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盛昶砚专访:古玩行您所不知道的那些规矩

2022-12-07 11:33:28       来源:大众新闻网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规矩。古玩行作为一个特殊的行当,自古以来就有这各种各样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的行规让外行人百思不得其解,而内行人或许有疑问也都墨守成规。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关于古玩行您所不知道的那些规矩。对此,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盛昶砚先生,一起来探讨古玩行的那些规矩。

简介:盛昶砚,文物鉴定评估师导师,文物鉴定评估师考评员,北大资源学院文物标本博物馆特邀研究员、中国中外名人研究会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华文化促进会文物传承工作委员会顾问、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常务理事兼业态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先后论文及出版物有《盛昶砚谈中国书法与绘画》、《中国玉文化简史》、《文物鉴赏专家盛昶砚先生专访全集》、《中国银元鉴定与发展史》等专著。

主持人:古玩本身是一个文化行业,何以产生如此多的规矩?盛老师如何理解?

盛:古玩行之所以有着各种各样的规矩形成,则源于古玩行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乱象。

由于古玩本身是一个文化行业,不但要求具有专业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具备专业文化素养。例如交易时,不能说卖,而是要说让给我,或者匀给我,这是文明礼教的体现。老前辈们说过,在业界内无论是买真了、买假了、卖高了还是卖低了,都凭借各自的学问和眼力。即使上当受骗,也只能怨自己的知识眼力不够,不能怨任何人。并且嘱咐说,不懂古玩的人千万别碰古玩的重要古训。

在买卖与收藏上,只有经历多次的失败教训,才能够领悟到古玩的深度和难度。当进入这个领域以后,越深入地实践,就越发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同时越有强烈的学欲望。由于越来越感受到古玩知识的深奥,慢慢的自己就会改变态度,能够很自觉虚心地向行家请教了。

但是些年来新生的古玩商和藏者,有的没接触几年就自以为是,甚至连古玩行业最基本的常识和规矩都不懂,便目中无人自称专家。谁有不同的观点就骂谁,这种人不懂得古玩蕴涵的文化价值,不懂得崇拜和尊重,他们收藏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财,因而谈不上文明礼貌的交流,更不具备行家的素质。这是不了解古玩人文文化的特殊,缺家教的表现,也是古玩业界历史上从来没有的现象。例如有的把藏品送到拍卖行,明明是一件赝品,征集部门拒收以后,藏者便斥责大骂拍卖行没眼力。而行家绝不会因为不收拍品而生气骂街,他们对自己的古玩很有底气和自信,这是内行人与外行人不同的素质和态度。有的把自己的藏品拿到市场上销售,商家会说东西不对路(所谓不对路是指,不当面说假,这是出于照顾对方的情绪和自尊),但不懂行规的人会骂对方没水没眼力。要知道市场上的古玩商眼力非常好,买卖价格吃得很准,如果发现是一件好少精的古玩,是绝不会放掉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买到手。不收也是因为要么是赝品,要么是垃圾破烂。在双方的交易中,商家绝不说真假,也不会与对方争论。

卖古玩的行家与买古玩的行家交易过程很简单,卖家说出卖价以后,买家想收买就给价,不想收购便包好藏品走人。从不争辩抬杠,也不会指责对方没眼力。有的藏者自己不懂,买了以后拿到网络上让网友们评判,只要有人说东西假,便在网上开骂,这种心态是出于对自己的藏品没有自信,同时也是业界里不可能有的现象。所以真正的行家很少参加陌生朋友圈的讨论,除非相互了解尊重的至交。

主持人:有句话叫做“传统七十二行,古玩为大。”盛老师给说一说古玩行行规是如何形成的呢?

