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办理一份证明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到现在一个网站、APP就能一站式提供各类政务服务;从过去千头万绪的城市治理让人焦头烂额,到现在实现了“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的统筹化管理,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在过去几年中创造出的作用和价值有目共睹。
在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5年基本形成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安全保障、制度规则、数据资源、平台支撑等数字政府体系框架的要求,政府的数字化变革在新时期又有了新的挑战、使命和任务。在服务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的发展中,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沉淀了丰富的经验,积累了众多的案例。
从城市到政府,以数字化牵引模式变革
在一座城市的发展和变革中,城市的精细治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体系,在这其中,数字政府的建设往往是“先行破局”的关键领域。在新华三集团看来,以政府自身的数字化建设牵引整个城市层面的数字化,进而让数字化的红利和价值延伸到产业和民生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了一种愈发显著的趋势,政府数字化变革每一次的“多走一步”,都可能会驱动整个智慧城市发展实现巨大的变革。
因此,如何能进一步加强数字政府的建设,成为了当下各地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数字化也必然成为构建政府履职能力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从二十年前电子政务“两网四库十二金”建设,到政务信息系统的整合共享,数字政府在过去多年已经有了深厚积累。随着社会发展给政府履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需要以更加敏捷、高效的方式应对各种复杂的治理难题,而《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正是代表过去“百花齐放”的数字政府建设在走到一个阶段之后,需要有高位统筹、顶层设计、协同步骤,对建设内容有一定的约束、规范。
“一网统管”,予力数据共享共治
如今,从智慧城市的建设,到数字政府的落地,“一网统管”平台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共识。过去,政府治理体系往往是一个“川”字型的架构,各个部门、科室“各自为战”推动着垂直领域的数字化变革,在纵向维度上完成了各自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但在今天,面对传统架构中流程割裂、业务不畅的难题,数字政府的架构正在完成从“川”字向“王”字的转型,通过数字化手段,将业务流程梳理、贯通,数据汇集、分析。其中,“王”的三条横线象征着城市、区县和街镇的三级整合,而一条竖线代表着垂直领域的指令、事件、任务的统一上传下达,在纵横交错之中重构城市和政府数字化变革的平台。
在新华三集团看来,数据共享是横向打通的第一步,业务的重构和融合才是当下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过去智慧城市中数据价值难以落地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和业务之间实现真正的融合。上海去年的“一网统管”平台实现了市、区级的整体贯通,是政府数字化变革的一个开端。同时,浙江也通过“数字化改革”的推进和落地,实现了多跨场景应用,推动了高质量发展。这些省市的创新和探索充分印证了“王”字型架构的作用,所有的任务都可以通过“一网统管”中统一的任务/事件中枢进行上传下达,提升了整个治理体系运行的效率。
数据共生,以“城市数字大脑”释放价值
如今,随着“一网统管”承运系统的建立,“城市数字大脑”具备了从感知、归集、治理、分析和应用数据的全生命周期能力,让智慧应用在众多场景中有了试点和创新的平台。以“数字抗疫”为例,如果数据的统计分散在疾控、医疗、教育等不同部门,数据无法实现打通和共享,那么往往就会出现统计的“错位”,但如果能够在统一的平台和系统中进行统计,那么就能解决数据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大程度上释放数据的价值。
在此之上,“数字孪生”的创新正在成为智慧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维度。智慧城市能够在“一网统管”的统一平台之上,实现12345、物联中枢等各类数据的感知和归集,并在统一平台的基础上将数据进行交叉印证,不仅能够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一张张二维的表格,更能够以三维的视角将各类数据映射到城市的孪生体系上,让城市决策者、管理者和每一家企业、每一位居民能够更好地审视和理解城市。未来,数字政府能够在长期运营中从互联网、公共服务等领域中吸纳更多数据,进一步细化城市数字孪生的维度,在车路协同、国土规划、应急防灾等场景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无论是“最多跑一次”等显性的变化,还是城市绿化等“隐形”的变化,数字化创新都在城市的变革中发挥着更大的价值。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新华三集团将在“云智原生”战略的指引下,以“数字大脑”为依托,发挥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的全面数字化能力,与城市和政府的数字化一路同行,从底座建设到平台构建,全方位赋能政府履职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持续提升,让更多人享受到数字化创新的红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