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中医名家谈 | 针灸早期介入中风治疗,有助康复

2022-10-31 20:17:30       来源: 广州日报客户端

“目前针灸多在缺血脑卒中的恢复期发挥作用,但在古籍中,针灸治疗中风病并不分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陈楚云说,临床应用和文献均证明针灸在早期介入有改善患者意识清晰度、稳定血压等作用,且有助于促进缺血脑卒中(以下简称IS)恢复期的肢体、言语等功能的恢复。“针灸在缺血脑卒中全周期应用的管理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案例:针灸治疗半月后,中风后右肢无力得到改善

今年3月,52岁的罗先生(化名)突然出现了右侧身体无力和言语不清的情况,家人马上打120叫救护车送到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经检查确诊为“颅内大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卒中中心立刻启动“卒中绿道”,给与静脉溶栓、SWIM技术介入取栓后,闭塞血管得以恢复再通。术后即予针灸治疗,“0”耽搁启动针灸康复。病情稳定后,罗先生就转入了针灸科治疗。

转入针灸科时,罗先生已经可以自己坐起来和缓慢行走了,但仍然说话不清楚,右侧肢体乏力,右臂也没办法抬离床面,手肘关节以下没有力气,右腕、右手指不能活动,喝水也容易呛咳。针灸科主任中医师陈楚云介绍,针灸科为罗先生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醒脑启阖调枢针法、同时辅助肩关节穴位结扎疗法和浮针疗法,药物予二级预防及辨证选方用药等。

“感觉每次治疗完都会轻松一些,一次比一次进步,走路更利索,更容易抬起手臂,讲话也流利了。”罗先生自述,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后,他的右手已经可以抬举过肩,可以不用借助拐杖行走。先生感慨,中医针灸实在是太神奇了。

醒脑启阖调枢针法:来自古籍数据挖掘的中风针法

“随着天气转冷,中风的病人会越来越多。”陈楚云介绍,我们常说的“中风”,就是脑卒中。像罗先生这种情况为缺血脑卒中(IS),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指的是因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常表现为偏瘫、失语等。

陈楚云指出,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IS的死亡率大幅趋降,但致残率却高居不下,而且后期的医疗保健和康复治疗等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2018年我国1853家三级医院IS者的住院费用高达654.32亿元。

“针灸防治中风病有悠久的历史,”陈楚云介绍,针灸古籍里有大量的针灸大家治疗中风病的经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开发了针灸古籍经验推荐。“通过对150本针灸古籍中‘中风’数据进行挖掘,我们发现古代针灸大家治疗‘中风’以‘醒脑’‘开阖’‘调枢’为主要治法,经专家论证,选取了百会、水沟、中冲、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肩髃、曲池、合谷等穴位组成了醒脑启阖调枢针法。”

针灸早期介入中风治疗,获益更多

陈楚云介绍,治疗IS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溶栓或血管内机械取栓是目前治疗超急期IS(<24h)最有效的方法,急期(1~7d)则以预防脑损伤和并发症为主要治疗目的,亚急期(7d~6m)>6m)的治疗则以帮助患者快速康复为主。

“现在,针灸多在缺血脑卒中的恢复期发挥作用,但在古籍中,针灸治疗中风病并不分期,像‘醒脑’腧穴针对的是中风病急期的病机,提示醒脑启阖调枢针法同样适用于超急期或急期IS患者。”陈楚云解释,“比如说,IS患者在超急期(<24h)会非常焦躁,而且血压心率也不稳定,在这个时候,针灸的早期介入可以使患者情绪稳定下来,也有助于后期的康复。”

“依托广州市中风病针灸治疗临床研究与转化基地,我们进行了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醒脑启阖调枢针法可有效地改善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陈楚云介绍,临床应用和文献均证明针灸在早期介入有助于改善患者意识清晰度、稳定血压等,有助于促进IS恢复期的肢体、言语等功能的恢复,“醒脑启阖调枢”针法在IS全周期对患者病情均有一定改善,“醒脑启阖调枢” 针法在IS全周期应用的管理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专科特色技术知多D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目前拥有毫针针刺、拔罐、艾灸、推拿、刮痧、温针灸、靳三针疗法、衡针、腹针、穴位埋线、龙氏整脊等40余种特色技术。除了“醒脑调枢启阖针法”,这些广受患者好评“宝藏技术”,你都了解吗?