盛:之所以人们传颂“传统七十二行,古玩为大”其原因是所有人在古玩行里才能体现真正的等。过去乾隆皇帝也是让古玩行家三分。说明真正的古玩行家不会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管你是谁,佩服的只能是有道的眼力人。古玩行之所以有诸多的规矩或惯,也是历代古玩商和藏家们总结经验教训后形成的。

其实古玩行里的行规,基本上都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而且很多都是几十年,上百年传下来的一种惯。虽然是惯,没有人强迫,但是大家一直在遵守,否则在这一行内就无法立足。

众所周知,从古至今,古玩行规矩众多,大概与涉足此行的人员特殊有关,特殊人群玩的行当自然会形成特殊的行规,历来混迹古玩界的人士不是王公贵族,就是商贾巨富或者文人雅士,均非富即贵阶层。他们都深知此行的东西,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识者是宝,不识是草,比的是眼力,玩的是开心。而不同的人不一样的眼力,自然对物件产生不一样的价值观念。所以才会经常出现“打眼”“捡漏”等现象。行规也是在漫长的交易过程中约定俗成的。

主持人:行有行规,道有行道。古玩行里的规矩有哪些类别呢?

盛:您说的对,古玩行里的规矩很多,但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古玩商需要遵守的,一类就买家要遵守的。行有行规,道有行道,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体现你入行多深和入道多久。在过去无论是经营古玩生意的还是收藏古玩的,只要进入古玩行业就要了解和懂得行内的规矩或惯,否则就无法真正入行。

首先,古玩商也就是店家,摆在明面上的是给不懂古玩的爱好者看的,摆在暗处的是给行家看的,摆在保险柜里的是给真正眼力买家看的。你有没有机会上手真货,行家也好,藏家也好,主要取决于道和眼力。眼力好而道不好也都隔着层,不一定拿出来让你上手。在圈里,有些宝贝不一定想出手才让你看的,真懂才有相互切磋的必要。

再就是,“打眼”和“捡漏”,古玩行没有退货的规矩。

在外行人看来,古玩没有退货的规矩,这点颇为奇怪。其实总所周知古玩行业是凭借知识和眼力的行业,懂得的人、内行的人才会买,既然懂古玩,买真买假一般说没有退货的规矩。之所以会出现没有退货的行规,它包括很多复杂的原因,例如古董,基本没有价格行情标准,在交易过程中双方要经过历史、文化、鉴赏观点、识别能力等综合知识的较量之后自愿成交。

有人可能会说,我看错了怎么办?也就是所谓的“打眼”。在古玩行买家“”即使“打眼”了,买的是假货也只能打落门牙吞肚里,自认倒霉。传统古玩买定离手,吃亏还是捡漏都要自己承受。古玩交易凭借的就是眼力和运气,买完一转手就能赚上一大笔,相应的,他也吃过不少亏,亏损的钱财也不在少数,但古玩的规矩不能破,如果大家都允许退货或者是找后账,那这个行业也就没办法再持续下去,其中蕴含的魅力也会消逝大半。

如果东西是真的只是嫌贵而言退,则更被人不耻!以前古玩界将类似的反悔举止叫做“拉尿”,是很丢人的事。因而在下手前必须自己考虑清楚,一旦成交,是苦果也得咽下,绝没有反悔的道理。因为古玩界“打眼”和“捡漏”是常有的事,你“打眼”可以言退,那如果你“捡漏”了呢?是否店家可以向你要回去?你是否会将“捡漏”产生的厚利补给对方?这都是不可能的。因而此规矩定得十分合理,不能退别人也不许还!

还有就是货不过手。如果你对某样东西感兴趣,想上手看看,一定要等别人把东西放下,你才能去拿起来观看。看的时候一定要拿好,看完不要把东西递给其他人,而是放下。如果别人递给你东西,你直接去接,在这个过程中东西掉落在地,责任很难划分清楚,对双方都很麻烦,这就叫货不过手。古玩都是娇嫩易损之物,货不过手是非常重要一个规矩,也是双方对彼此的尊重。

还有一点就是不与偷盗者做交易。古玩行也是个讲究道义的地方,自古古玩商和收藏爱好者绝不与偷盗、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及不遵守行规的人做任何交易。

主持人:据说古玩行有着“英雄不问出处古玩不问来路”的说法,盛老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盛:主持人说的这点很好,古玩行是有这个规矩,也就是说古玩行没有诈骗之说。

