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共研共享共赢,中德合作的“吉利样本”可以再多些

2022-11-08 10:02:25       来源:财讯界

连日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将中德持续深化经贸合作的议题带入公众视线。尤为吸引眼球的是,随行访问的阵容豪华的德国企业家代表团,均为来自汽车、化工、制造业和医药生物等德国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其中德国大众集团与宝马集团赫然在列。11月4日也就是朔尔茨团队抵达北京的当天,包括大众汽车总裁奥博穆和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内的德国汽车界代表,与中国汽车界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就中德汽车未来发展展开了广泛探讨。

这些年来,在双边经济互补的支撑下,中德经贸合作的广度与深度都在持续拓展,这其中,汽车产业又是中德经贸合作的大头领域。

身为汽车诞生地的德国,是百年汽车工业的集大成者,拥有发达的汽车工业和众多的汽车品牌,汽车也是德国工业里的支柱产业;拥有巨大国内市场的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汽车工业中的“新势力”——凭着完备且庞大的汽车产业链与前期沉淀的AIoT基础设施能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合作互利,方能共赢。这些年来,不少德国车企深耕中国市场,中国已成它们的“第二故乡”;很多中国车企也学德国制造,德国车企成了其“亦师亦友”的伙伴。特别是在汽车百年大变革浪潮掀起的背景下,双方在汽车工业上的合作正愈发深入。随之而来的,是中德汽车产业在相向而行中彼此受益,中德经贸关系的韧持续提升,其利好还会朝着助益全球化和减碳的方向拓殖延伸。

深化合作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双向互动,而非单向输出。中德汽车产业交互,就走过了一条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之路。

过去很多年,中德汽车产业交互都是以德国单向产品与技术输出为主,大众的全球最大市场是中国,宝马、奔驰、奥迪的第一大市场也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博世等在中国的销售额也频创纪录。但年来,中德汽车产业交互的“单行道”模式正发生改变,无论是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企业,均普智能等制造装备配套企业,还是像吉利控股这样的中国制造标杆,都在扮演输出者角色,并跟德国汽车产业互融互促。

这次交流会上,作为会上唯一的中国汽车企业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表达了与德国汽车企业未来进一步合作的期许。这些年来,吉利已成中德两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切实推动者:2018年,吉利在德国设立了路特斯科技创新中心;2019年,吉利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在中国联合成立高端出行合资公司,推出高端出行品牌——“耀出行”,已覆盖全国22座城市,拥有超百万用户;2020年,吉利又与奔驰联合组建smart全球合资公司,旗下首款纯电SUV—精灵#1也已于2022年6月上市,大受欧洲用户欢迎……吉利和德国车企的共享与协作,增进了两国汽车产业连接的紧密与发展依存度,也发掘了更多新的机会和可能。

深化合作的深层次内涵,是多维度乃至全方位的结合,而不是仅限于简单的产品交易。此次交流会上,中德企业家就与中国汽车企业就利用二氧化碳生产绿色液体能源、内燃机等方面的合作议题进行了探讨,有意将汽车技术、战略等方面的发展融合借鉴,这关联起了双碳背景下汽车产业未来如何发展的命题,也反映了中德汽车产业合作在价值内涵上的深化。

吉利此前就明确,将从简单产品贸易走向“产品、技术、人才、管理”全产业链输出,高端研发助力,将技术授权打造成吉利全球化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在“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浪潮不断刷新着全球汽车行业格局的当下,在新能源领域起步早布局广的吉利,就在多条技术路线上颇有建树,不论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汽车,还是甲醇循环利用汽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都颇显成效。

这其中,吉利旗下的纯电汽车品牌极氪,已用“月销过万”证明了中国品牌用强大产品力敲开高端市场大门的潜力;吉利在甲醇汽车上的成就,更是走在了全球的最前列——目前它已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甲醇汽车量产的主机厂,形成了250多项专利,开发了甲醇燃料车型20余款。从2020年开始,吉利就和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就用于下一代混合动力车型技术的高效动力系统展开合作。

可以预见的是,眼下德国汽车产业正在全球汲取创新要素的,而吉利身上体现出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品牌技术能力和创新生态系统活力,势必给中德汽车产业合作带来更大的未来想象空间。循着共研共享的路子,双方也必定能实现更可期的共赢。

说到底,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大幕已启、新能源汽车正深刻重塑汽车产业格局的今天,中德汽车产业之间合作早已经摆脱了过去单向输出的“浅”模式,进入了供应链产业链双向赋能的“深”模式。

中德汽车产业合作,也是以产业端交互撬动全球化跃升的积极力量。李书福说:“汽车产业一定是开放的全球产业。”将“镜头”调到广角模式,在全球市场内配置资源,并努力参与到规则制定中,中国汽车产业才有更广阔的未来——这无疑是中德汽车产业合作共赢留下的经验和启示。

而作为中国第一批跨国车企的吉利,几乎从一开始就有着前瞻眼光和全球化视角,自并购沃尔沃后,它就持续深化海外布局,全面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收购英伦、宝腾、路特斯,入股戴姆勒,成为拥有国际汽车标准合作组织(IATF)董事表决权的唯一亚洲车企……吉利迄今已成为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车企。很大程度上,这为给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提供了现实样本。

向合作要共赢,在共享中共进,中德合作的“吉利样本”显然还可以来得再多一些,如此一来,中德汽车产业的互融互促之路也能走得更久更稳更远。麦徒(媒体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商业快讯