岭南火针

岭南火针为李氏针法之一,是用火将特制针具的针身及针尖烧红后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借助火力和温热刺激,以温阳祛寒、疏通气血来达到治疗目的,可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骨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疗效显著。如头痛、面痛、乳腺增生、静脉曲张、痛经、月经不调、带状疱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鼻炎、咽炎等。

刃针

刃针疗法以《内经》中的经筋理论作为理论基点,在传统九针基础上结合针刀疗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颈臂腰腿痛的独特方法。它是以中医经筋学说和现代解剖学以及现代生物力学为基础,以软组织损伤为主要病理改变,以刃针切刺和牵拉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临床上使用刃针治疗与筋骨疾病相关的各种痛症,如颈椎病、慢腰肌劳损等。

火龙药酒熨法

火龙药酒熨法是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首创的特色疗法,属李氏三变针法的传统灸法范畴。主要是以温通散寒、通络止痛中药成分药材浸泡制作的火龙药酒,通过在十二经皮部进行燃烧热熨以达到治疗目的,在传统药酒外用的基础加上火的温热可加强药酒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中医辨证属于风、寒、湿引起的颈、肩、腰及四肢的各种痛证和麻痹证,具有疏风通络,散寒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

名科介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广州市针灸医院)针灸科创建于1952年,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伍天民、余志勇、张汉樑、祝维峰、李丽霞、林少贞、黄应杰等针灸名医先后在这里主持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独具岭南特色、注重传承、勇于创新的学术特点,成为特色鲜明、底蕴深厚、优势突出的大专科。现为国家“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广东省“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广州市“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广州市针灸防治中风病临床医学研究与转化中心,2019年上榜广东省“医院最强科室”。

七十载名医辈出

伍天民(1890-1969)

广东高要人伍氏原为经商之人,其妻子久患不愈胃病被曾天治用针灸治愈,遂拜其门下,学成后在广州开设门诊,开班授徒。1960年调任广州市中医院主持针灸科工作,1962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一批“广东省名老中医”荣誉称号。

余志勇

广东省梅县人,196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本科医疗系(首届),1981-1993历任针灸科副主任主任职务。任广东省针灸学会副会长,拜伍天民教授为师。余主任重视针灸的辨治,如治疗面瘫有重视针灸方法的选择和电针的刺激量、注重端选穴和远端选穴相配合、根据病程确定针刺的深浅等特点。

张汉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原针灸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1967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任针灸科技术顾问,任中华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广州市“先进中医工作者”等嘉奖。现为本院医疗质量制控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擅长治疗中风病、癫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

祝维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

兼任广州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三十余年,擅长于失眠、中风、头痛、眩晕、颤证、痴呆、胸痹、心悸等内科疾病的治疗。

李丽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学术带头人,原针灸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岭南针灸流派代表人物之一,洞见《黄帝内经》针灸理法经穴方术理论,融会岭南中医学的特色精华,守正创新形成独特的岭南李氏三变针法,岭南火针为李氏三变针法之一。

林少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原针灸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培养对象,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广州市优秀中青年中医骨干。长期从事颈肩背腰腿痛临床工作。擅长运用中医药、针灸、拔火罐等疗法治疗颈椎病、颈肩背部软组织损伤、腰腿痛及与脊椎相关之内脏病。

黄应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荔湾区中医师承导师,广州市中医医院名中医学术继承人,师承张汉梁主任。广东省针灸学会生殖泌尿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脊柱病分会委员等。

该科目前拥有华南地区针灸古籍收集最齐全的“针灸古籍数据库”,并将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建设针灸古籍及中医知识库、针灸AI智能临床辅助诊疗库和针灸科研和数据中心。

针灸科首创“李氏三变针法”,目前临床开展48种针灸疗法。科研项目“醒脑启阖调枢”针法在缺血脑卒中全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和转化,获得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临床核心重大专项立项。

2022年成立“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工作室”“首席科学家许能贵工作室”,引进赖新生、傅杰英、孟杰、李万瑶、易玮等知名针灸专家并成立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为针灸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商业快讯