古玩行里,买家看货自古不问来路。你就是再怎么问,持有人也绝对不会说实话。不像今天的拍卖行,藏品要看流传有序(说明高仿厉害、眼力退化和行业复杂)。不具备极强的专业素质和识别眼力就不可能征集到好、少、精、奇、绝的古玩艺术品,况且有些古董连卖家都研究不透。实际上买卖古董是买卖双方知识领域方面的较量,也许卖家卖漏了,也许买家买假了买错了,只能各自总结经验教训,它与欺诈行为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所谓古玩行一般人不敢涉足,难就难在真假上,对外行人来说无法理解古玩业的内涵。

在古玩行,卖家东西来自何方与买家无关,那是卖家的眼力和机缘,买家只判别东西的真伪,以及考虑价位是否合自己的心意,至于对方是从哪儿得到的与己无任何关系,如果去追问此踪会讨来没趣。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民国时曾在上海开古玩店的老板,七十年代跟我说起“当时我最讨厌刨根究底的顾客,上手就问‘宝贝从哪儿得到的呀?’我往往会调侃他‘你喜欢听故事?好,那我编几个给你听,你自己去判断那个更有趣哪个更可信。’每当这时候他就不好意思再深究下去了。”说明买家探究东西的来历是十分犯忌的事。

再有一点是不要乱打听价钱。倘若你手里有一物件,想知道它值多少钱但不想卖,不能见一个人就问一个,除非关系特别铁。当然如果你是想卖这个东西,再去问别人你愿意出多少钱,这是可以的。因为价格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是固定的。同样的东西,在不同人手里,卖给不同的人价格肯定不一样,对方在不知道这些信息的时候也很难估价。还有一个原因,估价也是一种能力,是别人花时间、经验得来的,凭什么免费告诉你。

主持人:古玩行还有那些特殊的规矩呢?盛老师给分享下。

除了刚才聊到的古玩行的一些明面上的规矩,其实还有一些特殊的规矩也是行内人士必须墨守成规的。比如古玩行买卖时不宜围观。也就是说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不应有第三者在场,不懂行规的劝其离开,懂行规的会主动回避。因为交易信息被泄露极易造成各种纠纷和误解。其次,在古玩行也有一个特殊的规矩,那就是不与门外汉论短长。古有“勿与门外汉论短长”,这也是历来收藏圈子里的规矩之一。无论专家、行家高手,还是收藏家、爱好者,凡不与内行打交道、不懂行内的基本行话与行规者都视为外行。

还有同行业忌妄加评论的规矩。如果买方购买某商店的商品以后,其它商店及商家不应该对其真假好坏及价位等进行任何不利于商家的评价。这不但是商业领域的职业道德,更是古董业必须懂得的职业道德。

这个也叫作“不拆台”。你开你的店,他卖他的货,彼此只说好话,绝不允许拆同行的台。比如李某从多宝阁买进一只香炉,拿去暂得楼请张老板过目,张老板会高兴道贺“好东西!恭喜您老得宝了!”因为对方已经买下,何必给对方心里添堵?东西既然是真的就算贵点又何妨?再说古董无价,价值该如何衡量?对照眼下,很多古玩店老板小鸡肚肠,凡不是从自己店出去的东西一概嗤之为假,或者说对方上了别人当。妒忌、猜测、攻击,什么都编得出来,浮躁社会的小人德在古人面前立显原形!难怪有人说,以前是君子玩古,现在是小人玩古,两相对比,此话不无道理!

古玩行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还价后不能反悔。不准备买就不要还价,古玩行业有别与其他行业,价格可是很敏感的一个话题,如果你问了价格后还还价了,那店主就会认为你是真的有心要买,如果之后你一走了之,那可就犯了行业中的大忌,轻则被老板认为不懂规矩,严重时还会被认为是竞争对手派来的“商业间谍”!

