议,实现了肉牛从良种引进、投放、回收、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前进牧业在公司总部培训基地免费为东乡县培训养殖技术人员和村社干部300多人,在东乡县设立培训中心,免费培训养殖实用技术人员2700多人,吸收东乡县24个村、18个专业合作社入股2100万元,加入肉牛养殖行业,东乡县的养殖业步入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3年间,“东乡模式”勃发出巨大的脱贫效应,成为脱贫致富和带动乡村振兴的典范。止2021年,年出栏肉牛3万头,年生产饲草40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实现利润6000万元,投入肉牛养殖业的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使2689户贫困户通过肉牛养殖脱贫致富,东乡县顺利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并从思想深处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养殖观念。
“前进模式”的逐渐积累和成熟,为前进牧业的稳步发展铺设了一条通往远方的快车道。
对标一流
随着奶业信心的恢复,“三鹿事件”渐渐被人们淡忘,搞奶牛养殖又成为大小企业和个人竞相效仿的热门,参差不齐,良莠不分。此时的马志祥没有被红红火火的奶牛养殖业冲昏头脑,而是时刻不忘“三鹿事件”的教训。他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牧业要做大做强,中国的奶业要真正实现振兴,仅凭热情和冲动一哄而上去办奶牛场绝非长久之计。食品安全无小事,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无论在哪个环节,看似不起眼的一个质量问题,很可能会掀起滔天巨浪,将一个品牌、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摧毁。因此,不但要以恒心,用恒力,铸恒业,更要从每棵草、每头牛、每滴奶的源头质量抓起,必须与国际国内最先进的养殖标准体系和食品安全体系接轨,才能筑牢质量根基,让前进牧业得到长足发展。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这也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引用过的一句话。在马志祥看来,要产出好奶,一定要养好牛,养出好牛,必须要用好草,要种出好草,必须要有好土地,土地是牧业发展的根本。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城郊地少人多,前进村在甘州区南部的石岗墩滩设置了农场,雄心勃勃想在这里开垦土地。由于这里的自然条件太差,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十年,开垦了100多亩土地,办了个农场,但由于生产工具落后,开垦代价大,始终裹足不前。当马志祥把目光再次投向这片不毛之地时,质疑声、反对声络绎不绝。但马志祥的目光早已从传统农业中走出来,他知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在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有机产品是人们餐桌上追求的主流。这里地处北纬39度,蓝天白云、雪山草原、荒漠戈壁,有丰富的光照资源和无污染的土地,是世界上公认的黄金奶源带。前进牧业能否打牢根基,能否长于别人、强于别人,必须立足“有机”思路,在“有机”上做文章,从源头上对标国际。他带领村支部克服无水、无电、无路、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将农场的100亩土地很快拓展成1千亩、1万亩、3万亩,将昔日的沙漠建设成绿洲,并取得了有机饲草基地认证,为前进牧业走出甘州奠定了基础。
有了土地根基,马志祥的信心更足了。2013年5月,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石岗墩万头牧场成立,计划投资5亿元,养殖规模10000头,这在张掖的历史上前所未有。
必须对标一流,才能行稳致远;用工业化思维办农业,才能让农业企业做大做强,这是马志祥认准的发展理念。他带公司管理人员远赴国内外养牛基地、知名牧场考察学习,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了世界奶牛明星荷斯坦奶牛,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散栏式饲养方式,用全自动的TMR日粮饲喂技术饲养,通过畜牧养殖专家的科学配方,为不同年龄、不同时期的奶牛配制科学营养的日粮,对体细胞、微生物、脂肪、蛋白质等数据进行监控,并定期对泌乳牛舍检测,以监测原奶的质量,确保原奶的高品质。采用性控冻精技术繁殖优秀母牛,提高产母犊率;用B超机技术控制奶牛空怀期,及早发现奶牛是否怀孕,如诊断未孕可以及早采取措施使奶牛尽快受孕。安装瑞典进口机动化转台式挤奶设备,配备阿波罗管理软件,通过自动采集奶牛的挤奶数据及奶牛日常生产的相关数据,为牧场管理者及时提供实用的数据报表,牧场管理者根据相应的报表及时全面掌握牧场日常工作,从而提高管理效益,增加牧场经济效益。采用发酵床养殖技术,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确保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殖方法,快速消化分解粪尿等养殖排泄物,在促进奶牛的产奶、提高奶牛机体免疫力、大幅度减少奶牛应激与疾病。建立智能预警系统,实现了牛群智能化繁育。采用电子跟踪识别系统,为每头牛建立电子档案,依据犊牛出生的周次生成批次号,一直跟踪其生长发育、繁育、产奶全过程,真正实现了奶源溯源。
