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11结束以及年底临近,国内快递运输业也迎来“小高峰”。
国家邮政局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包裹42.72亿件,11月11日当天共处理快递包裹5.52亿件,是日常业务量的1.8倍。
快递量的增长,快递包装碳排放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就在近日,国家邮政局对快递包装绿色治理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大快递公司、相关企业也通过使用可循环快递箱、环保胶带等方式,携手推动行业向绿色化、减量化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物流,也成为今年双11的新亮点。
助力减碳,物流快递逐渐变“绿”
在生产生活中,快递包装是我国“双碳”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9月30日,中国石化发布的《2021-2030中国快递业绿色包装碳减排潜力研究报告》提到,2020年我国各类快递包装产生总量合计为1576.8万吨(这一数值在2018年仅为930万吨),碳排放总量为2395.8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若对快递业产生的一次性塑料袋不做任何循环或替代,2021-2030年我国快递业一次性塑料袋累计碳排放量将达到5961万吨。
另据国家邮政局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千亿件,同比增长 29.9%;日均业务量已经突破3亿件大关,最高日处理量达 6.96 亿件。
在快递业发展愈加迅速的今天,快递包装“瘦身变绿”已势在必行。
双11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就召开电商快递企业加强塑料污染、过度包装治理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了“双11”期间快递领域加强塑料污染、过度包装治理工作。
各大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用实际行动加入到了这场包装快递的新变革中。比如顺丰、京东物流、苏宁易购等在加快包装绿色化,通过减少二次包装、为填充物减量、采用瘦身胶带、使用可降解、可回收包装物等做法,减轻一次性包装对环境的损害。
此外,今年双11期间,菜鸟推动全国近10万家菜鸟驿站使用智能化的设备提升回箱效率和体验,持续开展快递包装回收换鸡蛋活动。同时对于回收的快递包装,菜鸟加大力度推动循环使用。
为地球减负,产品包装更加环保
减少碳排放,不仅是快递流通环节需要重视,也需从产品包装等源头方面入手。今年双11期间,就已经有不少企业推出环保包装,以实际行动倡导绿色消费,助力碳减排。
银泰百货今年“双11”期间就在全国门店正式启用“绿色快递袋”。区别于传统快递袋,这批新启用的“全生物降解快递袋”,采用“PBAT+PLA+MD”等可降解材料,在堆肥条件下最短6个月即可被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矿物质和微生物完全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物质,能够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已经转型循环经济产业公司的转转集团也在今年双11针对平台售卖的二手商品启动了全新的环保包装。
本着低碳、低塑、低油墨的理念,转转的物流箱采用完全可再生的环保牛皮纸材料,气泡膜等内里包装则采用PLA和PDAT生物可降解材料;为了减少产品包装上对油墨的使用,转转方面甚至还放弃了红色的品牌主色调。
转转集团CEO黄炜表示,新包装虽然不再像之前那样显眼,但减少了对油墨的使用,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升级包装之初,我们就立下目标:让它尽可能100%接近环保。”
据黄炜介绍,虽然使用全新的环保包装将让每个手机包装盒的成本增加2.26元,但这些环保包装可以循环使用,从长远来,其社会效应和环保效益更具长期可持续价值。
当很多行业、企业都在降本增效的时候,以转转集团为代表的企业坚持在环保包装上增加投入,也体现了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全力以赴助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推动闲置流转,二手也能“拯救世界”
放眼全球,碳排放所导致的全球变暖,让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此前有媒体报道,今年7月份北极圈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2.5摄氏度。而今年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均出现了严重干旱,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能源短缺和粮食安全问题。
“我们认识到气侯危机其实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黄炜说,“全球的整个碳排放每年是510亿吨,如果按照不同类别归类,其中生产和消费以及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放在一个类别的话,会占全球每年碳排放的31%,基本上是最大的一块。”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减排降碳,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促进政策和鼓励措施。其中,二手闲置流转所代表的绿色消费,已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采用环保包装、加速闲置循环流转所带来的碳减排效应也非常显著。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沙利文等多家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闲置二手交易碳减排报告》显示,每完成一单二手手机交易可以实现的碳减排量为25公斤;每单3C数码商品交易可以减碳70公斤,买卖二手家电等大件商品的减碳排量还要更高。
转转集团的数据就显示,依据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此前批准发布的“二手交易平台碳减排评估标准”核算,该集团携手广大用户在28小时里仅通过站内+站外买卖手机3C商品实现的碳减排量就超过了727.2万公斤。
实际上,实现减碳环保的更大目标,更需要人人参与进来。对每个消费者来说,妥善处置闲置物品,消费但不浪费,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其实就是在“拯救世界”,保护地球资源的同时,为循环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