当你在古玩店看中一件心爱之物,可以询价也允许还价,但是一旦你出价后,店主答应了你给的价,就必须成交。这时候你不能再作犹豫之状,更不能再行杀价。民国以前,彼此交易是在卖家宽大的袖管中用指头比划进行的,相互不将钱字挂在嘴上,大概文人雅士认为谈钱有点俗,这种特殊的交易方式虽然渐渐被淘汰了,但古玩人群的斯文形象在该行内还是要保持的,因而,朋友之间的彼此换手叫“割爱”或叫“夺爱”。

还有一件就是不许打探物品的原始进价。比如一件古玩,原始收进的价格是得到者的眼力和运气、机缘等诸多因素的巧合,这里面蕴含着得宝者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曾付出的大量精力心血和学费,这是无法界量的。而买家如果去追询对方的进价,就好像一位向开服装厂的朋友买礼服,礼服销售价是5000,厂老板看在朋友份上以3000优惠价给他,但老兄却去算布料的进价和人工旳工钱,一核算,觉得成本不足100,于是,非但丝毫不感激反存抱怨之情。你说那老板冤不冤?

主持人:古玩行关于买卖交易,有哪些严格的规矩吗?

盛:这里注意提及四点。第一个就是严格保密的规矩。其实不难理解,追溯历史上古玩业在商品、价位、真伪方面以及商家之间的各种信息是相互保密的,即使得到了某些信息也仅是心知肚明,从不扩散或外传,更不能有意贬损对方。古玩商的强项是能识别真假,准确评估价格,但是辨伪知识和价格信息都不会轻易透露,因为这些是他们生存的重要手段。第二点就是损坏要索赔的规矩。如果商品被买方损坏,自然包赔,但价格会有商量,货主也会作出适当让步,但不会低于成本价,破损商品归买方所有。

第三点是委托交易。古玩行可以委托中间人销售商品,如果被委托人不愿买卖双方见面,卖方可拟定销售商品的最低价位,委托人从中赚钱多寡均应不予干涉;如果买卖双方经中间人允许直接交易,成交后各付中间人一部分费用。第四点是互惠互利合作共担风险。如果商家之间关系较好,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其中一人买到的货物,另一方看好,可以进行合股加棒,并共同制定销售价位,商品被售出以后双方各得成本与利润的一半。无论商品真伪或滞销,其责任双方承担,也不能单方面毁约。

主持人:面对古玩行新人,盛老师有哪些建议呢?

盛:在收藏圈,藏而不真,鬼也。藏而不精,烂也。藏而不究,愚也。一个真正的藏家,上升到最高境界则是:做人、做事、做学问,要体现古玩的终极价值。单纯的玩,则会玩物丧志。伴随着新进入古玩行的人越来越多了,所以古玩行的规矩也与时俱进做了一些调整,但是不管怎么样有的时候我们还希望既然要买你就要承担其买的后果。如果你是新手,就要多问店主,这一点都不丢人,反而会让店主认为你很懂规矩。

如果你要是拿不准你可以有几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专业的鉴定人员帮你鉴定一下,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你跟商家提前做好约定,有个时间限制,但是一般的商家都会通情达理,但也有一些比较传统的一些老古玩店老板,他根本不愿意跟你做这种生意的,他觉得你不具备玩古玩的魄力,所以在古玩行里买和卖之前就就要了解清楚。

再就是,如果你买的是现代的工艺品,你知道它是新工艺品就可以了,如果你要买古代的工艺品,同时自己也要做好承受失败或者是买错的损失,要有这种心理准备,不能说我买对了那是我捡到大漏了,那我买错了就回去跟你扯皮,这样就对行业的人员来说是不公的,所以古玩行的规矩也在随着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与时俱进,也在逐步的调整,但是不论是怎么样的调整,其实都在于你的人心,你的眼力水。总之,不断学,提高鉴赏水准是关键。

以上我分享的这些只是古玩行最基本的规矩,入行越深规矩越多,很多需要慢慢去体会。为什么古玩行守规矩这么重要?因为古玩行不是你有钱就可以飞扬跋扈的,一旦不守规矩,你的钱可能瞬间就变成别人的了。守规矩不只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商业快讯