一系列与欧美国家对标的先进技术在前进牧业石岗墩牧场安家,一个标准化、智能化的智慧牧场在河西走廊落地生根。
今天看来,这些东西是先进的,但放在十年前,国内除了一些大型乳企,在全国奶牛养殖行业,也没有多少企业能够做到,更何况是一个成立不久的村办企业,可谓是特立独行。如果当家人没有国际视野,全国大市场意识,很难具有这种超前思维。
硬件的事情好办,购买最先进的。但决策者先进的理念,国际国内先进的技术要真正植入企业的日常运行,就复杂了。如果没有一个高素质的团队和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一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只能得到二三流的使用效果。
马志祥对人才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人才的渴求胸怀也异于常人。他深知,人才是企业兴旺的基础,没有人才团队支撑的企业,不可能稳步发展。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他采取三步走的战略,引进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培训实用技术人才,自主培训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并辅之以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人才队伍的创新潜能,让人物人才有平台、能作为、有作为。同时,与科研单位、院校达成技术合作协议,获得智力支持。正是这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从海内外科研单位、知名乳企引进高端人才近50名,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及管理经验带到了前进牧业,给公司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目前,汇聚在前进牧业的人才洼地有博士生2人、研究生6人、大学生300多名,培育的“土专家”、“田秀才”154名。英才荟萃的团队,从饲草种植、原料和产品检验、奶牛日常饲喂管理等各方面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公司各项生产指标走在了国内前列,真正实现了对标一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一个家庭,文化的传承是最具生命力的传承,是文明大国、百年老店、名门望族绵延传承的根基。企业文化是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纽带。胜在制度,赢在执行。技术有了,团队有了,没有文化传承,没有深入人心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制度的落实深度、团队的执行力就会打折扣,决策者的理念就会被层层碎片化,员工队伍的自觉性、凝聚力、昂扬向上的拼搏精神就会流于形式。
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马志祥也在抓紧学习,在忙于生产经营的同时,挤出时间奔波于高校、知名乳企,拜访名师,探索企业长足发展的内生动力。他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推动企业持续成长、高速运转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力。企业文化也是管理系统的灵魂,贯穿于企业的始终,它决定着企业的行为方式和方向,通过企业文化的引导,能够把员工的心连在一起,思想统一在一起,使企业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将企业引向一个又一个既定目标。
2015年,马志祥高薪聘请专门的企业文化建设团队入驻公司,制定了《前进文化手册》,在公司上下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企业文化建设运动和企业文化洗礼,形成了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以企业标识为核心的视觉识别系统及以员工形象为核心的行为识别系统,树立了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营造出了一种企业有生气、产品有名气、领导有正气、员工有士气的发展环境,公司质量、品牌、人才三大核心竞争要素得到了有效提升。这种在国际国内大型企业流行的做法,在前进牧业发芽开花,村民从自由散漫的农民完成了到遵规守矩的产业工人的蜕变,一个由村办合作社发展起来的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迈进,前进文化引导下的企业精神让前进牧业的竞争软实力得到进一步显现。
生于忧患
