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由央视网、上海保险交易所发起主办的2022首届中国保险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以“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汇聚多家行业机构技术负责人与专家学者。众安保险首席技术官兼众安科技首席执行官康德胜出席数字化转型分论坛,并发表了《数字化释放保险业发展新动力》的主题演讲。
康德胜指出,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战略任务,势必将成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和压舱石。
“新阶段险企的数字化工作,核心更看重数字化的‘质变’和‘驱动力’,从量变到质变,从技术价值到业务价值。其中,‘质变’体现在复合型人才、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完善数据基建体系和效能管理;‘驱动力’体现在将智能技术贯穿业务经营全流程,对业务增长的推动性,和对数字经济与行业生态发展的价值。”
数字化转型是保险机构顶层设计的战略转型
据统计,在披露2021年年报的上百家保险机构中,几乎所有险企都成立了数字化经营部门或信息技术部门。随着保险业迈向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数字化被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位,几乎融入到所有险企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中。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一把手工程,也是保险机构顶层设计的战略转型。从人才到组织到工具,建立全面数字化思维和机制,是做好转型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康德胜介绍道,众安重视复合型保险科技人才,成立伊始就明确“保险+科技”战略,目前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近50%,内部设有技术架构委员会,既把技术落到业务中间,又能统一管理协调资源。
复合型保险科技人才体系建设,也不断推动众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进程。截至2022上半年,众安申请了545件技术专利,并晋升为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此外众安的研发运维一体化平台DevCube、IFRS17等多款自研工具,已先后与国产信创服务器完成兼容适配,提升技术国产化水平。近年来众安还先后与信通院等机构合作,参与到DevOps、数据安全等领域的标准编制工作中。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康德胜认为,数据是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建,并需要从数据治理、数据应用、数据安全三个层面开展工作,发挥数据对业务的增长价值。
“在数据治理层面,众安数据治理体系从制度和平台进行双重保障,目前平台维护规则3300多个,修正数据量达亿级,覆盖了众安内部健康、数字生活、车险、直营等业务线。数据应用层面,众安总结出代表4种业务应用、6类算法能力、3大平台组件、3项保障机制的4633数智化方法论,层层相扣提高数据应用能力,已助力众安保险保费年增长5亿,减损2亿,研发及运营效率提升20%以上。数据安全层面,目前众安自研的全链路数据安全治理解决方案LOCKet,对各种风险行为执行审计、警告、阻断等防护措施,帮助发现组织内部潜在的泄密风险,做好重要数据的监管合规。”
数字化驱动贯穿保险业务与生态全价值链
数字化离不开场景,数字化的最终目的是驱动业务价值,贯穿保险生态全价值链。
以产品创新为例,众安宠物险已服务超过290万宠物主,通过把智能识别技术应用到投保中,识别成功率超 99%,且众安通过科技能力快速创新定制化的医疗服务和保障产品,满足消费者一揽子的宠物健康服务需求。
在建设数字化运营服务体系方面,众安智能营销平台拥有70多种活动模板,2000多个用户标签,在众安内实现获客成本降低30%,投放效率提升50%。
在核保、理赔和服务环节,众安全智能核保引擎X-Decision对以健康险场景中的核保规则进行智能化管理、监控及预警,并助力开发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意健险产品。其中,智能理赔体系实现针对优质用户的快赔服务,今年上半年每12秒就有一个理赔结案,95%理赔线上申请,智能理赔通过率达30%;智能客服系统已覆盖275个场景,推出上百个场景的自助服务能力,智能IVR意图识别准确率97.8%,智能问题解决率超90%。
对于未来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康德胜表示:“数字化必须是技术和业务场景深度融合,贯穿保险生态全价值链。它的价值不仅面向消费者,也会面向企业经营,优化业务和管理价值链,实现降本增效与产品服务创新,最终构建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
推动敏捷化研发管理,提升技术与业务双质效
众安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曾有研发存在大量多版本、多需求并行开发问题,增加了管理成本。康德胜指出:“那时候我们就在思考如何把繁杂的跨团队项目‘抽丝剥茧’,用技术来降本增效,于是敏捷转型搬上日程。敏捷化的核心是持续交付价值和技术业务协同,只有当前端业务和后端技术间高效协作和沟通,才能快速准确响应,提升技术与业务双质效。”
2017年众安开始构建技术中台,引入研发运维一体化形成平台能力,从中间件、运维、安全、效能等维度提供敏捷化支撑。目前,该平台承载了众安354条产线、3000多名产研团队的每日生产和线上保障,发布交付效率提升50%以上,并支撑了众安明星产品“尊享e生”8年22次产品迭代。2020年众安启动了低代码研发平台项目,内部实践通过低代码研发平台搭建的企业级管理项目,开发周期缩短50%。
“敏捷化的核心是持续交付价值和技术业务协同,只有当前端业务和后端技术之间高效协作和沟通,才能快速准确响应,提升技术与业务双质效。”康德胜指出。