盛昶砚专访:古玩行您所不知道的那些规矩

2022-12-07 11:33:28   大众新闻网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规矩。古玩行作为一个特殊的行当,自古以来就有这各种各样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的行规让外行人百思不得其解,而内行人或许有疑问也都墨守成规。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关于古玩行您所不知道的那些规矩。对此,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盛昶砚先生,一起来探讨古玩行的那些规矩。

简介:盛昶砚,文物鉴定评估师导师,文物鉴定评估师考评员,北大资源学院文物标本博物馆特邀研究员、中国中外名人研究会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华文化促进会文物传承工作委员会顾问、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常务理事兼业态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先后论文及出版物有《盛昶砚谈中国书法与绘画》、《中国玉文化简史》、《文物鉴赏专家盛昶砚先生专访全集》、《中国银元鉴定与发展史》等专著。

主持人:古玩本身是一个文化行业,何以产生如此多的规矩?盛老师如何理解?

盛:古玩行之所以有着各种各样的规矩形成,则源于古玩行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乱象。

由于古玩本身是一个文化行业,不但要求具有专业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具备专业文化素养。例如交易时,不能说卖,而是要说让给我,或者匀给我,这是文明礼教的体现。老前辈们说过,在业界内无论是买真了、买假了、卖高了还是卖低了,都凭借各自的学问和眼力。即使上当受骗,也只能怨自己的知识眼力不够,不能怨任何人。并且嘱咐说,不懂古玩的人千万别碰古玩的重要古训。

在买卖与收藏上,只有经历多次的失败教训,才能够领悟到古玩的深度和难度。当进入这个领域以后,越深入地实践,就越发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同时越有强烈的学欲望。由于越来越感受到古玩知识的深奥,慢慢的自己就会改变态度,能够很自觉虚心地向行家请教了。

但是些年来新生的古玩商和藏者,有的没接触几年就自以为是,甚至连古玩行业最基本的常识和规矩都不懂,便目中无人自称专家。谁有不同的观点就骂谁,这种人不懂得古玩蕴涵的文化价值,不懂得崇拜和尊重,他们收藏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财,因而谈不上文明礼貌的交流,更不具备行家的素质。这是不了解古玩人文文化的特殊,缺家教的表现,也是古玩业界历史上从来没有的现象。例如有的把藏品送到拍卖行,明明是一件赝品,征集部门拒收以后,藏者便斥责大骂拍卖行没眼力。而行家绝不会因为不收拍品而生气骂街,他们对自己的古玩很有底气和自信,这是内行人与外行人不同的素质和态度。有的把自己的藏品拿到市场上销售,商家会说东西不对路(所谓不对路是指,不当面说假,这是出于照顾对方的情绪和自尊),但不懂行规的人会骂对方没水没眼力。要知道市场上的古玩商眼力非常好,买卖价格吃得很准,如果发现是一件好少精的古玩,是绝不会放掉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买到手。不收也是因为要么是赝品,要么是垃圾破烂。在双方的交易中,商家绝不说真假,也不会与对方争论。

卖古玩的行家与买古玩的行家交易过程很简单,卖家说出卖价以后,买家想收买就给价,不想收购便包好藏品走人。从不争辩抬杠,也不会指责对方没眼力。有的藏者自己不懂,买了以后拿到网络上让网友们评判,只要有人说东西假,便在网上开骂,这种心态是出于对自己的藏品没有自信,同时也是业界里不可能有的现象。所以真正的行家很少参加陌生朋友圈的讨论,除非相互了解尊重的至交。

主持人:有句话叫做“传统七十二行,古玩为大。”盛老师给说一说古玩行行规是如何形成的呢?