在羊群中,其他羊从不思考,它们都紧紧跟随头羊的脚步向前。即便是头羊从山崖跳下去,大多数羊也会跟着跳下去,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
随着“三鹿”阴霾的散去,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奶类生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增加,远远高于1%的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乳制品的巨大需求,不但吸引了中国的企业和个人发展奶牛养殖业,也逐渐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国产奶、进口奶纷纷登场,需求旺盛。一旦有利可图,个人、集体、企业纷纷入行,奶牛场大小不一,遍地开花。
2014年的下半年,全国的奶牛养殖行情又发生大的变化了。由于进口奶涌进国内市场,加之大小不一的各类奶牛场的剧增,奶价出现了直线下跌,一度从每公斤6元跌到了3元,甚至到2元多。而此时的前进牧业奶牛规模已经达到了1万头,每天的产奶量将近170吨,价格的剧烈波动,市场的恶性竞争,再次给企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面对新的形势,马志祥的眉心微微蹙在一起。仰望星空,无形的压力和紧迫感不由得爬上心头。他暗下决心,要走出去,走向一线大城市,走向南方人口多、养牛条件不好的地方,寻找合作伙伴。不能坐等客上门,要主动让客户了解张掖的优势,认识前进的好奶。
他带领团队上四川、重庆、广州、福建,贵州,积极参加全国性乳业会议及产品展销会,向大型乳企推荐前进的牛奶。他相信,尽管前进牧业知名度低,影响力小,但原奶质量高,只要那些乳企认识了前进牧业的产品质量,就一定会有合作希望。经过几番诚恳邀请,四川的菊乐乳业和贵州的南方乳业先后来到前进牧业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观看,实地检测,公司又把牛奶送给他们,让他们试生产,直到产品满意,再签订合作协议。优质的产品与真诚的合作态度,终于引来了金凤凰。
合作意象有了,但如此遥远的运输距离,如何能够保证大批量的鲜奶在运输途中不变质是一个现实问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2015年,马志祥组建了鲜奶长途运输实验团队,购买最先进的东风鲜奶运输车辆,从张掖到成都、到贵阳、到广州,在各种路况条件、各种气候条件下一路跟踪检测,看牛奶的各种指标是否发生变化。实验的结果是满意的,发现没有任何问题。送给各乳企检测,理化指标也非常合格,关键营养指标优于当地牛奶,这些乳企觉得使用前进牛奶太划算了,价格合理,指标优秀,从此坚定了他们的合作信心。作为大型乳企,要保证产品质量,必须有优质的原料基地,他们也在寻找稳定的优质奶源。
马志祥的主动出击,让三联、菊乐、光明这些知名乳企找到了渴望的好奶,前进的牛奶找到了稳定的客户,一个双赢的结果。从此,张掖的好奶揭开了美丽的外纱,走出了甘肃。
对乳企来说,最怕的是奶源不稳定,奶价波动,对产品的生产带来影响。如果奶价过高,就意味着生产企业可能没有利润。奶价低的时候,养殖企业没有利润,会给后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无论是奶牛养殖企业,还是乳制品生产企业,都希望产奶量稳定,牛奶质量稳定,价格稳定。张掖有养牛的好环境,前进牧业有养牛的优势,南方乳企生产的乳制品有市场。一种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共享共建的新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在前进牧业形成了。
地处北纬 39 度的张掖,南有祁连山,北有合黎山,狭长的地形和被戈壁、沙漠分割开的一片片绿洲,境内多数地区人类干预较小,农业生产环境无污染或污染较轻,是农业生产中光、 热、水、土资源搭配最佳地区,也是动物疫病的天然隔离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使之成为规模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优质区域,自古以来就是农畜产品及农作物生长的黄金产区。随着前进好奶走出甘肃,前进人的执着和真诚以及这片黄金热土的优势,逐渐吸引了一些乳企的眼球,来到张掖与前进牧业联手建设牧场。
2016年9月,由前进牧业与成都菊乐乳业合作成立了甘肃德瑞牧业有限公司成立,建起养殖规模5000头的牧场。此后,贵阳三联乳业、广州燕塘乳业、贵州南方乳业等国内知名乳企纷纷与前进牧业合作建设牧场,前进牧业的发展迈入了一个快速稳步发展的新时期。
目前,前进牧业拥有牧场20个,奶牛近60000头,日产鲜奶800吨以上,成为甘肃奶牛养殖行业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
2021年5月,刚刚上任的甘肃省委书记尹弘来到前进牧业调研,对公司在马志祥的领导下从一个村办合作社发展成现代化大型养殖企业的奋斗精神和今后的发展规划给予了充分肯定。不久,前进牧业被省委省政府定位甘肃省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培育对象。按照发展目标,5年后,年产值实现100亿元以上,奶牛养殖规模达到15万头,肉牛养殖达5万头,拉动饲草料种植加工100万亩;多方位拉动配套产业建设项目20多个,配套产业务工人员就业2万人,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其他产业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用产业化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云上传祁