中医名家谈 | 针灸早期介入中风治疗,有助康复

2022-10-31 20:17:30    广州日报客户端

“目前针灸多在缺血脑卒中的恢复期发挥作用,但在古籍中,针灸治疗中风病并不分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陈楚云说,临床应用和文献均证明针灸在早期介入有改善患者意识清晰度、稳定血压等作用,且有助于促进缺血脑卒中(以下简称IS)恢复期的肢体、言语等功能的恢复。“针灸在缺血脑卒中全周期应用的管理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案例:针灸治疗半月后,中风后右肢无力得到改善

今年3月,52岁的罗先生(化名)突然出现了右侧身体无力和言语不清的情况,家人马上打120叫救护车送到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经检查确诊为“颅内大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卒中中心立刻启动“卒中绿道”,给与静脉溶栓、SWIM技术介入取栓后,闭塞血管得以恢复再通。术后即予针灸治疗,“0”耽搁启动针灸康复。病情稳定后,罗先生就转入了针灸科治疗。

转入针灸科时,罗先生已经可以自己坐起来和缓慢行走了,但仍然说话不清楚,右侧肢体乏力,右臂也没办法抬离床面,手肘关节以下没有力气,右腕、右手指不能活动,喝水也容易呛咳。针灸科主任中医师陈楚云介绍,针灸科为罗先生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醒脑启阖调枢针法、同时辅助肩关节穴位结扎疗法和浮针疗法,药物予二级预防及辨证选方用药等。

“感觉每次治疗完都会轻松一些,一次比一次进步,走路更利索,更容易抬起手臂,讲话也流利了。”罗先生自述,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后,他的右手已经可以抬举过肩,可以不用借助拐杖行走。先生感慨,中医针灸实在是太神奇了。

醒脑启阖调枢针法:来自古籍数据挖掘的中风针法

“随着天气转冷,中风的病人会越来越多。”陈楚云介绍,我们常说的“中风”,就是脑卒中。像罗先生这种情况为缺血脑卒中(IS),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指的是因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常表现为偏瘫、失语等。

陈楚云指出,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IS的死亡率大幅趋降,但致残率却高居不下,而且后期的医疗保健和康复治疗等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2018年我国1853家三级医院IS者的住院费用高达654.32亿元。

“针灸防治中风病有悠久的历史,”陈楚云介绍,针灸古籍里有大量的针灸大家治疗中风病的经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开发了针灸古籍经验推荐。“通过对150本针灸古籍中‘中风’数据进行挖掘,我们发现古代针灸大家治疗‘中风’以‘醒脑’‘开阖’‘调枢’为主要治法,经专家论证,选取了百会、水沟、中冲、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肩髃、曲池、合谷等穴位组成了醒脑启阖调枢针法。”

针灸早期介入中风治疗,获益更多

陈楚云介绍,治疗IS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溶栓或血管内机械取栓是目前治疗超急期IS(<24h)最有效的方法,急期(1~7d)则以预防脑损伤和并发症为主要治疗目的,亚急期(7d~6m)>6m)的治疗则以帮助患者快速康复为主。

“现在,针灸多在缺血脑卒中的恢复期发挥作用,但在古籍中,针灸治疗中风病并不分期,像‘醒脑’腧穴针对的是中风病急期的病机,提示醒脑启阖调枢针法同样适用于超急期或急期IS患者。”陈楚云解释,“比如说,IS患者在超急期(<24h)会非常焦躁,而且血压心率也不稳定,在这个时候,针灸的早期介入可以使患者情绪稳定下来,也有助于后期的康复。”

“依托广州市中风病针灸治疗临床研究与转化基地,我们进行了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醒脑启阖调枢针法可有效地改善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陈楚云介绍,临床应用和文献均证明针灸在早期介入有助于改善患者意识清晰度、稳定血压等,有助于促进IS恢复期的肢体、言语等功能的恢复,“醒脑启阖调枢”针法在IS全周期对患者病情均有一定改善,“醒脑启阖调枢” 针法在IS全周期应用的管理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专科特色技术知多D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目前拥有毫针针刺、拔罐、艾灸、推拿、刮痧、温针灸、靳三针疗法、衡针、腹针、穴位埋线、龙氏整脊等40余种特色技术。除了“醒脑调枢启阖针法”,这些广受患者好评“宝藏技术”,你都了解吗?