盛:之所以人们传颂“传统七十二行,古玩为大”其原因是所有人在古玩行里才能体现真正的等。过去乾隆皇帝也是让古玩行家三分。说明真正的古玩行家不会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管你是谁,佩服的只能是有道的眼力人。古玩行之所以有诸多的规矩或惯,也是历代古玩商和藏家们总结经验教训后形成的。

其实古玩行里的行规,基本上都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而且很多都是几十年,上百年传下来的一种惯。虽然是惯,没有人强迫,但是大家一直在遵守,否则在这一行内就无法立足。

众所周知,从古至今,古玩行规矩众多,大概与涉足此行的人员特殊有关,特殊人群玩的行当自然会形成特殊的行规,历来混迹古玩界的人士不是王公贵族,就是商贾巨富或者文人雅士,均非富即贵阶层。他们都深知此行的东西,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识者是宝,不识是草,比的是眼力,玩的是开心。而不同的人不一样的眼力,自然对物件产生不一样的价值观念。所以才会经常出现“打眼”“捡漏”等现象。行规也是在漫长的交易过程中约定俗成的。

主持人:行有行规,道有行道。古玩行里的规矩有哪些类别呢?

盛:您说的对,古玩行里的规矩很多,但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古玩商需要遵守的,一类就买家要遵守的。行有行规,道有行道,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体现你入行多深和入道多久。在过去无论是经营古玩生意的还是收藏古玩的,只要进入古玩行业就要了解和懂得行内的规矩或惯,否则就无法真正入行。

首先,古玩商也就是店家,摆在明面上的是给不懂古玩的爱好者看的,摆在暗处的是给行家看的,摆在保险柜里的是给真正眼力买家看的。你有没有机会上手真货,行家也好,藏家也好,主要取决于道和眼力。眼力好而道不好也都隔着层,不一定拿出来让你上手。在圈里,有些宝贝不一定想出手才让你看的,真懂才有相互切磋的必要。

再就是,“打眼”和“捡漏”,古玩行没有退货的规矩。

在外行人看来,古玩没有退货的规矩,这点颇为奇怪。其实总所周知古玩行业是凭借知识和眼力的行业,懂得的人、内行的人才会买,既然懂古玩,买真买假一般说没有退货的规矩。之所以会出现没有退货的行规,它包括很多复杂的原因,例如古董,基本没有价格行情标准,在交易过程中双方要经过历史、文化、鉴赏观点、识别能力等综合知识的较量之后自愿成交。

有人可能会说,我看错了怎么办?也就是所谓的“打眼”。在古玩行买家“”即使“打眼”了,买的是假货也只能打落门牙吞肚里,自认倒霉。传统古玩买定离手,吃亏还是捡漏都要自己承受。古玩交易凭借的就是眼力和运气,买完一转手就能赚上一大笔,相应的,他也吃过不少亏,亏损的钱财也不在少数,但古玩的规矩不能破,如果大家都允许退货或者是找后账,那这个行业也就没办法再持续下去,其中蕴含的魅力也会消逝大半。

如果东西是真的只是嫌贵而言退,则更被人不耻!以前古玩界将类似的反悔举止叫做“拉尿”,是很丢人的事。因而在下手前必须自己考虑清楚,一旦成交,是苦果也得咽下,绝没有反悔的道理。因为古玩界“打眼”和“捡漏”是常有的事,你“打眼”可以言退,那如果你“捡漏”了呢?是否店家可以向你要回去?你是否会将“捡漏”产生的厚利补给对方?这都是不可能的。因而此规矩定得十分合理,不能退别人也不许还!

还有就是货不过手。如果你对某样东西感兴趣,想上手看看,一定要等别人把东西放下,你才能去拿起来观看。看的时候一定要拿好,看完不要把东西递给其他人,而是放下。如果别人递给你东西,你直接去接,在这个过程中东西掉落在地,责任很难划分清楚,对双方都很麻烦,这就叫货不过手。古玩都是娇嫩易损之物,货不过手是非常重要一个规矩,也是双方对彼此的尊重。

还有一点就是不与偷盗者做交易。古玩行也是个讲究道义的地方,自古古玩商和收藏爱好者绝不与偷盗、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及不遵守行规的人做任何交易。

主持人:据说古玩行有着“英雄不问出处古玩不问来路”的说法,盛老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盛:主持人说的这点很好,古玩行是有这个规矩,也就是说古玩行没有诈骗之说。