时代的车轮进入了21世纪,喧嚣的中国乳制品行业,围绕价格战、奶源战、资本战、圈地战、广告战、口水战激励竞争了20年后,中国乳业已进入了新的竞争阶段。竞争的话题转移到以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为代表的研发大战。各个乳制品企业推出的新品无一不注重科技含量,也更加侧重功能性。针对国内消费观念逐渐成熟、从“有奶喝”转为“喝好奶”的需求日益强烈,从低端的价格大战走向高端的技术、产品比拼;从原始的广告战、价格战变为对行业健康、长远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差异化竞争。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前进牧业已经成为甘肃奶牛养殖协会会长单位、全国奶牛养殖行业排名第13位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并取得了全国优质奶源基地、学生奶源基地、有机产品认证,有了稳定的奶源供给保障能力。面对中国乳品行业新的发展趋势,虽然有优质的奶源,仍然处于下游供应链,高端乳制品似乎与前进牧业无关。
时刻关注行业发展趋势的马志祥清醒地意识到,企业发展又到了一个关键期。乳品消费在逐步扩大,中国许多人还没有喝牛奶、食用乳制品的习惯,尤其是农村市场还远没有打开。城市乳制品销量占到全国乳制品总销量的90%,广大农村乳品市场潜力巨大。现在的中国乳业迅速发展,产品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已成为技术装备先进、产品品种齐全、规模化生产的现代化食品制造业,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乳制品消费市场会不断扩大并趋于成熟,由原奶消费到乳制品消费是一个必然趋势,乳制品行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必须要变革,要与国际国内知名乳企接轨,从“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走向生产销售“好产品”。
新的思路提出来后,引起了一阵躁动。许多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各有各的想法:我们就这样稳稳的发展每年有一个多亿的利润,1000多员工工资也不低,普通员工一年拿个六七万,中层拿个十几万,高管拿个五六十万,在地处西北的张掖已经很不错了。前进牧业在业内又有影响力,利润又很好,我们为什么还要冒险去再去做一些创新,再去搞产品研发销售?企业发展到这种状况,我们也该歇口气,再不要扩张了。
作为村党委书记、前进牧业掌门人的马志祥,他的理想是把张掖的好奶变成甘肃的好产品、全国的好产品,走向全国,走出国门,造福一方。通过前进牧业的发展,带动前进村走向共同富裕,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他知道,企业的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代在变革、在发展,如果沉浸在过去的成就面前,就会被激烈竞争的市场海洋浪涛冲上岸滩。
经历了企业文化熏陶的团队,思想容易统一。尽管有些负面议论,但在马志祥的引导下,很快达成共识:进军乳制品。
从海内外引进研发人才,采用一流生产、检验设备和仪器,生产绿色健康乳制品、高端乳制品,打造西部乳都,这是马志祥进军乳制品生产的理念,也是前进牧业新征程的目标。
2020年,前进牧业旗下的甘肃传祁乳业开工建设,当年建成日处理鲜奶150吨的乳品厂,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取得了有机认证。
2021年,传祁乳业日处理1800吨鲜奶的兰州分厂动工建设,这个工厂建设后,通过共享模式,从代加工到自主品牌,从高端婴儿配方内到一般乳制品、乳饮料都会投放到市场,甘肃的好奶就会变成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好产品,甘肃乳业振兴就会步入快车道。
2021年底,通过政府主导,将陷入困境的日处理500吨鲜奶的张掖三元乳业改制为传祁乳业二分厂。至此,全产业链的现代化乳业集团初具雏形。
生产能力上来了,参考国内外先进研发和营销思想,坚守“用良心品质,做放心好奶”的信念,带着浓厚的西部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带着祁连山下蓝天白云和雪山草原风格的“云上传祁”系列产品脱颖而出。短短一年多时间,6个系列、40多个品种的“云上传祁”产品从张掖出发,开始进军中国乳制品市场。
2022年9月,前进牧业获以其信得过的产品质量获得了“全国优秀乳品加工厂”称号。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定支持下,在以马志祥为核心的前进团队的带领下,一辆辆现代化的冷链配送车,沿着大唐圣僧走过的路,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沿着霍去病西征的路,沿着左宗棠收复失地的路,沿着解放大军统一中国的路,带着西部的星光、带着前进人的梦想,正在驶向四面八方。
文/武建寿 李文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