岭南火针

岭南火针为李氏针法之一,是用火将特制针具的针身及针尖烧红后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借助火力和温热刺激,以温阳祛寒、疏通气血来达到治疗目的,可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骨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疗效显著。如头痛、面痛、乳腺增生、静脉曲张、痛经、月经不调、带状疱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鼻炎、咽炎等。

刃针

刃针疗法以《内经》中的经筋理论作为理论基点,在传统九针基础上结合针刀疗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颈臂腰腿痛的独特方法。它是以中医经筋学说和现代解剖学以及现代生物力学为基础,以软组织损伤为主要病理改变,以刃针切刺和牵拉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临床上使用刃针治疗与筋骨疾病相关的各种痛症,如颈椎病、慢腰肌劳损等。

火龙药酒熨法

火龙药酒熨法是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首创的特色疗法,属李氏三变针法的传统灸法范畴。主要是以温通散寒、通络止痛中药成分药材浸泡制作的火龙药酒,通过在十二经皮部进行燃烧热熨以达到治疗目的,在传统药酒外用的基础加上火的温热可加强药酒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中医辨证属于风、寒、湿引起的颈、肩、腰及四肢的各种痛证和麻痹证,具有疏风通络,散寒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

名科介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广州市针灸医院)针灸科创建于1952年,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伍天民、余志勇、张汉樑、祝维峰、李丽霞、林少贞、黄应杰等针灸名医先后在这里主持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独具岭南特色、注重传承、勇于创新的学术特点,成为特色鲜明、底蕴深厚、优势突出的大专科。现为国家“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广东省“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广州市“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广州市针灸防治中风病临床医学研究与转化中心,2019年上榜广东省“医院最强科室”。

七十载名医辈出

伍天民(1890-1969)

广东高要人伍氏原为经商之人,其妻子久患不愈胃病被曾天治用针灸治愈,遂拜其门下,学成后在广州开设门诊,开班授徒。1960年调任广州市中医院主持针灸科工作,1962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一批“广东省名老中医”荣誉称号。

余志勇

广东省梅县人,196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本科医疗系(首届),1981-1993历任针灸科副主任主任职务。任广东省针灸学会副会长,拜伍天民教授为师。余主任重视针灸的辨治,如治疗面瘫有重视针灸方法的选择和电针的刺激量、注重端选穴和远端选穴相配合、根据病程确定针刺的深浅等特点。

张汉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原针灸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1967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任针灸科技术顾问,任中华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广州市“先进中医工作者”等嘉奖。现为本院医疗质量制控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擅长治疗中风病、癫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

祝维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

兼任广州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三十余年,擅长于失眠、中风、头痛、眩晕、颤证、痴呆、胸痹、心悸等内科疾病的治疗。

李丽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学术带头人,原针灸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岭南针灸流派代表人物之一,洞见《黄帝内经》针灸理法经穴方术理论,融会岭南中医学的特色精华,守正创新形成独特的岭南李氏三变针法,岭南火针为李氏三变针法之一。

林少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原针灸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培养对象,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广州市优秀中青年中医骨干。长期从事颈肩背腰腿痛临床工作。擅长运用中医药、针灸、拔火罐等疗法治疗颈椎病、颈肩背部软组织损伤、腰腿痛及与脊椎相关之内脏病。

黄应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荔湾区中医师承导师,广州市中医医院名中医学术继承人,师承张汉梁主任。广东省针灸学会生殖泌尿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脊柱病分会委员等。

该科目前拥有华南地区针灸古籍收集最齐全的“针灸古籍数据库”,并将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建设针灸古籍及中医知识库、针灸AI智能临床辅助诊疗库和针灸科研和数据中心。

针灸科首创“李氏三变针法”,目前临床开展48种针灸疗法。科研项目“醒脑启阖调枢”针法在缺血脑卒中全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和转化,获得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临床核心重大专项立项。

2022年成立“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工作室”“首席科学家许能贵工作室”,引进赖新生、傅杰英、孟杰、李万瑶、易玮等知名针灸专家并成立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为针灸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主播雨化田们再接新活,这次让网友们下载的是交管12123APP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