古玩行里,买家看货自古不问来路。你就是再怎么问,持有人也绝对不会说实话。不像今天的拍卖行,藏品要看流传有序(说明高仿厉害、眼力退化和行业复杂)。不具备极强的专业素质和识别眼力就不可能征集到好、少、精、奇、绝的古玩艺术品,况且有些古董连卖家都研究不透。实际上买卖古董是买卖双方知识领域方面的较量,也许卖家卖漏了,也许买家买假了买错了,只能各自总结经验教训,它与欺诈行为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所谓古玩行一般人不敢涉足,难就难在真假上,对外行人来说无法理解古玩业的内涵。

在古玩行,卖家东西来自何方与买家无关,那是卖家的眼力和机缘,买家只判别东西的真伪,以及考虑价位是否合自己的心意,至于对方是从哪儿得到的与己无任何关系,如果去追问此踪会讨来没趣。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民国时曾在上海开古玩店的老板,七十年代跟我说起“当时我最讨厌刨根究底的顾客,上手就问‘宝贝从哪儿得到的呀?’我往往会调侃他‘你喜欢听故事?好,那我编几个给你听,你自己去判断那个更有趣哪个更可信。’每当这时候他就不好意思再深究下去了。”说明买家探究东西的来历是十分犯忌的事。

再有一点是不要乱打听价钱。倘若你手里有一物件,想知道它值多少钱但不想卖,不能见一个人就问一个,除非关系特别铁。当然如果你是想卖这个东西,再去问别人你愿意出多少钱,这是可以的。因为价格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是固定的。同样的东西,在不同人手里,卖给不同的人价格肯定不一样,对方在不知道这些信息的时候也很难估价。还有一个原因,估价也是一种能力,是别人花时间、经验得来的,凭什么免费告诉你。

主持人:古玩行还有那些特殊的规矩呢?盛老师给分享下。

除了刚才聊到的古玩行的一些明面上的规矩,其实还有一些特殊的规矩也是行内人士必须墨守成规的。比如古玩行买卖时不宜围观。也就是说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不应有第三者在场,不懂行规的劝其离开,懂行规的会主动回避。因为交易信息被泄露极易造成各种纠纷和误解。其次,在古玩行也有一个特殊的规矩,那就是不与门外汉论短长。古有“勿与门外汉论短长”,这也是历来收藏圈子里的规矩之一。无论专家、行家高手,还是收藏家、爱好者,凡不与内行打交道、不懂行内的基本行话与行规者都视为外行。

还有同行业忌妄加评论的规矩。如果买方购买某商店的商品以后,其它商店及商家不应该对其真假好坏及价位等进行任何不利于商家的评价。这不但是商业领域的职业道德,更是古董业必须懂得的职业道德。

这个也叫作“不拆台”。你开你的店,他卖他的货,彼此只说好话,绝不允许拆同行的台。比如李某从多宝阁买进一只香炉,拿去暂得楼请张老板过目,张老板会高兴道贺“好东西!恭喜您老得宝了!”因为对方已经买下,何必给对方心里添堵?东西既然是真的就算贵点又何妨?再说古董无价,价值该如何衡量?对照眼下,很多古玩店老板小鸡肚肠,凡不是从自己店出去的东西一概嗤之为假,或者说对方上了别人当。妒忌、猜测、攻击,什么都编得出来,浮躁社会的小人德在古人面前立显原形!难怪有人说,以前是君子玩古,现在是小人玩古,两相对比,此话不无道理!

古玩行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还价后不能反悔。不准备买就不要还价,古玩行业有别与其他行业,价格可是很敏感的一个话题,如果你问了价格后还还价了,那店主就会认为你是真的有心要买,如果之后你一走了之,那可就犯了行业中的大忌,轻则被老板认为不懂规矩,严重时还会被认为是竞争对手派来的“商业间谍”!