共研共享共赢,中德合作的“吉利样本”可以再多些

2022-11-08 10:02:25   财讯界

连日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将中德持续深化经贸合作的议题带入公众视线。尤为吸引眼球的是,随行访问的阵容豪华的德国企业家代表团,均为来自汽车、化工、制造业和医药生物等德国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其中德国大众集团与宝马集团赫然在列。11月4日也就是朔尔茨团队抵达北京的当天,包括大众汽车总裁奥博穆和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内的德国汽车界代表,与中国汽车界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就中德汽车未来发展展开了广泛探讨。

这些年来,在双边经济互补的支撑下,中德经贸合作的广度与深度都在持续拓展,这其中,汽车产业又是中德经贸合作的大头领域。

身为汽车诞生地的德国,是百年汽车工业的集大成者,拥有发达的汽车工业和众多的汽车品牌,汽车也是德国工业里的支柱产业;拥有巨大国内市场的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汽车工业中的“新势力”——凭着完备且庞大的汽车产业链与前期沉淀的AIoT基础设施能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合作互利,方能共赢。这些年来,不少德国车企深耕中国市场,中国已成它们的“第二故乡”;很多中国车企也学德国制造,德国车企成了其“亦师亦友”的伙伴。特别是在汽车百年大变革浪潮掀起的背景下,双方在汽车工业上的合作正愈发深入。随之而来的,是中德汽车产业在相向而行中彼此受益,中德经贸关系的韧持续提升,其利好还会朝着助益全球化和减碳的方向拓殖延伸。

深化合作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双向互动,而非单向输出。中德汽车产业交互,就走过了一条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之路。

过去很多年,中德汽车产业交互都是以德国单向产品与技术输出为主,大众的全球最大市场是中国,宝马、奔驰、奥迪的第一大市场也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博世等在中国的销售额也频创纪录。但年来,中德汽车产业交互的“单行道”模式正发生改变,无论是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企业,均普智能等制造装备配套企业,还是像吉利控股这样的中国制造标杆,都在扮演输出者角色,并跟德国汽车产业互融互促。

这次交流会上,作为会上唯一的中国汽车企业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表达了与德国汽车企业未来进一步合作的期许。这些年来,吉利已成中德两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切实推动者:2018年,吉利在德国设立了路特斯科技创新中心;2019年,吉利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在中国联合成立高端出行合资公司,推出高端出行品牌——“耀出行”,已覆盖全国22座城市,拥有超百万用户;2020年,吉利又与奔驰联合组建smart全球合资公司,旗下首款纯电SUV—精灵#1也已于2022年6月上市,大受欧洲用户欢迎……吉利和德国车企的共享与协作,增进了两国汽车产业连接的紧密与发展依存度,也发掘了更多新的机会和可能。

深化合作的深层次内涵,是多维度乃至全方位的结合,而不是仅限于简单的产品交易。此次交流会上,中德企业家就与中国汽车企业就利用二氧化碳生产绿色液体能源、内燃机等方面的合作议题进行了探讨,有意将汽车技术、战略等方面的发展融合借鉴,这关联起了双碳背景下汽车产业未来如何发展的命题,也反映了中德汽车产业合作在价值内涵上的深化。

吉利此前就明确,将从简单产品贸易走向“产品、技术、人才、管理”全产业链输出,高端研发助力,将技术授权打造成吉利全球化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在“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浪潮不断刷新着全球汽车行业格局的当下,在新能源领域起步早布局广的吉利,就在多条技术路线上颇有建树,不论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汽车,还是甲醇循环利用汽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都颇显成效。

这其中,吉利旗下的纯电汽车品牌极氪,已用“月销过万”证明了中国品牌用强大产品力敲开高端市场大门的潜力;吉利在甲醇汽车上的成就,更是走在了全球的最前列——目前它已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甲醇汽车量产的主机厂,形成了250多项专利,开发了甲醇燃料车型20余款。从2020年开始,吉利就和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就用于下一代混合动力车型技术的高效动力系统展开合作。

可以预见的是,眼下德国汽车产业正在全球汲取创新要素的,而吉利身上体现出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品牌技术能力和创新生态系统活力,势必给中德汽车产业合作带来更大的未来想象空间。循着共研共享的路子,双方也必定能实现更可期的共赢。

说到底,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大幕已启、新能源汽车正深刻重塑汽车产业格局的今天,中德汽车产业之间合作早已经摆脱了过去单向输出的“浅”模式,进入了供应链产业链双向赋能的“深”模式。

中德汽车产业合作,也是以产业端交互撬动全球化跃升的积极力量。李书福说:“汽车产业一定是开放的全球产业。”将“镜头”调到广角模式,在全球市场内配置资源,并努力参与到规则制定中,中国汽车产业才有更广阔的未来——这无疑是中德汽车产业合作共赢留下的经验和启示。

而作为中国第一批跨国车企的吉利,几乎从一开始就有着前瞻眼光和全球化视角,自并购沃尔沃后,它就持续深化海外布局,全面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收购英伦、宝腾、路特斯,入股戴姆勒,成为拥有国际汽车标准合作组织(IATF)董事表决权的唯一亚洲车企……吉利迄今已成为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车企。很大程度上,这为给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提供了现实样本。

向合作要共赢,在共享中共进,中德合作的“吉利样本”显然还可以来得再多一些,如此一来,中德汽车产业的互融互促之路也能走得更久更稳更远。麦徒(媒体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主播雨化田们再接新活,这次让网友们下载的是交管12123APP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