当你在古玩店看中一件心爱之物,可以询价也允许还价,但是一旦你出价后,店主答应了你给的价,就必须成交。这时候你不能再作犹豫之状,更不能再行杀价。民国以前,彼此交易是在卖家宽大的袖管中用指头比划进行的,相互不将钱字挂在嘴上,大概文人雅士认为谈钱有点俗,这种特殊的交易方式虽然渐渐被淘汰了,但古玩人群的斯文形象在该行内还是要保持的,因而,朋友之间的彼此换手叫“割爱”或叫“夺爱”。

还有一件就是不许打探物品的原始进价。比如一件古玩,原始收进的价格是得到者的眼力和运气、机缘等诸多因素的巧合,这里面蕴含着得宝者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曾付出的大量精力心血和学费,这是无法界量的。而买家如果去追询对方的进价,就好像一位向开服装厂的朋友买礼服,礼服销售价是5000,厂老板看在朋友份上以3000优惠价给他,但老兄却去算布料的进价和人工旳工钱,一核算,觉得成本不足100,于是,非但丝毫不感激反存抱怨之情。你说那老板冤不冤?

主持人:古玩行关于买卖交易,有哪些严格的规矩吗?

盛:这里注意提及四点。第一个就是严格保密的规矩。其实不难理解,追溯历史上古玩业在商品、价位、真伪方面以及商家之间的各种信息是相互保密的,即使得到了某些信息也仅是心知肚明,从不扩散或外传,更不能有意贬损对方。古玩商的强项是能识别真假,准确评估价格,但是辨伪知识和价格信息都不会轻易透露,因为这些是他们生存的重要手段。第二点就是损坏要索赔的规矩。如果商品被买方损坏,自然包赔,但价格会有商量,货主也会作出适当让步,但不会低于成本价,破损商品归买方所有。

第三点是委托交易。古玩行可以委托中间人销售商品,如果被委托人不愿买卖双方见面,卖方可拟定销售商品的最低价位,委托人从中赚钱多寡均应不予干涉;如果买卖双方经中间人允许直接交易,成交后各付中间人一部分费用。第四点是互惠互利合作共担风险。如果商家之间关系较好,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其中一人买到的货物,另一方看好,可以进行合股加棒,并共同制定销售价位,商品被售出以后双方各得成本与利润的一半。无论商品真伪或滞销,其责任双方承担,也不能单方面毁约。

主持人:面对古玩行新人,盛老师有哪些建议呢?

盛:在收藏圈,藏而不真,鬼也。藏而不精,烂也。藏而不究,愚也。一个真正的藏家,上升到最高境界则是:做人、做事、做学问,要体现古玩的终极价值。单纯的玩,则会玩物丧志。伴随着新进入古玩行的人越来越多了,所以古玩行的规矩也与时俱进做了一些调整,但是不管怎么样有的时候我们还希望既然要买你就要承担其买的后果。如果你是新手,就要多问店主,这一点都不丢人,反而会让店主认为你很懂规矩。

如果你要是拿不准你可以有几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专业的鉴定人员帮你鉴定一下,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你跟商家提前做好约定,有个时间限制,但是一般的商家都会通情达理,但也有一些比较传统的一些老古玩店老板,他根本不愿意跟你做这种生意的,他觉得你不具备玩古玩的魄力,所以在古玩行里买和卖之前就就要了解清楚。

再就是,如果你买的是现代的工艺品,你知道它是新工艺品就可以了,如果你要买古代的工艺品,同时自己也要做好承受失败或者是买错的损失,要有这种心理准备,不能说我买对了那是我捡到大漏了,那我买错了就回去跟你扯皮,这样就对行业的人员来说是不公的,所以古玩行的规矩也在随着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与时俱进,也在逐步的调整,但是不论是怎么样的调整,其实都在于你的人心,你的眼力水。总之,不断学,提高鉴赏水准是关键。

以上我分享的这些只是古玩行最基本的规矩,入行越深规矩越多,很多需要慢慢去体会。为什么古玩行守规矩这么重要?因为古玩行不是你有钱就可以飞扬跋扈的,一旦不守规矩,你的钱可能瞬间就变成别人的了。守规矩不只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主播雨化田们再接新活,这次让网友们下载的是交管12123APP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